
目前分類:心法與態度 (84)
- Jul 02 Wed 2008 19:23
隨遇而安,是有正反兩面地…

- Jun 30 Mon 2008 22:28
左右為難時,「就來顆快速直球-豪爽的對決吧!!」
- Jun 26 Thu 2008 00:05
回到過去、改變現在、創造未來。
有時候,我們總是會有一種感覺,覺得如果當初若是作了不一樣的選擇,
現在可能就己經是今非昔比、飛黃騰達,於是我們心中會有一點點的後悔
與遺憾,不過,此時又奈若何呢?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也只有利用這
- Jun 20 Fri 2008 17:37
並不是化妝使妳變美麗的啊!!
一樣都是臉,為什麼我們就是覺得有的臉順眼,有的臉卻難看,好看
與不好看的差別到底在哪裡?有沒有共同的標準?還是呈現常態分佈?
為什麼大多數人覺得好看的典型會成為你我對美貌的基本認知?這個
乍看之下天經地義的問題,仔細分析起來,好像又不是那麼的理所當
- Jun 14 Sat 2008 23:59
心想事成的第一義諦-「秘密」背後的「秘密」
這一篇還實在有點難以動筆(應該說是動鍵盤),因為實在是不好寫,首先
寫不出來的話之前的宣告就打了折扣,但寫的出來的話也不合邏輯,怎麼
說呢?「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義諦的實相如果能夠透過文字般若就能
完整彰顯,那就不叫第一義諦了。
- May 15 Thu 2008 23:48
論:「面對死亡的心境」
平安,我想最近天災人禍頻傳,為眾生祈福也是好的,就跟她們一起拜拜,然後
拜完時,突然有個人跑出來,說最近劫數很多,大家要好好保重,說得明天好像
快世界未日一樣,突然讓我有一種時空倒置的感覺,前十分鐘還是一如往常、千
篇一律的平凡生活,後十分鐘就突然變成烏雲密佈、山雨欲來的未日異像,反差
- May 10 Sat 2008 21:24
思考可以再大膽一點--思想的格局會在無形中驅動我們。
法國有名的文學家羅蘭巴特說:「當作品從作家的手中完成,作品就有了自
已的生命,己和作家脫離關係,此時便可宣告-作者己死」,另一位影響
後現代主義深遠的社會學大師傅柯則說:「作品是作者的外邊思維,它延
- May 04 Sun 2008 19:15
如果我們不是那麼想要,就代表不想要

日本有位和歌詩人很有名,叫做俵萬智,她的和歌以觀察入微、細膩動人
著名,在短短的隻字片語中,如同高度精確捕捉經典畫面的照相機,以其
敏銳的詩人之眼,將一般人視作稀鬆平常的生活場景,剪影成餘韻無窮的
細緻感情。
- Apr 27 Sun 2008 23:52
制「儲憶」於機先、掌「主動」於被動
前陣子不知為什麼,早上起床心情就很糟,不過起床不久後,經過自已一番
刻意的心靈急救,心情才又顯得平復一些,於是自己就不斷思考,這樣的過
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憂鬱症將是新世紀疾病三大殺手中,最具殺傷力的一員,壓抑的心情是與所
- Apr 20 Sun 2008 23:17
Sunday Gloomy---要以什麼樣的心情迎接黑色星期一?
不管是上班族或是研究生,在星期日的晚上,心情總是會開始變的憂鬱,不
為什麼,因為第二天又要上班上課重回崗位,前一個星期沒處理好的事情也
即將東窗事發,這就是所謂的「星期一症候群」。
- Apr 07 Mon 2008 22:21
演誰不只會像誰,還會真的變成誰!
想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學會複製人格的工程也是很不錯的一個進路,諾貝爾獎得
主大部份都是近親繁殖,例如什麼芝加哥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啦,都有其理路可循
,一方面應該是優秀的人在一起會有所謂的群聚效應,可以互相刺激出更卓越的頭
腦,另一方面在大師旁邊學習,可以立即複製大師成功的秘訣,自然也不會差大師
- Apr 04 Fri 2008 18:29
非過正不足以矯枉…相反才能相生!!
「矯枉過正」是一個蠻有意境的成語,原來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為了改
正自己的缺失,卻用力過度,反而使得情況變得愈來愈糟、每況愈下。
- Apr 01 Tue 2008 22:44
知道最高境界在哪裡,就會逼迫自己像樣一點…
- Mar 30 Sun 2008 23:51
人類為了「解決」問題,於是「製造」問題…,因此才會有這麼多問題…

- Mar 28 Fri 2008 00:14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何使永續保持良好狀態成為可能?
世上所有的問題都跟我們自身密切相關,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可以看出這些事情與我
們自身的聯結,於是我們總是要不斷的問自己,當我們在談論任何議題時,是不是
都能提出「屬己」的提問。
由於大選剛剛落幕,因此以政治這方面的現象來聯結個體人生,或許可以給我們相
- Mar 17 Mon 2008 21:54
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才知道到底要去哪裡?----談欲望管理
一個人如果不是怕沒有方向,就是怕有太多方向
生命的動力一言以敝之便是來自欲望,欲望這個名詞好像有那麼一點點
「負面」的意涵,因此,若將這裡的欲望定義為一種追求不同形式快樂
的熱情,似乎會較為中性。也較為大家所接受。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將人們主要的欲望以科學分類原則歸納為十六種,分別是
- Mar 14 Fri 2008 00:29
相由心生、還由心滅--諸其內必形諸其外

- Mar 05 Wed 2008 00:16
心比世界大、有夢就有力
做很多事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在於自信,因此信念的基礎很重要,信念
的構成要件愈紮實,我們行動的動機就愈強烈,有時做很多事情半途
而癈,與其探討我們為何意志力不堅定,還不如探討為什麼我們動機
不夠強烈。
- Feb 20 Wed 2008 20:40
這算是「大智若愚」嗎?

- Feb 17 Sun 2008 14:59
只見秋毫,不見轝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