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對業力人格的定義比較寬廣,不侷限於佛經上的定義

觀察了身邊周遭的人,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這樣一個自己

跟他出生成長的環境還有曾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極大相關(這好像是癈話)

如果說一個人的父親曾經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政府的特務抓去關

你說他長大不變成反威權主義者還真的有些困難

就算是這個人讀了很多書,知道「白色恐怖」是當時國民政府害怕共產黨
滲透的一種「矯枉過正」或「必要之惡」(在此權且先作善意假設)。

但從「出身的原罪」與「父業子承」的角度來看,他似乎一出生就註定「必
需」成為一個反對威權政府的人。

反威權某種程度就成為了他的天命

如此一來,他父親受的冤獄才有意義,而他自己生命的存在價值才能與父
親一起延續下去。

賽德克巴萊中的莫那魯道明明知道殺了日本人後果會很慘但他為何還是要做

因為他肩負了身為頭目與祖靈的「業」,可以說是「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在人還沒出生前就已經種下且日後無意外會開花結果的種
子。

我們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其實是先有讓我們成長的環境,才有這個
因為環境的「培養」才滋生出來的「自由意志」。

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人以為自己有意識的做了選擇的那個當下,在七秒前已
經可以從大腦神經元的放電事先看出端倪,因此與其說是一個人思考了很久終
於「決定」做什麼,還不如說是潛意識強迫我們做出選擇後,我們才開始意識
到自己作了選擇,但又因為我們必需給自己一個說法,我們會在事後合理化為
何做此選擇的動機。

實際上我們的意識只是以為自己做了選擇。

而業力人格就是指一個人需要完結或解銷內在故事與責任所發展出來的人格特質。

也可以說是一種在意識之前已經為你下決定的家族集體潛意識或宿世意識

一個「正常」人可以輕易的說寬恕,但全家被屠殺的倖存者你叫他寬恕,
反而是強人所難。

一個不能輕易原諒的罪行,輕易就寬恕對雙方都不好。

有的人愛錢,是因為小時候看到了家裡沒錢所面臨的悲慘情狀,我們不能冒然判定
說這個人貪財,因為他不這麼做,沒辦法解銷從小到大累積的不安全感。

有的人易怒,因為看到了太多不公不義的事情,你不能說這個人脾氣不好,因
為他不這麼做,他會對不起自己看到的這些事情、這些人。

也因為每個人的「業」不同,道德標準其實也就不太能要求一定相同

有些事別人做可以,我們做卻不行,反過來也是,因為別人的業與我們的業並不同

但我們有時候看一些書卻告訴我們說,道德與正義是公平的,唯一的,普世同遵
的,因此大家都要協調一致,齊一行動,大家都「應該」要一起如何如何。


事情恐怕沒辦法這麼一廂情願,如果我們對別人真的有同理心的話

由於每個人的「業」不同,就會出現不同幸福的模型。

羨慕別人就是在否定自己,別人的成就我們想模仿,但其成就背後的陰暗面卻不是
我們想一起承受的。

我有一位朋友從小時就深受父親賭博之苦

因為父親的賭博欠錢躲債,使他常常需要搬家轉學,一直沒有安全感

長大後他看書知道了很多「人生應該怎麼想會更好」的「客觀」知識,但是他
自己發現,他已經沒辦法成為一個「正常」人了。

他每次快要與女朋友論及婚嫁時就會突然因為自信心不足而跟女朋友提分手,這是因
為自己看到父親造成家庭失和而對婚姻有不安全感造成的。

父親的所做所為跟他明明就沒有關係,因此而沒有自信並不合理。

他都知道,但他沒辦法不這樣想。

他說,一般人會以一種「正常人」的視野與知識來告訴他說「就不要放在心上就好了嘛」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如何創造未來比較重要」「你爸跟你沒有關係」

但他說明明知道這樣不對,就是沒辦法不這樣想。

他也想當正常人,但一個人一旦「異常」之後,認知結構與情緒結構都跟「正常人」不一樣
了,正常人的快樂對他來說不是快樂,反而正常人的悲傷與自怨自艾成為他的「存在意義」。

他說他的這種經驗很難跟我分享,因為「正常」人只能以「正常」的思考模式來想像
「異常」,絕對沒辦法理解「已經異常的思考模式」,除非自己也異常了。


簡單來說,他很難跟沒有相同處境的人溝通, 而他已經回不去了。

他父親在他小時候種下的業,他以自己的一生來償還。(他知道不需要還,但被影響了已成事實)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個案例是特例,不能夠解釋一般人的現像。

不過我發現真實的世界比較多是特例的集合與平均,很少有所謂的通例來讓大家可以直接套用。


於是這就會是「個人的業個人了」,不管是事業、感情、修行、志向上面,我們會發現
別人的案例有時確實可以給我們參考,但長期來看,每個人要處理的問題其實都很有自己
的個人風格。

有鑑於「業」對我們的影響,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一點

也即是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熱情在哪裡?應該有什麼志向?。

那麼答案很簡單

回頭去解決你出生到現在一直耿在心頭,一直沒有解銷的「業」就對了。


再深入解析


一個己經沒有業的人,無欲則剛會是他最好的歸宿。


他不需要再成就什麼,因為已經沒有什麼缺陷需要彌補了。


還債本身就是成就,  隨緣消舊業也可以很積極。


消業之後內在的故事就會停息


除非這個人還想要經歷更精采的故事,製造更多的高潮起伏



然後心臟也夠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