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這一系列的人格百科圖說寫下來, 我發現我自己也快要人格分裂了

為什麼呢? 為了要列舉出這麼多種具代表性的人格類型, 我必需自已親身去
重新溫習曾經出現的人格, 召喚曾有的人格組態, 才能把那種人格本身
才有的感覺詮釋出來, 而這就會形成因用力切換而產生一種明顯的分裂感。

一般人不太覺得自己人格分裂是因為不同人格交接的速度是平和且隱晦的 , 但
如果在短時間召喚不同的人格, 就會感覺前後矛盾明顯。



沒錯, 就是這種矛盾, 導致我說也錯, 不說也錯, 但反過來就是說, 能讓讀者
看出我的錯, 才能彰顯這系列主題的不錯。 

關於之前遊戲人格與宗教人格的部份, 我現在覺得自己好像寫的有點偏執, 但我
發現正在寫的那個當下, 當下的人格確實是這麼相信的,   為了讓讀者感覺寫的
周延無偏見而去叫那個當下的人格把說出來的話 吞回去, 反而就不真實了, 因此那時
的那個我, 是現在我的對立人格, 現在這個人格似乎跟他比較不熟。

不過還好啦, 觀念雖然有點不同, 但至少還是好朋友, 只要協調人格的運籌帷幄調和
鼎鼐能力還不錯, 所以現在我各種人格都還能相安無事, 不致於演出像比利的二十四個
人格般,輪流出來惡搞。 

自認是一個宗教傾向很強的人, 因此對於宗教有很高的期許, 但看到太多人為的造作使得宗
教蒙塵, 反而讓我說出一些似乎質疑宗教' 邏輯' 倫理的論述, 而這些概念為了不造成主體人
格的困 擾, 只好將這些關於宗教或偏理關係的負面信念, 分配給自己身上的黑臉, 也難為
他了,這個黑暗人格必需將這個負面信念吸收, 然後自成一格, 一方面他可以做為我抵抗邪惡
世界的護衛, 一方面我能把那不潔的, 污穢的, 自已這個光明人格不能接受的, 不能理解的
都統統丟給他 , 以使自已整體上還能自我感覺良好。 

當然, 這除了是一種心理衛生以外, 也是一種人格組態的演化功能, 畢竟一個人的人格陣列活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危險現像界, 需要一個防衛性強的人格 來扮演自我保護的角色。 

不過也太辛苦它了, 因為這個人格通常防衛與攻擊自身其他人格的時間, 居然比防衛他人還要久


因為要寫這系列的文章, 使我不得不比別人更細膩去搜集相關資料, 去觀察周遭人事物的細節,
那說出口的話語, 說不出口的表情, 似有若無的人格互動氛圍, 都需要去捕捉下來,好好分析
把玩一番,自我標榜說是一種使命, 雖然並沒有人叫我這麼做。 


還是一個重要的提問---為什麼我們的熱情無法源源不絕

是的, 就是因為人格矛盾, 人格會互相抵銷自身的努力, 而且某種程度上也因為互相抵銷亦有
其正面的功能, 我們才會允許人格間的互相抵銷, 正如同一個團體必需有鴿派與應派, 雖然意
見不同, 但也才能靈活面對來自於外界的挑戰。 


而我們在這裡要問的就會是--如何維持人格互相抵銷的優點, 還能同時以最大程度提高人格之間
協同一致的意志。 

某種程度上就是什麼情況該讓情緒全力奔放創意無限,必需先做好佈局與解鎖。

有些事真的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內在有一些聲音不讓我們做,把這些反對的聲音消除了
,事情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換一個角度說就是---人生最難的反而是消除這種內在小聲音
,而這也是分析人格為何有必要的原因與功用何在)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 之所以比別人更能面對打擊, 正是因為他想清楚了, 他受不了了, 他
一定要成功的意志與準備太強烈而充份了, 那我們就要問, 同樣那麼強烈的內在意志, 我們
怎麼就沒有?。 


我自已發現當自已在一種人格時, 有自已一套的概念模組, 而變成另一種人格時, 又是另一套
概念模組, 當然, 如果跳出這兩者成為第三者時, 又開始覺得這兩者好 像都不是自已。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意志不能很堅定的某部份原因, 畢竟每個人格都有自已的想法, 而且也都
在自身的情況下感覺很對。 

一 般而言我們的人格陣列會看遇到什麼對像來決定派出什麼對應人格, 有的人在家是好爸爸,
 在外面卻是惡老闆, 有的人是  遇到甲是一個樣, 遇到乙是一個樣, 因此其實每個人每天在
對應不同的人, 其實也是在對應不同的人格陣列, 誰能讓對方的人格多數贊同自已, 誰就擼
獲對方的心, 誤以為自已就是這樣, 對方就是那樣, 因此雙方沒有機會「和解或改變」的想法,
可能都太早自我放棄了。


而這樣的概念與怪人理論、大數法則都是相符的, 雖然團長的文章是意識流, 感覺很不拘小節,
 似乎在某些部份辯証不嚴謹, 但這反而形成了一種寬敞的理論調合空間, 使得理論與理論
之間的空隙大一些, 我們才能看到許多理論彼此之間隱然相合的地方。 


 

靈性書藉[ 當下的力量] 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曾經提到一個概念, 叫做[ 痛苦之身] , 意思是說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以自已痛苦為樂的[ 力量] 存在, 這個力量會讓你去作一件後來發現會後悔
的事, 或是想辦法讓你一開始得到甜頭, 結果實際上走到後來會愈來愈淒慘的陷阱,  就如同
毒品一樣, 先讓你迷醉, 再讓你萬劫不復。 


我們的暗黑人格與痛苦之身就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此外,如果從欲望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也因為
我們主要的十六種欲望裡面其中將近十種彼此之間是對立的, 這也讓我們看到我們的人性中有註
定的矛盾, 某種程度上你只能讓你某部份的人格欲望得到餵養, 餵養不到的最好對其釋懷,放比
較心力在己經擁有的東西上,畢竟 很少有人可以完全滿足人生全部欲望的。

梅蘭芳如果不是那麼孤寂, 就不會有後來詮釋國劇如此精湛的梅蘭芳
蘇格拉底如果沒有如此悍妻, 就不會是這樣的哲學家
尼采與叔本華如果感情生活順利, 就不會成為如此特立獨行的思想家
時間有限、資源有限總是會出現一捨一得的情形。

得不到的,我想也只有靠想像「總有一天會得到」來安慰吧。


於是這也回答了為什麼有的人沒辦法找出自已的熱情, 看不到自己天命的原因,  那就是大家都太想
面面俱到了, 都想滿足所有欲望, 都不分輕重緩急餵養自己內在不同人格的關係。 


張栩為什麼可以成為日本最年輕的圍棋七冠王, 他對圍棋的熱情與天賦當然是沒有話說, 但這也是他
犧牲了他玩樂、與朋友交談、捨棄同年紀的人之樂趣所換來的, 他只能捨棄某部份的人格來成就他圍
棋的人格, 壯士斷腕, 不得不然。



而我們說宗教人士必需出家, 清修, 才能在修行領域有成就, 某方面確實就要犧牲人際關係, 因此一
般人覺得出家人似乎孤僻, 或者與人相處不是那麼的[ 正常] , 那也是很合理的,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
選擇, 既然要萬古常空, 我們還怎希望他跟一般人一起一朝風月。 


因此有時靈性歸靈性, 心理歸心理, 一個靈修境界高的人, 心理或道德層次不見得比一般人高, 正如同
我看到超多理工科出身的學者都很信仰宗教一樣, 語言的標籤亂貼都導致我們看得更不清楚。

不過全部都各打五十大板又會陷入理性分析的誤判之中,有些領域確實離大我比較近,例如靈性層面離本
體比較近,心理層面離現像比較近,何者重要,還是看個人到底比較重視什麼

這也是我覺得該寫這系列人格百科的原因, 這時代太多人被舊有的書藉, 知識, 研究洗腦的很徹底, 以
為相信科學的必定反對玄學, 以為男性一定比女性理性, 以為靈修層次高的人就道德水準高, 這從人格
的角度來看, 都可以很合理的破斥。



其實我也一直在產出一些偏見,但偏見夠多夠有力量,會比四平八穩的老生常談,更能帶來洞見與行動。

電視政論節目上的名嘴大部份都是碩士學歷以上, 教授等級的也很多, 不過我們看多了 他們的發言, 就
會明白學歷與所謂的研究倫理或素養,似乎也是會出現認知不協調。 


寫到這裡, 不能只會分析不給具體建議, 因此對於人生的啟示, 知道自已有人格對立的內在結構後,需要
思考的是

○找出自已最有 競爭力與獨特性的人格, 好好餵 養它

○找出配合他的輔 佐人格 讓它不要受其他反向人格的攻擊

○看出人格陣列的位階, 搞清楚本體人格, 現像人格與應用人格的應用層次

○了解別人不能只是從一個角度, 要從人格陣列下手

○研究人格理論比人們作分類有時沒有用的原因是, 大家都是人格百貨, 分類
   有時根本是一種錯覺, 猜到算是好狗運。

○站在[情感] 的角度, 錯誤的人格理論有時反而會產生催動熱情的功能, 於是  
  我們也不妨將錯就錯, 算命為什麼還是有必要的原因正是, 我們其實都還是蠻
  需要來自別人的正面暗示。 



相信才能自high。是的,本來就是要自high,

畢竟有偏才有見,而一法不立,萬法難容。


 人類不是性善, 不是性惡, 而是--------向善, 每個人雖然會有屬於自已不聰明的作
暗黑為, 但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希望自己與別人都能更好的。


人格的對立矛盾之上必有整合, 找出自身真正莊嚴華美的大我, 自己就是光明幸福
快樂的化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