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說
宇宙是一個所謂十六維度的超弦全象資料庫與時空連續體
那麼
「我」就是那唯一的讀寫頭
於是
我們就要問
我們可不可以只讀取「想要」的片段
而不讀取「不想要」的片段
目前看來是沒辦法
畢竟怎麼看世上之事皆是苦樂相生,長短相形,前後相隨
因此看起來這整段片子都要被強迫讀寫完畢是比較「合理」的
於是人生的命運也是必然的「高下起伏」
不論這個人的身份地位財富資源都一樣
尤其是一個人的注意力總是難免會特別在意那「得不到」這點的時候
那麼怎麼「冷靜愉悅的經歷」這些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熱情平靜
是非正邪的經驗
就是「活著」的藝術了
與環境關係不大
與決定初始心態關係比較大
某種程度這就是「善解」與「詮釋」的力量
使我們得以不斷重新定義這個世界、重新定義自己。
不過有人會問了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刻意」去「善解」「詮釋」呢?
細心的人會發現
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就是答案了啊
正如同你問「這有什麼意義」的同時
你就為意義這兩個字,決定了意義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