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短時間大量閱讀有一種效果
那就是透過資訊將大腦操到當機,大腦就會停止思考
也或是在不斷的思慮與計算後,我們就會討厭使用大腦
於是就在大腦停止運作的那一瞬間
我們會感覺原來的世界出現一道裂縫
裂縫打開的時間非常短
但只要那麼一瞬間敏感的覺察
就會看到有某種東西從這道裂縫溜進來了
如果說這個我們身處的世界是邏輯運作的世界
那這種東西就是從「非邏輯」的世界所跑進來的
人活在自已身體裡面的時間比活在外在世界的時間還久,但大
部份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外面了,忘記了這個真正可以給我們無
限熱情與活力的熱情製造源。
人是一種不斷向外界作投射的存在
我們也透過別人來定義投射我們自己,我們對別人有什麼感覺
其實也就等於我們對自己有什麼感覺。
我們透過大腦提供的感官錯覺,跟別人或外界互動以刺激原來
就在我們內心世界的「情緒母源」,我們因為某種行為將某種
情緒召喚出來而感到快樂,身體也配合這種情緒釋放出多巴胺
等讓我們身心感到暢快的生理激素。
正如同一句話說的頗為傳神
「你以為你喜歡她,但你其實真正喜歡的,是你喜歡她時,你自
己心裡所產生的那種感覺。」
正在強烈喜歡一個人的人,不會想聽與認同這樣的邏輯,因為這
好像是說,我們其實是被自己的大腦所騙,而不是對方真正很吸
引我,我們寧願相信後者,因為這樣故事才精采、才獨一無二、
才唯美,愛只能給這個人,只因對方是我們註定的靈魂伴侶,但
有人現在卻告訴我們說其實只要大腦的感覺對了,對方是誰並不
重要,故事的美感就大大減低了。
我們需要大腦製造情節來讓我們有動力。
其實要証明這件事也很簡單
那就是多年之後,你又愛上了另一個人,一個與之前那個人完全
不一樣的人,這時候你就會發現,真的不是這個人的關係,而是
你自己的關係。
五月天最近有一首因為拍攝尺度太大而被禁播的mv「而我知道」
,阿信的旁白就是這麼說的,「我以為我愛的是你,其實,我愛
的是當年的我自己」
不過,我想說的是,其實這兩者都好,也並不是說有大腦參與製造
效果的就不是好東西,而是說大腦很會愚弄我們,它讓我們這個時
候喜歡,那個時候不喜歡,它以邏輯制約情緒,再以情緒制約我們。
而超越大腦的世界就不一樣了,因為它一開始就繞過邏輯,所以它
給的能量不是二元對立,不會物極必反,不是愛的多恨就多,不是
資源分配,不是零和賽局,一個人只要接通了這樣的管道,熱情與
愛就能源源不絕,而身體會自動配合這種頻率,全身會更充滿活力
與健康。
身為喜好創作也深被創作所感動的我,一直在找這種不需要條件才
成立的東西,一直在抓一種感覺,一種不需要大量填充知識才有產
出的靈感,一直在好奇,為什麼熱情與靈感總是無法源源不絕。
我本來以為是自己大腦用的不夠多,知識的素材不夠、創作的背景
知識缺乏、駕馭文字的訓練做得不夠紮實。
於是我又去看了更多的書,結果發現好多作者的文字洗練精緻,書
中傳達的知識與資訊也多,但是,有太多的書就只是傳遞資訊的書
,它沒有讓人內在真正能產生感動的靈魂。
人的一生如果要幸福很簡單,那就是擁有一種源源不絕的熱情,一
個人只要有熱情,再忙的工作都不嫌累,再困難的障礙都會視作是
一場試驗自己有多熱情的挑戰。
於是問題就總是
為什麼我們沒有源源不絕的熱情?
我發現只要照著大腦邏輯思考的路線走,熱情就會常常中斷,不
管是學業、事業、愛情、親情,似乎永遠都會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對
一樣當初本來有感覺的事物,開始變得沒有感覺?
如果一直有喜歡深入某種興趣的熱情,那以後真的沒有不知道畢業
後要做什麼的問題。
如果一直能喜歡某個人、某個事業,怎麼還會有見異思遷、始亂終棄
,互為怨偶、親子反目的問題。
很顯然的都是因為「愛」不夠,「熱情」不夠。
一般人為了讓自己的「愛」能沿續,便請大腦來編寫一段故事,例如
讓人們願意一直信仰某種宗教的神話,讓人們願意一直愛國的歷史故事
,讓人們可以在兩人世界不斷相濡以沫的愛情記憶,讓人願意一直在
公司工作的企業文化,我們的大腦實在非常相信與配合這種由故事起承
轉合建構的邏輯,我們的情緒也都配合這些故事配合的相當巧妙。
我們看經典,說善惡,談業力,論原罪
仔細想來
這些背後似乎也都是邏輯之網所編織而成的情節?
有故事才形成動機,才有程度之差,才有愛恨情仇,才涉及到法律
與道德的是是非非與你來我往。
有邏輯有是非可以規範彼此建構秩序,使人們不致於彼此傷害。
但反過來看,這也是一種大腦的幻相。
因此才會有一句話說:「不思善,不思惡,才是真正的善」
道德經也才會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大道癈,出仁義」
故事本身沒有錯,但有時故事會變成指令,編入我們的腦袋裡面而
制約我們。
過於認同大腦,認同外在世界,認同某種信仰、觀念或概念,就非
常容易掉入到這個附屬於邏輯概念的天羅地網裡面。
邏輯與故事都是依他起,需要某種刺激,某種起承轉合,某種橋段與
情緒的蘊釀。
但是一個超越頭腦的非邏輯世界,它可以直接召喚你心中的熱情,它
不需要透過這種二手的媒介來啟動熱情按鈕,於是它也就不需要擔心
這個二手媒介所造成的副作用與反撲。
你不需要先「財務自由」,才有心情快樂
你不需要一定要「找到最愛的工作」,你才允許自已心安
你不需要一定要先找到「靈魂伴侶」,才可以宣告自己在愛裡面
你不需要先完成什麼「成就」才可以告訴自己說我很不錯
你不需要為父母「作什麼特定的事」,才能表達你對他們的關心
你不需要把一堆責任很身上擔,才能証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人
你不需要事先營造一個理由,才讓自己成為理由的結果
你不需要睡飽,才相信自己有精神
你不需要一定身處於什麼情境,才允許自已舒適愉快
不被這個「因果」所限,本身就成為「愛」的本源
這才是真正解決這個自己與這個世界問題的正本清源之道。
我常常在靜坐之後感受到這種不依某種現像才產生的熱情,不知道它
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只知道我只要不太讓大腦一直思考某種東西,或
是說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容器,完全接受而不評判這個不斷流過大腦
的意識流,就會抓到那種感覺。
頭腦過後,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個美麗的新世界,大家一起鬥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