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筆者一直關注的「活在當下」,可能有的讀者聽都聽煩了, 甚至可能覺得愈說愈玄,這些
思路與原則在現實的生活中,真的可以運作良好嗎? 真的有傳說中的這麼好用嗎?針對這些問題
, 我們以目前在實務界公認頗有實效的神經語言程式來作為分析的文本 ,就會明白為何有些聽
來深奧幽玄的心理原則,有其實際效用。


NLP神經語言程式(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神經語言程式是由美國學習心理學與精通計算機人工智慧程式的理查 班德勒博士,以及精通語
言學的約翰.葛瑞德博士, 結合催眠大師艾利克森所開發出來的一門專業心理技術,影響的範圍
遍及全球,數百萬人因為這門學問而改變了人生, 而這門專業也被美國勵志第一大師安東尼
羅賓極盡推崇,這個技術為什麼有效,相當值得我們去探討。

誠如前言,近代哲學與後現代主義探討的熱門核心, 就是在研究人究竟是怎麼被語言給制約的
,「不是人在使用語言,而是語言在使用人類」, 這句話雖然誇張了一點,但仔細探究起來,
其實說得也沒錯,人雖然號稱為萬物之靈, 但接受資訊與表達資訊的模式,其實與電腦很像,
都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簡稱GIGO,當初考計算機概論時, 這個縮寫居然也成為考題,
難道都沒有其他的題目可以考了嗎?), 差別只在於人腦可以覺知自已在覺知,而電腦不行而已。


教練技術(coaching)
為什麼不叫做教導(Teaching)技術而叫做教練技術呢?, 因為NLP很強調的是學員自已的理解
與啟發,它透過質問的方式,讓學員自已去發掘自已的問題、 可應用的資源,所沒有想到的方法
,所潛藏而沒有發揮出來的潛力,類似於蘇格拉底的產婆法, 也由於如此,NLP的副作用就不像
催眠與暗示,有被權威人士誤導與強迫的疑慮。


地圖(Map)
這世界或許是客觀的,但對每個人而言, 對這世界的認知都是主觀的,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背
景、遭遇、理解力、思考模式,而有著對這世界不同的理解, 而這種對世界的「理解」與「認知」
便是每個人認識世界時所自已定義的地圖, 也由於地圖是每個人自已製作出來的,每個人要對自己
的這份偏見有覺察,才不會為自已建構了錯誤而滿佈荊棘的地圖, 然後自已再掉入自已設的陷阱裡
面,再宣稱自已證實了它。(自證預言效應)



神經邏輯層次的意義
神經邏輯層次是激勵大師羅勃。帝爾茲(Robert Dilts)開發出來的,它建構了類似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的邏輯層次,由低到高的層次分別是環境、行動、能力、信念、 使命到願景,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
自已的行動在不同層次的意義,便能刺激自已勇往直前。 以保險業務員來說,有建立此框架跟沒有
建立的人,其背後的精神推動力會差別很大:

有建立者:「我是一個可以提供客戶人生保障, 並帶給其家庭穩固幸福的專業服務人員」

沒有建立者:「我是一個拉保險的,最近經濟不景氣, 感覺保險很不好拉,而且大家都說保險好像
是老鼠會」

感覺有點像是自我催眠,不過世上的實相就是如此, 一件事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麼定位它,能夠有好
的詮釋且又讓自己充滿動力,我們幹嘛不這樣想, 而就算我們不以這種方式催眠自己,也還是會被其
他可能更不堪的方式催眠,如何詮釋自己的存在與定位, 是建立事業的起點,也是命運的樞紐。


認知代表系統(VAK)
這是在描述不同的人格特質,所關注與接收資訊的模式, 在這裡有三種不同的分類,即視覺優位(v)
 ,聽覺優位(A),與觸覺優位(K), 我覺得這部份的技術還蠻難掌握的,因為要從對方的對白中,找
出對方偏好的表達方式並不容易,例如眼睛會往上瞄的是視覺優位, 我們跟此人溝通就要儘量用視覺
化的形容詞,例如看到、觀察、想像,比較能觸動此人的心弦, 我覺得這個與把人分成真善美三種形
態,或是司法型、行政型、立法型等人格三分法很像, 簡單來說就是能觀察出對方的思考特質與偏重
面向,才能與對方有良好而深入的溝通。



米爾頓語言模式 

這傢伙很強,他發明了一套語言模式, 利用談話中刻意的模糊與引導,讓對方自己進入他所設定的情
境,例如他會問一個把事情搞砸的員工說:「 如果下次你要把事情做得更好,你會怎麼做?」他不會讓
對方覺得我們在指責對方,而且也能把焦點集中在解決問題, 還能取到鼓勵對方的效果,這種語言模式
的使用者,本身也要很有格局與度量, 否則看起來會是一臉臭臉卻在說安慰對方的話,對方一定會覺得
這傢伙神經錯亂且言不語衷。

而且這種說話技巧會把前提隱藏在問題裡面,例如業務員會問客戶, 你覺得這部車紅色的你比較喜歡還
是藍色的呢?,這句話已經暗示對方會買車, 才會考慮到顏色的問題。


檢定語言模式-(問對問題,答案就出現一半)

「你覺得作不到,你是怎麼知道的?」
「你說對方都不重視你,你有試過其他的方式嗎?」
「你說自己說的話感覺沒有自信, 會不會有人更喜歡你這種不強迫人的推銷方式」
「你說你感到緊張,是什麼情況下才感到緊張呢?」
「你說你討厭某某星座的人,這星座所有的人都是這個樣子嗎?」

許多「地圖」經過檢定之後,就會重新得到更正, 而此人也就因此逼近瞭解決問
題與看待世界最靈活也最有效的「觀點」

俱備洞見的「觀點」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它是一種無上珍寶。

次感元--想像力的吸引力法則

「人類的腦袋分不出事實與細膩逼真的想像有什麼差別」, 一個人如果能夠以全身
的資源與想像力,投入對目標的期許與模擬, 就會產生出吸引成果的格局與架勢,因
為有自信,所以有吸引力,而且人的心如果專注於一個焦點, 他全身的資源都會投入
,無形中就會自動完成當初設定的目標。

心錨(Anchor)
把自已最快樂、感動、讚嘆、情緒最高昂、榮耀、悲傷、痛苦、 舒服的情緒狀態好好
記憶下來,情緒是推動我們作事的最大力量, 當我們將這些情緒狀態標定成錨,將來
應用時可以隨時召喚出來,就等於我們隨身跟隨著守護神一樣, 給我們清徹的勇氣。


框架的置換(re-framing)

猶豫不決---小心謹慎
魯莽---勇氣與膽識
急燥---有行動力
愚蠢---無害
狡猾---機智

同樣的特質在不同的情境下會有不同的詮釋, 一個人如果能將自己負面的特質作適當的
昇華與轉換,自卑將會是自信的來源。


以上只是簡單的名詞解釋,其實務的應用與融通,還是必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練習,而
且我也發現這套法則對有些人極為有效,對有些人卻不然,每個人的感應頻率大不相同,
,某方面來說,必需先「相信」才能真的「投入」,而有「投入」,才能真正產生「力量」
,若在一開始即否定其價值,未來認知時自然無法感受其效益,不同的法門對不同人而言
有不同的作用,值得讓我們可以深思的是,有些東西對我們而言可能沒用,但卻是影響別
人一生的關鍵,如果是這樣的話,是為什麼?我們又可以如何應用這樣的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