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有一個新聞頗讓我震驚,而且還上了頭版,便是有某仁波切與信徒之妻有染
之事件,一方面在震驚之餘,一方面也掩卷嘆息,這位仁兄恐怕未免也太色令智
昏了,竟作了此讓自已進退不得之舉動…(另一方面,跟貫吸老兄一樣,怎麼
那麼容易被人家抓包啊?做壞事還那麼容易被發現是怎樣?)
藏傳佛教的戒律是很嚴謹的,而且訓練一個仁波切至少都要一二十年的時間,尤
其唸到他這個位階至少都是需要在寺裡長期的學養,相當於一般人唸到博士後研
究的程度,幾十年的累積的心血,在一個念頭中崩垮,他恐怕自己現在也搞不清
楚為什麼突然就變成這個樣子吧…一切就如恍如隔世。
不過,每看到這種新聞,我其實知道,這種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自己
也是一樣。
最近美國性感女神傑西卡艾巴,即將在國內上映一部電影叫「變眼」,據說是
李心潔「見鬼」的好萊塢版,片中描述的是一位眼盲的女子接受了他人的眼角
膜後,卻從此也接受了捐贈者的特殊能力-陰陽眼,開始進入了群魔亂舞的靈
異世界,未曾感受過的另一個世界。
上述這兩段好像沒什麼關連,但其實背後都有一個無形的聯結,就猶如一葉可
以知秋,能看出許多事物背後的運作模式,正是我們得以磨亮眼光、試驗我們
觀察力的一大指標。
在國內外有許多例子,都說明人的細胞可能有「獨立人格」的可能性,有許多
人在接受了捐贈者的器官移植後,個性與專長會與捐贈者變的相像,例如本來
不愛運動的,突然熱好戶外活動,本來是個性陽光的人,卻變得多愁善感,就
連本來愛吃的食物,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似乎隱約告訴我們,我們自
已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小的國家,每個細胞都是一個人民,而執政者就是我們
自認所謂的「自己」。
在多重人格的案例中,不只每個人格有自己的個性、想法與性情特質,有的在
人格切換之後連肌肉的狀態、膧孔的顏色都跟著改變,聲音腔調、個性、語言
也完全不同,這或許就可以說明,人的想法為何會常常改變的原因,畢竟身體
本身也不曉得下一刻會由哪個細胞當家作主,所以朝令夕改也就有跡可尋囉。
許多人回首前塵,總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一直在變,上高中時對未來的期
望是一個樣,上了大學又是一個樣,讀研究所時想法又改變了,然後畢業準備
找工作時又恍如夢醒,接著進入人生的其他關鍵期如結婚、生子、親人離世,
又不斷有一種「覺悟」了的感覺,所謂的覺悟如果是一直在覺悟,就代表其
實一直都沒有覺悟吧。
我們有時在想,為什麼有些人別人辦得到,我們就辦不到,合理的推測是別人
有比我們更強烈的動機,而別人為何有比我們強烈的動機,很大的一個可能就
是他們有做到所謂的「欲望商數管理」--DQ--Desire Quotient Management。
欲望是驅使世界轉動的一個巨輪,佛洛伊德為什麼如此受人欽佩,因為他提出
了一個概念非常具參考價值,也即是所謂的原欲,原欲就像是一泓止不住的水
,如果某方面將它壓抑,它就會從另一個地方跑出來,它永遠在那裡,若直接
滿足它是很好,但無法滿足它時就會成為變態,而最聰明的方式是將它昇華,
使生物性的衝動成為理性融合感性的動力。
有許多單親家庭最後都會出現同性戀的小孩,有一大部份便是在親人之愛無法
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轉移到同性朋友之間的補償效應,這告訴我們,欲望這條
河由於我們不太能知道它會怎麼流,所以最後還是先設好防火牆,預先管制會
較為明智。
吃好吃的東西吃久了會感到膩,聽好聽的歌聽久了會覺得無聊,看好看的臉孔
久了會覺得面目可憎,欲望的水一直流向我們看不到的道路去,我們怎麼能隨
意的相信自己目前的感受呢?給自已或給對方過高的條件與要求,有時都是一場
幻影,因為這個想東想西的自己,能不能在自己的腦袋中連選連任,還有待商確
哩…
而選擇職業、對像等等重大抉擇與動態欲望管理可說息息相關,太相信自己
目前最愛什麼,可能會給將來執政的人格細胞一大負擔。
說起來穩定的人格像是一黨獨大,雙重人格是兩黨制,多重人格是聯合內閣制
,神經病則是國家正在革命動亂,民主政治的核心精神就是不相信執政者,太
相信自己下一刻管理腦袋的腦細胞,恐怕一開始就是個悲劇,預先給還會成長
的未來人格細胞留一條後路,人生應會過的更從容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