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網友問版主的背景是什麼?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我會說我是以
哲學的學養基礎,以古今哲學家所提出的概念來建立與其他學門的聯結,
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體系,而實際說起來,一個人的想法其實也不
會因為不同的學科而被規範,但為了說明方便,我們硬要給自己一個方便
辨識的招牌,讓別人有切入的方向,了解我們的起點。

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的縮寫,也就是哲學博士之意,而哲學說起
來就是世上所有概念的總集,他是包含著可以驗証的科學到難以驗証之
玄學的觀念總集成,也即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器,都在它的涵蓋範圍
內。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可否証,且能實際帶給人們生活改善的一種思想體
系,它會經過一個不斷否証、不斷逼近,且經過嚴謹驗証程序的過程,
進而達到解決人們生活問題的目標,科學就像是一個富家子弟,可以給
我們物質需求,也讓我們過的豊衣足食,因此一般人信仰的重心會漸漸
的往所謂「科學」的方向傾斜,而忘記了科學的母親--哲學。

哲學是一個慈母,「概念」、「驗証」、「否証」這些形而上規範科學
派典的原則與觀念,都由祂先憚精竭慮、辛苦的孕育而出,但祂將權柄
都授與祂親愛的孩子後,便隱身於虛無之處,回歸於萬物的本源,美好
的形象與榮耀都歸於表面上光鮮亮麗的孩子們,因為祂只能默默的觀看
,靜靜欣賞孩子們的演出,祂讓可以思考的被思考,不能被思考的保持
靜默,祂讓偏見自成體系、百花爭研,祂也知道這些孩子一旦出生之後
,就會有自己的方向,無法如同他們當初在哲學的子宮以內,可以既同
時保持「邪惡又善良」、「正確又錯誤」、「固定又變化」「彈性而模
糊」的美妙境地。

最近在看雅斯培所著的存在哲學,存在主義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光是這
個分支就有許多大師賦與其不同的意義,胡塞爾給存在主義一個現象學
的概念,意指當下的現像才是真實的,唯有此時此地此人對此情此景的
看法,才是它目前的真像,所以你的台灣與我的台灣是不同的,你必需
尊重我對它的詮釋與理解,而沙特則將這概念發展為,人只需要對自己
負責,因為所有的意義來自於自已當下的存在,沒有「存在」的基礎,
所有價值體系與理念純屬虛構與幻想,而這樣的概念造成了五十年代的
嬉皮風潮。

雅斯培對哲學的分析極有見地,他說:「哲學的要素不在於真理的「擁
有」,而在於真理的「探求」,因此許多學門會用自己的「獨斷」,亦
即一套自命為力求確定與完整的說教原則去誤己誤人,反而造成了人日
後成長的阻礙。」

因此在哲學中,問題比答案來得重要,而每個答案的本身又變成了新的
問題,也因為我們不斷的解決新的問題,才有窮盡一切幸福的可能。
而這些問題就不只是表面上膚淺的生活問題,還包括生命意義這種抽象
、每個人都不同,說重要時很重要,不想重視時又可以裝作沒看見的問
題。

「人活在這世上有什麼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以前,要先定義什麼叫
意義?以及為什麼人們需要意義?而人們需要意義這個現像本身是否就等
於給了我們最直接的回答?研究語言哲學的哲學家看這個問題會覺得這只
是一個語意的問題,問的人其實不知道自已在問什麼,所以答的人也只要
給個說法就好,而研究存在主義哲學的哲學家看這問題則想:會思考到這個
問題的人,表示本身處於存在的涵攝之中,透過主體的客體化來質問自身
主體存在的目的,問題本身就己經是答案,而且人們其實只需要一個滿足
自己詢問的答案,至於答案是對是錯就不是重點了,再後設一點來看,就
連「對與錯的答案」這概念本身,也很值得商確,因為連「人們要正確
答案幹嘛?」這樣的概念,經過百般的懷疑之後,其實也找不到它具體的
指涉是什麼?又真的能給予什麼意義?而且人類的「存在」基礎,照康德
的理性批判來看,存在先於本質,因此人類的理性由於不可能理解自身存
在構成的基礎,自然也沒有認識「真正終極答案」的能力。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翻臉以後,就開始批評佛洛伊德那套心理分析法,太過
於重視性的成份,於是他自創了一個「個體心理學」認為社會的支持、自
卑的超越才是人生幸福的王道,於是佛洛伊德有一些信徒就被他帶走了
,榮格也是佛洛伊德的大弟子,他跟阿德勒一樣,與佛洛伊德翻臉之後,
也自創一個學派,提出「人類心靈原型」、「集體潛意識」等等的概念,
又把佛氏的信徒拉了一些離開,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像,學
術理論有時很像是商品,如果顧客沒發現需求,我們就自己創造需求,而
顧客也很好笑,本來沒有的需求經過這樣商品的刺激後,居然也產生需求


因此有人說,要在學術界成為一方大師,就要懂得言論市場與市場區隔,例
如什麼「藍海策略」啦,「紫牛理論」啦,至於是否正確與舊飯新炒,則是
另一回事了,只要可以形成一種話題,能被討論並重新「建構」出意義與價
值,也就可以了,因此「話題性」就成為重點,至於誰來決定有沒有道理,
恐怕也沒幾個人可以定義的出來。(例如隨便亂說話,就會被這些話題製造大
師說成是後現代多元思考價值的一種展現。)

所以人的症狀愈來愈多,一開始由於只有佛洛伊德的說法,所以我們都以
為自己得到的是性欲求不滿的歇斯底里症,但自從有人提出原來我們「真
正」的問題是另有他處後,我們就發現了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以及更
多奇形怪狀的症候群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同的探索與「語言」給了我
們更精確「定義」自己的工具,同時也「固著」了我們的症狀本身,使其
成為一個實體,造成問題是因應解答而生,也因應解答而滅。)

而「問題」是這些大師發現出來的,解決方案也是他們提出來的,而且我們
也「相信」了,因此幸福也從此有了不同的定義與不同的可能,如果你欲求
不滿,我就可以說,其實是你兒提時代長久以來的缺憾,只要補償即可,如
果你自覺命運多難,我就可以說,是你八字的結構有問題,與環境的人事物
產生刑剋,因此只要找出你的心靈原型即可,如果你沒有自信,我就說其實
是因為你太有自信,所以你不相信別人可以成熟到理解你的卓越,你的腦袋
被我這樣似有深意的說法一攪動,似乎也就相信了我的說法。

你說哲學家們在空想嗎?不,他們在創造,他們在探索與發現阻礙幸福的問題
,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可能。

而最吊詭的是,只要你相信,那就是真的,也真的解決了你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