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多只能活在自己一個人最大想像可能下的人生」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癈話

其實不然

裡面有東西


我們每個人一開始認知這個世界時,有些地方不知怎麼的就不一致了,然後從此
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喜歡我們的喜歡,討厭我們的討厭,還會誤以為這些
都是外來的。


不是的,這些是我們自己吸引來的。

「我們身上本來沒有的東西,也不會為我們所感知。」


最近由於不斷透過自已的腦袋作夢境實驗,慢慢發現了一些很重要但以前好
像並沒有發現的觀念。


※「夢是虛妄,世界亦是虛妄」

熟悉了作夢技巧後,平均三十分鐘就可以做一個夢,而且不限時間,每一場夢
都是比三D電影還要逼真的虛擬實境,而且還內建了自已都無法控制的氛圍
與預設情節,於是我們好像明白,我們是透過某種人格化的介面,在運作著我

們以為是自己才有的思考。


而這種思維模式不論是在夢裡或是醒來,都一直存在,因此才說,都是虛妄,
都是附屬於本我人格的虛妄。

這種人格化的介面是我們一出生就被莫明其妙的裝好的,想要自由,有必要回
頭解構這個預設的基礎程式

 
※「搞清楚對自己負責任的真義,也就是對別人負了責任」

我們如果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很自然就會變成了沒有主見,因為別人其實會
在有意無意之間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並影響我們的舉動,有時候順從別人會
感到一種他人對我們認同的幸福,有時我們會覺得順從別人就永遠走不出自己
真正想走的道路。

我為這件事苦惱很久,這跟道德的矛盾是同樣重要位階的問題

就如同甲得罪了乙,是甲的問題還是乙的問題?

如果甲只關切自已要的是什麼,把乙的不滿當作是乙自已本身的問題,那麼對甲自已而言,甲沒有問題
而如果甲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把乙的不滿當作是自已的問題,那麼對甲而言,甲有問題
「得罪」本身其實是很難定論的,因為一個人不管做了任何事,別人都有覺得「你得罪了我」的可能
而我們不可能為別人的各種可能想法負責任,我們只能「猜測」有某個大致上應該合理的行為。
而這個「猜測」常常會不準確,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見仁見智,某些人覺得不重要的東西,剛好會是
另一些人覺得很重要的東西。

於是道德的判準會變得很荒謬,雙方沒辦法像金錢交易一般,可以算的清清楚楚

 

這就像是甲女被乙男怨恨,乙男說「妳這個可恨的人,偷走了我的心」,甲女心裡則是想:「我
什麼時候做了這件事?你的心送給我我都不要啊啊啊~~」

寫到這裡我發現真是詞不達意,我本來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但寫著寫著居然也表達了另一個好
 像也
很有道理的意思。

※「小心「邏輯」無謂的增生」

前一段剛好呼應了我接下來想說明的事,跟夢一樣,很多事情你不在意就可以當作不在意,而一旦你
 在意了,就好像都應該很在意,這跟人際相處一樣,如果我們認定對方是朋友,對方做了什麼我們都
 不會在
意,但一旦有一天莫明其妙雙方開始產生隔閡,一切就開始變得好像會在意了,我們會在自已
 的腦海
裡編出一套適合現在雙方狀態的劇本,例如原來對方是如何如何的一個人,我們是瞎了眼才會
 跟這個
人在一起之類的,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是隨機與偶然互動下的必然,並沒有人刻意有什麼動機
 去做了
某些想要傷害對方的事。

一連串緊密的隨機、偶然、福至心靈還有自以為一貫且有邏輯順序的心理模型,造就了每段人際關係
可歌可泣的情節。

而這一切的催生者,也是我們有意無意自已去導致它產生的。

我們是這一切的導演,而且有時候,因為不了解自已的屬性,終身都在編寫同一套情節。


※ 別被「約定俗成」的觀念給制約了

有人說,富有了就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人生就會很快樂,這樣的說法不能說是錯,但你的頭腦不會
 這麼簡單放過你。

 
有人說,在這不景氣的時代取得鐵飯碗就此安逸無憂,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對的,但你的頭腦不會這麼簡單
 放過你。

 
有人說,只要你夠聰明、有財富,有外表、會說話,人生就會一帆風順,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對的,但你的
 頭腦不會這麼簡
單放過你。

因為回顧起來,真正快樂的原因好像不是在得到什麼東西之後,而是以為自已正擁有什麼東西之時 
 
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以上的三種狀況我都「誤以為」自已發生過。

說是誤以為是指在客觀上我似乎不俱備這樣的條件,但主觀上我認為是就是了,這一點確是如此。

該追求的還是要去追求,同時保留那不追求的自我圓滿感。儘管這兩者看起來是矛盾的,但久而久之

 
你會發現



其實是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