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聽故事
所以有的人愛看電影、有的人看小說,有的人看漫畫,有的人倘佯在網海中看別人的
部落格。
而我們一旦被其中的故事所感動到,我們就無法自拔。
因為我們開始也傾向於在自己的心中,複製出一套當初感動自己的故事結構了。
一個人或許並不刻意去追求人生故事的高潮起伏,但只要這個人有重視的事,不重
視的事,喜歡或討厭的事,可控制或不可控制的事,最後就會很自然的掉入故事結
構裡面,然後開始照著故事的周期與節奏在走。
集體潛意識、命盤、流年、八字、星座、血型、精神分析、故事治療、潛能開發
吸引力法則。
這背後與自己無形中主動或被動所形塑定義的故事框架,脫離不了關係。
有的人或許看不出自已內在很清楚明確的故事結構,所以無法看見與預測自己的
未來,也因而無法人生操之在我。
有的人心裡想的是一個故事,卻勉強自己與一個和自己故事結構大不相同的人
在一起
有的人或許彼此的故事結構是一樣的,但階段卻不相同,同樣的故事一人才剛開
始,另一人己經走到結局,一方還想探索,一方已下定論,故事就算一樣,最後
也會漸形漸遠。
這還只是其中一個變數,我們內在多重人格也都還有屬於各自的英雄之旅,故事
旅程也等著中途被觸發而隨興輪番上演。
有人就是因為沒發現自身人格故事的彼此矛盾而原地打轉,前三步又退三步
有的人則以為只要外在表面上看來條件都一致,興趣、話題、專業、外表條件皆
同質,彼此便能互相包容、來日方長。
但或許這潛在的故事結構影響的力量更大
其實結構的制約有時還真的如涓涓細流,沒有察覺就不會注意,然後也就看不出原
來它其實才是時間流的主角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一直在不斷累積知識、經驗與得到教訓後,內在的英雄旅程與
故事結構就啟動了,這個人可以控制讓自已不啟動內在故事的反應機制嗎?
我覺得有點難,因為一個人知道就是知道了,要再裝作不知道,然後回復到無知
前的狀態是不可能了,有經歷就有體驗,而且就會想往下一個體驗的流向走去,
正如同一個成人已然成長至此,要讓他再回復到童年飽受限制的心智模式,自己
也不願意了。
一間公司、國家、組織也有自己的潛在故事結構,因為這公司的成員會將這種公司
文化很自然的散播、宣傳、然後傳承下來。
美國人研究發現,每八十年一個週期,就會輪流有四種人格模式在美國興盛,也即首
先出現拓荒的實踐者,二十年後會出現守成者,再二十年後會出現嬉皮世代,再二十年
後出現異想天開的創意人士,每個參與這個世代的人,都把自已也當成其中一個角色,
融入到大時代的故事情境之中。
日本則是周期大約為十五年
後來有人分析這些數據,來作為預測股市、戰爭、商品交易、公司發展的生命周期
因此世界未日如果會產生,某方面來說也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已經希望看到故事的
結局了(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誠如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光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
的時代)
有了網路之後,人們彼此心靈交流的頻率與周期變快,資訊素養的平均化也使得集
體潛意識的運作力量更快更大。
乍看之下是理性的數據,背後盡是無盡的故事,無盡的任務、無盡的起承轉合
你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歷程故事結構了嗎?你找得到願意配合你的成長步調而與你共同演出
,能彼此透濄這個歷程成長的事業、情感、心靈上的故事伙伴了嗎?
有時從不同的觀點切入,或許就正能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隱隱約約被影響,但一直搞不
清楚原因的深層結構
這心蟲的軌跡難抓,要以非常細膩的心智探針去偵測,才有可能看到一點影子。
可能抓了半天,抓錯隻了,也可能抓到大便
不過一旦抓到,價值連城。
我很樂於呈現我抓這隻心蟲的心得。
而如果你喜歡,歡迎進入到我的故事裡來。
然後,透過我的故事,改變你的故事…
- Nov 07 Sat 2009 04:41
「是的,沒有錯,你的人生被你自己的內在故事結構給命定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