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代人的物質環境,哪一個不是比古人更舒適優渥?

古代皇帝就算是出遠門,雖然可以坐轎子,但長途顛簸的路程,恐怕出巡時一路騎
馬坐轎也不比我們現代人坐統聯還舒服。

現代人有冰箱,古代人則要想辦法在地下室做一個冷藏庫,把冬天的冰塊都放進去
不讓它太快溶化,才能在夏天享有那冰湃荔枝。

現代人有電梯可以坐,古代就連皇帝也是要辛苦的爬樓梯。

現代人吸收知識有網路,皇帝看書還要特別請人去書房取。

現代人出國旅行坐飛機一天就到了,古代王公貴族出個國則要做好可能死在路
邊的心理準備。

現代人有各種娛樂管道,隨時可以分享別人的快樂,古代人的娛樂管道卻很少,只
有在過年過節時才比較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清朝皇帝每天看公文寫眉批的時間,平均要超過十小時,雍正皇帝在大臣奏摺中總
共批閱超過一千萬個字(將近一百本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啊),還要耽心皇位會不會被奪
走,會不會誤殺了忠臣,會不會誤判局勢,讓各地的藩王找到機會作亂。

難怪順治皇帝會這麼說:「我本西方一納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有了鴻福,就沒有清福,對於一個更喜歡自由獨處沉思的人而言,身份地位反
而是一種枷鎖哩。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做一件事情本身不會得到快樂,一定要心情也跟著「同步」
才行。


民國六十年代有布丁與蘋果吃就超快樂,因為物以稀為貴,其他人沒有而我們有,
吃起來味道就不一樣。

現代人買手機也是一樣,願意花大錢只為了買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的功能,是一種
比較後「相對高檔」的自豪,如果是為了追求功能,明明只要再等半年就能以半
價購得同樣產品,但大部份的人還是選擇買新機,原因自然是不言自明。


因此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幸福」與「快樂」感,是比較出來的,某種程度上
,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是「意識分別」去營造的。


而這跟「語言」的使用其實也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就以「聖誕節所帶給我們的獨特幸福感」為例,來好好解構為什麼很多人會在
這一天擁有著揉合興奮、期待、神聖感、愛戀、淒迷、溫馨等等令人雀躍不己的
節慶感受。

● 「聖誕節」背後有一個宗教神聖感的故事在支撐

●  商人為了賺取「時機財」而刻意宣傳包裝「浪漫」,營造出一種全世界都好像
    很「Merry Chrismass」的氛圍

● 是一年才有一次的快樂

● 搭配天氣愈冷,人心就愈溫熱的生心理綜合現像

● 透過一連串有獨特指涉意義的概念與渲染力的「文字」、「語言」、「儀式」、
 「活動」來打造獨特的聖誕感,完成對眾人與對自己的自我暗示。例如火雞
   大餐,聖誕狂歡派對,堆雪人,聖誕老公公送禮物,擺設聖誕節裝飾等等。

尤其最近玩具公司生產的聖誕樹愈做愈碩大而豪華,更讓人感受到滿溢的節慶氣
氛。


實際上,12月25日,跟一年的其他日子相比,並不見得比較風和日麗、鳥語花香,
 也可能下雨、也可能颳風,闖紅燈一樣可能發生車禍,酒喝多了一樣會需要抓兔子。

這一切的幸福感都是我們的想像力巧妙的利用各種時間差、數量差、苦樂差、生心理
 因素巧妙串聯起來的動人故事,成為我們生命中值得銘記珍藏的「紀念日」
 

生日派對、成人式、結婚儀式、畢業典禮、告別式,也都是一樣,都是我們想像
力認真編織出來的「光輝歲月」、「美好記憶」、「生命道標」、「經典時刻」。


想到某種創意或樂子---行動----看到行動後的成果與別人的反應---感到快樂與滿足---下次
 採取同樣的行動以再體驗一次


這應該是一般人的「快樂方程式」

如此一來,人類的快樂與似乎頗依照「邏輯順序」的指令行事

然而,這也正是問題所在

因為,快樂也是可以不依照邏輯的,而且也正因為不照邏輯,才不被邏輯所制約
與限制。

這跟語言的使用其實有重大相關(當然,也有不透過語言的方式)

例如「幸福」這個形容詞就很特別,我們會被語言獨特的性格給感染,它不只能呼喚
出我們內心中的愉悅感受,還能製造出我們本來原生情緒沒有的「混和異受感」。

而這就是一級唯心創造二級唯物,再讓三級唯心來重新體驗與詮釋的循環過程。

人終其一生,都是自己意識流不斷流經的容器,聰明的人會知道,意識流源頭
的故事,該怎麼編織,那個感受的容器才會充滿著美好幸福。


 能夠以想像力工程自high的人有福了,就如同愛與知識的分享一樣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
   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Thomas Jefferson 


今天這堂課是要說明,幸福感還是以心理因素佔的成份比較大,因此一定要對自己創意
無限心靈,滿懷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