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版主前幾天去警察局做了筆錄

因為騷擾民女,呃,不是啦,因為見証了一場命案的發生…

事情是這樣的,當天我要搭電梯到所屬的辦公樓層洽公時,有一位先生也
跟我一起搭同一個電梯,他看起來約四十多歲,穿著內衣、短褲還有夾腳
拖鞋,看起來不像是來辦公的樣子。

他一進電梯就按頂樓,我當時就覺得奇怪,因為頂樓算是公司的機關重地
,一般人是不能隨便進去的。

本來想作一下詢問,不過看他表情呆滯,而且不是很好親近的感覺,也就
束手作罷。

我要到頂樓之下的樓層,所以我按了頂樓按鈕之下的按鈕,最後我的樓層
到了,我就先出電梯了。

我只是要拿資料給上級過目,所以過了五分鐘我就出來了,正準備搭電梯
下去時,突然聽到一聲非常大的撞擊聲,感覺像是一台電冰箱從頂樓摔下
來的聲音,而且也聽到了樓下有桌椅碎裂的聲音。

正當我滿頭霧水時…

「啊!!」「哇!」

傳來了女孩子的驚叫聲(理論上應該也有男生看到,不過好像男生還真的
都不叫的,真的是男子有淚不輕彈)。

我馬上到大樓的另一面去看,看到有一個人趴在一樓的地板上,看樣子
回天乏術了,他正是剛剛與我在電梯中擦肩而過的那個男子。

在短短的九分鐘內,我看到了活著與死亡之間的空隙。

後來有人撥了一一九,急救人員與警察都來了,由於我是和他一起搭電
梯上樓的人,所以我便上前提供警方我所知道的資訊,才不致讓警方為
了釐清自殺與他殺等重要細節而耗費太多無謂時間。

後來我還搭警方的警車到警察局作了筆錄,算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經驗。
(裡面的菜鳥警察打字打的有點慢,老鳥警察頻頻道歉,我想說,乾脆我
自已在電腦上打筆錄還比較快。)

---------------------------------------------------------------------------------------
這位男子看起來身體還蠻健康的,不像是重病厭世的人,比較合理的猜
測是,他心中有某種魔障,讓他選擇了這種逃避問題的方式結束生命。

如果把時間往前快速迴轉到四十年前,他出生的那一剎那,他父母欣喜
迎接這小生命誕生的剎那,對他的未來抱以無限期待的剎那,再對照現
在墜樓而亡的情狀,就會覺得相當的唏噓與感嘆。

如果說這個自殺的人,是高級知識份子,或是一個帥哥,或風姿綽約的
女子,我們是不是就會覺得「比較可惜」,生命的存在是無法比較的,
會因為外在條件而作某種價值判斷的人,可能人生中會失去了很多寶貴
的東西,因為有些東西,就在其價值判斷的過濾中,看不到了…

到底在他生命中的這四十幾年,他的內心裡發生了什麼事,最後促成這
樣的結局,這個問題不想還好,仔細想想,就會覺得裡面有很多重要的
東西,在呼喚我們去挖掘。

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正是這種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聯想力與
想像力。

如果我是這個人,我會怎麼樣?我又是因為什麼,才不會變成這樣的人?
能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已影子的人,就會有一種對人事物敏銳的覺察力。

我國有一句吉祥話,叫做「五福臨門」,分別是壽、康、寧、攸好德、
考終命。而最後的「考終命」就是指「無疾而終,安祥往生」,做了一
個好夢就回蘇州賣鴨蛋了(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是賣鴨蛋),如果說
人生的幸福有絕對的定義的話,能作到考終命才算是真正完整的幸福人
生。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太難了,要出名很容易,賺錢、取得高等社經地
位、家財萬貫、聰明卓越等等都還算努力就有,而要求一個好死,這世
上好像能做到的人可說萬中取一而了不可得。

蘇格柆底說:「聰明的人活著,就是為了準備面對死亡」。

而他自已也這樣實踐了,所以自願喝下堅持真理而遭朝廷賜下的毒酒。

許多號稱得道的大師在講解開悟的時候都頭頭是道,不過我覺得要鑑別
開悟與否,有一個指標應該不過份,就是---「他是不是已經可以坦然的
面對死亡了」。

一個人如果每天問自已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自已其實很多事都還沒做。

為什麼宗教的力量最後會超越財富、性欲、名位,享樂,那是因為只有
關乎存在最終本質議題的探索,才會完整照料到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
問題,財富照顧到物質需求、欲望照顧到生理需求、名位照顧到自尊需
求,享樂照顧到娛樂需求,而類似於宗教的形而上層次,才會完整的顧
及到所有的需求。

說起來人們與其害怕死亡,還不如說是害怕自已對死亡的想像。

想像自已與世界離別而孤獨的樣子,想像自已死去親人痛苦失聲的樣子
想像棺材蓋上去,靈車慢慢開到火葬場的樣子。

想像比較可怕,死亡反而沒那麼可怕,因為死掉的人不會知道自已死了
,而知道自已死了的人,其實也還算活著。

人生最慘的結果就是面對死亡,但死亡仔細一想,也不一定要那麼悲哀
的看,人通常對死亡最害怕的是,全世界都會遺忘他,或是自身的存在掉
入虛無。

不過其實人睡覺時也是掉入虛無,差別只在於死後不會醒來,知道自已
曾經虛無過而己。

話說回來,死掉的人也不會知道自已不會醒來這件事
所以其實也沒有差別

而且如果一個人計較的是「能夠再醒來」這件事
那他最好每個醒來的第二天
都要能是活的「盡興」的、「充實」的
不然他的「能夠再醒來」有什麼意義嗎?
醒來的時候生不如死,那還不如就這樣走了吧。

一個人如果在生前就能練習靠自已的覺悟而活,一開始就把世界
涵攝於自已的靈魂當中

那麼死亡能將他與世界割裂嗎?

因為就算是他面臨死亡

他也把世界一起帶走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說:「舉目所及、眾人皆孤寂」

現在看起來歡聚在一起狂歡的人,總有一天,每個人還是要面對
自已一個人要走的黃泉路,不管曾有多少人陪伴,本質都是孤寂的。

發現自已在活著的時候,早就是孤寂一人的真相,到時候面對死亡
時,就沒有孤單的問題了。


人生的答案從終點開始找,反而能刺激我們對生存的理解,對生命
意義的啟發、對所追求欲望更深的覺察。

就跟走迷宮一樣,先從終點回頭找,可能比較容易找到生命的出路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