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人的觀念,在很大的一個程度上,會擴張與限制一個人能發揮的潛力
,因此,防止錯誤的觀念來限縮自己本來可以無限發揮的能力,非常重要
(我後來發現,第二句話好像是癈話,只是把第一句倒裝過來,然後再寫一
次,字數馬上變成兩倍)

(據說研究生寫論文,頁數就是這樣灌水來的)

為了能讓自己無所制限的思考,在平時就要不斷的催眠自已,總有一天,都
會產生作用的。

「我在每天各方面,都會愈來愈好」--這句自我催眠金句,是很多西方
人在晚上睡覺前與第二天起床後,會為自已所下的心理暗示,大家不妨可以
去思考一下,為何這句那麼重要。

人如果不是被環境所催眠,就是被自己催眠,二者權衡來看,自己催眠自
已比較好,一者是自已最了解自己,二者是自己能作主的部份就自己作主
,久而久之,會有一種隨心所欲的感覺(或是無欲則剛的感覺)。


人是一種看到黑影就會開槍的邏輯動物

理論、概念、觀念,在無形中建構了我們的世界觀,而我們的潛意識與行動
會莫明其妙、自然而然的依照這種人生觀與價值觀走去,在概念邏輯之外的
行動,我們不敢去做,在觀念界限之外的智慧,我們無緣獲取,不能讓自己
完全放開,就活在自以為一直就是這樣的自己之中。

老子說的「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是一種雙向証成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擴張
自己的「感應」雷達。

為什麼我不說「學習」雷達,而要說「感應」雷達?這時候的用字遣詞很重
要,因為在這關鍵的時候,文字賦與概念,而概念正在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作
用。

想想看,不管我寫了什麼,你一定是先讀取一遍我所寫的文字然後才開始思
考的吧,而我寫了就是寫了,你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你也已經先「意識」
到了對吧。

如果你覺得某個概念有道理,其實也不是它真的有道理,而是它與你內在的
一些東西起共鳴。

那如果你覺得有道理的你才聽,某方面就等同於,你只聽自己想聽的東西。
而一直這樣的話,你只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有人覺得有道理,有的人不覺得,有些東西明明很無聊
為何還是有人那麼有興趣,為何現在有個人在寫這篇莫明其妙的文章,為何
他覺得這個重要,重要到他願意花時間打這些字給你看?

這個已經種在你腦海裡的東西,可能是你覺得有用且能理解的,也可能是你
不理解也不曉得有何作用的。

但它都已經進入到你的腦海中了哦,你想否認也否認不了,難道你能否定你
自已曾經看過的東西嗎

你也可能會想,既然你看了不重要的東西,也就自然不會記住,那當然
也就不會產生影響。

人在有意識無意識下所吸收的資訊,都會對人產生影響的,只
是它不依照人們所以為的方式來進行。

人們學習事物是從已知聯結未知,這某方面就已經暗示了我們,就算是我們
不理解與不知道的事物,一樣會在暗中不斷起著作用,直到有一天與我們的己
知串聯在一起為止。

為什麼要用「感應」而不用「學習」,正是因為感應是一種無焦點、全向式
被動式、不帶成見的完全反射。

而學習則已經背後隱含著想學什麼、為何而學、學成之後能做什麼的成見與
預設了,本體落到現像界成為應用,就會大大限縮了我們的「看見」。


為學日增是要不斷學習、獲取是為了「應用」
為道日損則是不斷的放下、捨棄,則是為了「本體」

不過在應用的層次上,我們一樣也可以採用雙向証成的心理概念處理模式

兩個相反的觀念,為什麼可以放在一起使用而不互相抵銷呢?,又為什麼有
必要一起使用呢?

因為這是一個相反相生、長短相形的世界,懂得駕馭悖論,我們就會是邏輯
之王。


●宿命論的人相信命運,所以隨遇而安、安份認命,他們認為很多事情人是
 無法改變的,同時很多結構,在自己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既然出生
 時是隻免子,就好好做兔子的事,不要妄想成為獅子,那既不適合自己,
 自己也勉強不來。

●自主論的人相信自已,所以人定勝天、自強不息,不管出身環境如何,將相
本無種,為人當自強,只要意志夠堅定或是頭腦夠聰明,就自然能開創自已的
人生。

其實這兩者都有盲點,可是我們一次在一個時間點只能使用一種工具

●某方面來說,宿命論是對的,一個人了解自己,永言配命,確實比較能順水
 推舟、迎刃而解。

●某方面來說,自主論也是對的,人不應該被先天的結構與格局所擺佈,而自
 已放棄能夠靠自己爭取到的最大幸福。


於是這變成不是誰對與誰錯的問題,而是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概念的問題

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


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來了

理論的最大問題就在這裡,它是一個直直的箭頭,不會轉彎,我們一意識到
某種理論,我們就立即被它所指向的方向給迷惑了。

靈活的腦袋不會掉入這樣的陷阱之中。


因此,我們不要承認這兩種理論,龍樹中觀論便說,不常不斷、不來不去
---不要認同虛幻的概念有助於我們面見實相。

一路否定的結果,是要找到一個不能被否定的東西,這不能被否定的東西
就成了人生可以依歸的方向。


只是,這是從本體論來說,對於一般人可能不容易使用。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操作這個概念

那就是兩個相反的理論我們都承認,也都去應用

這就是所謂的雙向証成,這樣一來我們能在與思考也認同的情況下,
同時承認與「應用」這些相反的理論。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我們不只應用,我們還在使用的過程中「相信」它

●升學與就業何者比較重要?

這兩者乍看之下是一種二而一的選擇,但這其實是一種概念上的錯誤引導
,二者其實是可以齊頭併進的,只要一個人做好時間管理與學用合一。

●讀研究所有用還是沒用?
這當然也是人言人殊,見仁見智,不過在雙向証成的概念中,讀與不讀的
好處,我們都要全拿,於是我們說,讀有用,不讀也有用、讀是讀,不讀
也是讀。

●學英文到底值不值得?
英文這種東西是用進癈退,很多人在小時候因為考試用得到而學的很好
,長大了發現職場上沒多少外國人,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學用不到的
東西,值得嗎?

這一樣是雙向証成,學起來一定有它的價值,不用學而拿來學更重要的東
西,也是對的,而對於這兩者,我們還是要好處全拿。


這個概念好像是在說,一個東西在某個時候派的上用場,某個時候則不然
,因此我們選擇在不同的時刻採取當下最適合的「工具」,但是一個人如
果知道自己是因為「環境變動」使然而不得已採取某種替代方案,就不會
有熱血了。

怎麼辦?

回到源頭去催眠自己,怎麼做都很好,怎樣我都能配合,怎麼選擇都對我
有利,怎麼發展都是最好的結果。

乍看是隨遇而安,其實是最無副作用的積極意志。


概念一開始就決定了結果。我們只是讓時間推動它自然的將過程走完。


於是我們說---有些事情,在還未開始的時候,就結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