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受片商招待參加了「拳力突襲」首映會
所謂拿人手短,看人眼好(這什麼怪成語),當然要為其作個影評,不會專挑
好的一面講,但至少要做到讓人知道有這一部影片的道義。而這就是我的試映
會回饋影評原則。
首先看影評精簡版,可以濃縮為以下三點
①原來禿頭也可以這麼有型(史塔森的片子總是能讓禿頭重新取回自信,然後思考
自己是不是也乾脆來剃個光頭。
②片子的名稱與內容不儘相符,不過卻意外增加了除了暴力拳頭外的深層思考元素
算是意外驚喜。
③屬於成本不算太高的單幕劇,也就是場景與人物並不多,但卻能以流暢的鏡頭與
動人的敘事手法來彌補,我個人是覺得比大預算大卡司但卻劇情薄弱的片子優異
多了。
覺得時間寶貴不想看癈話的人可以看完以上三點先離開,想要探索這部片子更深入的
人,我們再繼續研究下去。
先大概談談他的製作班底,基本上有一定的水準,賞片後發現也確是如此:
電影【拳力突襲】由傑森史塔森領銜主演,《空中監獄》(Con Air)與《極速秒殺》
(The Mechanic)動作大導賽門魏斯特Simon West執導,奧斯卡金獎編劇威廉
高德曼William Goldman撰寫劇本,王牌與金牌的合作,讓本片格外受到網友期
待
【拳力突襲】描述一位有著謎樣過去且身手矯健的賭徒尼克懷德(傑森史塔森 飾),
利用身邊僅有的物品就能輕鬆將敵人致死,因此除了「賭」之外,他也接受各式
各樣的「委託」,用各種危險又玩命的方式賺錢。隨著不同的委託個案,他漸漸發
現自己其實早已身陷致命危機之中...
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運鏡的手法,在主角若有所思與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
關頭時,緩慢的時間感與長鏡頭,讓人覺得自己與主角化為一體,共同面臨人生
的十字路口,於是在這段慢鏡頭的累積情緒下,主角做的選擇都讓觀眾有釋放情
緒的感覺。
寫到這裡,我發現寫影評會落入一個怪圈,那就是如果我們把影評寫太好,讀者
看了就會有預期效應,於是實際去看了之後就會覺得沒那麼好,而如果我們不把影
評寫得好,讀者連看都不想去看,結果就是
不管影評寫得怎麼樣,讀者好像最後的感覺都沒有比較好。
耶?,怎麼會這樣?
所以我還是建議,身為一個觀影者,雖然聽了許多來自他人或權威影評人的意見
,但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候對影評來說是缺點的地方,反而是導演想要告
訴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重要觀念的著力之處,人生是我們的,不是影評的,觀點也
是我們的,也不被所謂的專家與知識份子所壟斷,而這樣的自信,才會是自立自
強的起點,你的人生才不會一直活在別人的觀點與期許之下。
另外我也認為,看了影評後,不管是優評或是負評,都應該重新歸零,以自己的
觀點重新來看待這部影片,否則就會進入我所謂的影評怪圈裡面,人們常因為自
己的聰明,反而讓自己感受到不好的體驗,正如同心理諮商師常常對朋友說的一
句話:「我的患者寧願自以為聰明,也不願意快樂一點」。
武打片要別出心裁老實說並不容易,一般來說動作片的元素不脫以下列舉:
①臥底的心理糾結
②復仇的快感
③英雄的所向無敵
④壞人的可惡與慘死
⑤主角高超的驚人稟賦
⑥讓人血脈賁張的動態感
⑦爆破、血腥,華美俐落的動作
⑧一定會有但實際上可有可無的男歡女愛片段
而這部「拳力突襲」所要表達的內容,其實比片名還要深沉有意境,不只是
拳頭逞兇鬥狠那麼簡單,導演看來有很多東西想要讓觀眾知道,不過卻以
神秘的畫面與敘事流程來包裝。
不過我也能體諒片商為什麼不把片名取得有意義一點
因為如果片名叫做
「思考非常有深度的超級殺手」
好像就沒有人想看了
●簡單的片名想像空間畢竟比較高
●大家通常只希望主角厲害,不一定希望主角有深度
不過如果叫做「拳。頭:突襲」呢?
表示主角有拳手實力也有頭腦
觀眾恐怕也不會接受,這名字聽起來超智障的
簡單來說,這部片可能會讓您有以下的驚喜
①觸及到金錢與生命的本質
②快樂與悲傷,自覺幸運或不幸,都不一定需要有原因
③原則構成了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④我們得不到的那部份,常常都會變成我們最想要的那部份
⑤用做的比說得更有說服力,主角以身說法的解釋效果頗強
⑥人生這場賭博,不到最後關頭,不敢稱勝
⑦人類的思考其實很沒邏輯,有時可以為了耍帥而犧牲一切,有時又為了現實而面子掃地
簡直就是任性啊。(你會發現主角很任性,然後發現自己好像也好不了多少)
有時候我會覺得試映片是不是不夠好看,才會需要辨試映來推廣,但幾次觀影
的經驗發現,其實並沒有這種現像,常常有不抱期望,但觀賞後卻有意外驚喜
的片子,這部「拳力突襲」就是其中之一。
我想,我也不要說的太明白,就由大家自己親身去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