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曾經非常熱衷參與宗教活動
只是我的好奇心實在太強
讓我沒辦法不去懷疑與思考很多事情
我認為有大疑必有大悟
有真正的懷疑才會有真正的相信
而經不起懷疑或不允許懷疑的團體或組織
我發現我愈來愈難以適應

我不會說當時曾經熱誠投入的宗教組織好或不好
我只能說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方向
實在不需強求
況且真理應是無路之國
當表面的儀式蓋過宗教的莊嚴本質
也就是有體無魂、行屍走肉的人為科層組織了

話說回來,雖然我也很投入過,但我其實也一直在觀察別人是
怎麼參與宗教的。

通常在宗教組織中的人都基本上自認為是好人
但也常讓自己過得很寒酸
有的則是很自卑,以為聽話就是好人
有的則是很不敢要求別人,認為所謂的修養就是逆來順受

後來我慢慢發現怎麼好多「教友」都有一些心理問題沒辦法解決
讓我開始懷疑宗教是不是也應該虛心一點,向心理專家求助。

就如同道士有能力抓鬼,並不代表就可以替信眾作心理諮商啊。

許多諮商心理師或是超個人心理師都認為,宗教可以解決靈性
的問題,但心理的問題還是心理專家來解決比較有效果,不應
該心存著宗教全能的想法,畢竟教義是文字定義的,不需要一
直墨守成規。

當時因為看到一些教友過的比他們眼中要「救渡」的眾生還「沒
有能量」,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好人」會過得比壞人還「悲慘」
呢?

壞人不相信未日而樂觀開朗
好人相信未日而愁雲慘霧
這種感覺好奇怪啊…


這個世界上有些壞人,很會自我催眠自我詮釋,他們總能讓
自已「自我感覺良好」,而好人反而都一直覺得自已對不起別人
,不應該過好的生活,覺得自己業障深重或罪惡感很大,相信自
己沒有資格要求過快樂自在的日子。

我覺得這很諷刺。

好人都太溫良儉讓了,比較容易沒有自信
習慣聽話而比較不能舉一反三、勇敢說不。

我想,一個好人應該是讓自已活的夠好夠快樂,好到讓別人覺得
學習這個人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典範,這才真正是好人,是能夠普
渡眾生,真正能感動人的人。

而不是自已過得很辛苦、沒自信、整天充滿一種道德沉重感的
愁眉苦臉,別人光是看到這樣的臉就不會想要跟著學。


心理學家把道德層次歸納如下

分別是

避免懲罰---例如有原罪害怕上帝處罰
相對功利---因為做好事有好報才做好事
尋求認可---認為聽話就是好人
尊敬權威---以為照著父母或是教主說的話去做就是道德
社會契約---以法律精神來論斷,超過線才懲罰
普遍倫理---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老實說看了許多心理學的書藉讓我對宗教裡面的亂像有更深的看見,靈修的
人總以為靈修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其實靈性歸靈性,心理歸心理,不懂
的事應該要虛心跟專家請教才對。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與主見的好人,真的是過的既辛苦又可憐,當然有時候我們
也不能以自已的主觀意見說人家可憐,搞不好人家甘之如飴,或是覺得自己習
慣了就好。

不過當我看到「壞人」比「好人」過的開心就覺得很不適應了,尤其看到很
多「好人」因為心理不平衡最後受不了跑去變成壞人的時候。

有一次一個有信仰的朋友從南部上台北找我,叫我帶他去台北101

我說你什麼時候這麼趕流行,居然也跟著世俗人迷戀這些風花雪月

他說:「其實我最近心情不太好,想去101是因寪想從上面跳下來…」

我聽了實在是傻眼,這樣的信徒如果去傳教,到底誰願意要跟他去入教啊?


不同的人確實在不同的宗教適應狀況有明顯差異,強迫一個人去適應不適
合自己的團體規則其實是很沒有效率的,容易產生叛教或反撲的負作用,
可是我很少看到宗教或組織在招生的時候會用心作心理評鑑的,通常都是
信徒愈多愈好,先招進來再說。

以前的人要出家,都要受非常嚴格的評鑑,確定真的適合才會讓他出家,
而不是叫他頭先剃了再說。

而現在很多課程的老師或團體也是一樣,都是學生先收了再說,錢先拿到
再講,到底這名學生適不適合這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很關心。這都不是很
負責任的作為。


而如果學生又是「好人」性格的話,不會抗議也不敢要求,摸摸鼻子任憑宰割
,明明是老師不會教,這些人還會跟老師說對不起,都是自已沒有學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的人為了讓「好人」不吃虧,開始教他們一些壞人的暗黑技
,結果又因此訓練了一堆「厚黑學」的「信徒」,矯枉過正。


好人其實也都在慢慢成長,他們知道當爛好人是不行的,會被發好人卡

總而言之

有所堅持,俱備獨立思考與主見的好人,是社會之福、世界之福、人類之福,應該
從這樣的角度來培養人才才對。


附帶一提,當一個人身體還健康,離死亡還很遠的時候,依賴的是理性、是心中
認為的邏輯。

不過,當死神在你正對面與你注視,理性與邏輯都沒辦法告訴你下一刻歸向何處
時,就是信仰發揮其效果的時候了。

人在不同的狀態下,對事理的判斷絕對不同,這一點,需要先有個覺悟。

或許我們也應該找一位「理性」之神來好好信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