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彼得原理,每個人傾向最後爬到自已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

在職場上,我們有時會出現一種奇怪的自我矛盾,那就是如果一
個人只做自已能力作得到的,那麼這個人似乎過於保守,沒有向
前進、逼自己成長的企圖心

但是在此人向上爬的當下,其實他是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些任務的,因此
與其說是他在工作,還不如說他在練習,而在這個當下,嚴格來說這個人
是沒有準備好,有虧於當前職守的。

這個模糊地帶,有時就會成為很多菜鳥學生或新手的困擾

有的人會因此坐立難安
□如果被老闆發現我沒有能力怎麼辦?
□如果被同仁發現我連這些事都做不好怎麼辦?
□如果被發現作不好,因此給別人印象不好,導致
  以後從此變成黑五類無法翻身怎麼辦?

這時候壓力就來了

當然,壓力是雙面刃,壓力會讓人成長,也會讓垃圾更緊密

有的人會給自已很大的壓力,硬是花了很多額外且龐大的時間
去作事前準備。

有的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種突如其來的事那麼多,為什麼總
是會有一大堆自已不熟悉的事會跑過來讓自已做,這真的是自己
現在這種身份或階級需要做的事嗎?

為什麼要承受一個與自已身份與經歷不相當的無謂龐大責任呢?

難道做一個工作要委屈到這種程度嗎?如果一直被這樣搞怎麼辦?

有的人則是充滿膽識,不管事情是否做過,一律視同自已能夠駕輕
就熟,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豬到屠場自然死,就拼拼看,做不好
再說,大不了,就被說無能。

有的人很認真作事,但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或不可抗力的因素把事情
搞砸了,便開始覺得自己這下死定了,會無法翻身、眾叛親離、評
價變得惡劣。

就承認現在就是很悲慘吧,如實的接受當下的悲慘與難堪。

我覺得,在職場,太在意周遭人物與上司的看法的人,會過的很痛
苦,而且會把很多應該放在工作上的心力,因此轉移到無謂的人
事糾葛上。

很多人把內鬥空轉也當成自己的重要工作,大部份的潛能都被這種無謂
的自尊感給消耗了,他覺得自己真的做的很痛苦,事情也都有做,也很
盡力的迎合大家以對得起自己的那份薪水或進度。

不過,如果認為吃苦就是工作必然的代價,那麼這個人工作是作不久的。

如果會被誤解那就被誤解,因為被誤解了是當下事實,不用去特別澄清與
証明什麼。

而如果老闆或上司、旁邊的人就是那種會誤解別人的人,那我們就當
下承認這個事實吧,不用去爭辯,不用去特別說明什麼就讓它是該它
是的臨在事實。

不這樣看的話,今天就算說清楚了而讓上司放心,明日發生類似的事,
會懷疑你的人還是會懷疑你,今天就算沒有因此而看不起你,明天也會
又因為流言蜚語而看不起你。

最奇怪的是,當一個人愈在意別人是否看得起自已,是否承認自已的作事
能力與成果,就愈會做出一些讓人懷疑你是不是有這個能力的行為舉止與
態度

你自已一旦懷疑自已,別人就會很自然的懷疑你

所以,相信自已而有主見的去做自己覺得當下應該做,可以做,做
得來的事,而如果做不好,就承認自己真的是做不好吧。


被罵很痛苦,不過,其實人最害怕的是被自己罵,因為別人是無法傷害我們
的,除非我們認同別人罵我們是真的罵的有道理。

請問有人明明知道對方是瘋子,還會因為被瘋子罵而生氣嗎?

不去顧慮別人是否承認我們、是否看到我們有在努力,我們才有機會慢慢的發
展出自已的工作風格、工作典範與步調。

而且某方面來說,被誤解可能比花心思在澄清、辯解而沒被誤解好

本來是好人 被誤解成壞人,最後終於澄清是好人,那這個人會因而更受歡迎

本來是好人,被誤會成懷人,那也很好,成為一個別人會怕的好人,也是可遇不可求
,還反而不容易被佔便宜。

而如果本來就是自已有問題,被誤解也是應該的,這只是名符其實而已。

因此,就當下承認自已的無能,活在所謂「自己現在確實還不夠好」的當下與臨在,
坦承的向別人宣告自己的無能與需求,其實會出現一種坦然的勇氣。

當然,某方面來說,這樣的人,心臟要夠強,才可做到無視於他人耳目的境界


但一個真正要實現理想的人,不做到這一步不行,有主見的人雖然目前能力可能不好
,當前工作成果可能不被肯定,不過人生終究是比氣長,有目標、有企圖、有自信而
不輕易受周遭干擾影響的人,最終總會是走最遠的人。 

---------------------------------------------------------------------------------------------------------

每次都是從零開始,就算是失誤與失常也承認這就是當下的處境。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概念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振奮人心的邏輯,但很奇怪的,我們
就會從中發現再度奮起的勇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