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的世界由於相當的真實且繽紛,還擁有一般人在「正常」世界中無法感受到的各種層次
,因此某種程度來說,是一個與「正常」世界一樣「真實」的「世界」。

人腦袋裡想的跟現實生活實際發生的常常是兩回事,但我們早就習慣當成一回事,也就從來
沒有發現其中有一些不對勁。

近代哲學有許多哲學家都發現到了這個現像,例如以荒謬思想為主要哲學思想觀點的卡謬便
認為,人無法真正了解現像,只好將人為的標籤硬是貼在事物上面,以取得一種讓自己安心
 的解釋。


我在楞嚴經中也看到一段佛陀與阿難的對話,也即是佛經中很有名的一段問答:「七處徵心
八還辨見」,心不在身體的外面、也不在身體的裡面,更不在身體的中間,請問心在哪裡?
這段問答很耐人尋味,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好好的參究一下。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那就是一個人的人格思想是一道隨著成長過程而不斷累積的意
識流,似乎在某個折返點如果一去不回頭,某種程度上就回不去了,因為人很難不受到自
身記憶的影響,而要擺脫這種自身記憶流的限制,或許也只有在夢中這種像是喝了孟婆湯
,可以暫時被植入特定記憶與情節的情境中,才有機會看到那還沒有被「自己」淹沒的那
個部份。

我們終其一生害怕與喜愛的,很可能都是那不經意在心中產生的那種感覺,而恰巧那種感
覺又在某種外在情境的搭配下產生,於是我們總以為只要再重現那外在情境,內在的感覺
就會再度重現。

那就像是,誤以為有錢了就一定會快樂一樣,或是說,一定要提供錦衣玉食高樓洋房才叫
孝順父母。

但實際上卻總不是這樣,內在世界與外界世界的巧妙撞擊,還是我們必需再了解與熟悉的功
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