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捬地挺身做的如何呢? 在做的過程中想到了什麼呢?
是被團長惡搞嗎? 
是因為一個人付出行動之後才會覺得自己有所得嗎?
是因為行動本身証明了自己對一件事的信念嗎?
是教與學之間需要建立一種默契以建構未來更密切的關係嗎?

答案是開放性的,沒有對與錯,只是去覺察

重點還是---如果這件事有意義,對自己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行動本身是否召喚出某種對自己生命的體悟?

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都不同

基本上這是古代禪宗的教學方法之一

我發現是很有用的,尤其是這種方法往往讓我們直接面對自
己的「臨在」,而不只是紙上談兵。

真正的明師不是灌輸自己的價值觀給學生,因為那是「教導」
,喜歡教導的老師容易犯下「好為人師」的錯誤,畢竟每個人的
立足點條件不同,老師可以透過同樣的方法成功,不見得學生也
可以。

「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師父」

「補習班名師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會挑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來教」

(個人私下觀察,很少有老師可以對治所有的學生,因此一個老師
如果知道自己「註定」對有些學生沒有辦法,或是彼此的風格
取向差異太大,實在不應該為教而教,應該趕快轉介學生給更適合
的其他老師,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好的老師能夠給予「啟發」,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對自己重要的
觀念,去看到自己內在本來一切俱足的莊嚴華美本質。

儘管解析禪宗教學法很可能弄擰了原意或是將其宗旨掩蓋過去
,但這些好方法實在太少為人所知,不試著廣為宣傳是很可惜
的。

● 人的本質是非邏輯的,因此以非邏輯的方式對同學下指令,比較能
   激發更深刻更本質的思考。

●有大疑必有大悟,指示讓一個人感覺在合理與不合理之間,最能
  激發疑情,而疑情一久,更有頓悟之可能。

●人心有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指令的執行將使人對所學的觀念印象
  更深刻,儘管可能兩者並無邏輯必然性。


好,為什麼上一堂課要做這個練習,跟接下來要說的內容有關。




以上圖這個案例來做說明:

其實人很容易受朋友與外界事物影響,因此就連自己是否對另一個人有好感這麼主觀的事
也是一樣。調查發現如果一個女生對一個男生的感覺不是很確定時,女生朋友的意見將決定
這名女生是否接受這男生的臨門一腳,儘管這女生的朋友可能根本沒有見過這名男生,或者
只是見過幾次面,認識不深

「我覺得他長的不好看」  「真的嗎?」
「我覺得他看起來很花心,我以前有一個很花的朋友就跟他很像」 「是哦」
「說話的語調感覺不太可靠的樣子」 「好像是耶」

講著講著,這段姻緣就吹了

其實都只是猜想,但因為朋友這麼說,這名男生從此就很難翻身了。

我在這裡為什麼要將唯心與唯物分成好幾個層級,便是要說明這種現像,那就是人們有
一種感覺(唯心)透過對外在環境(別人或物質等(唯物)的投射,回過頭來產生自我暗示、
催眠而讓自己快樂或痛苦的認知結構。而這個認知結構的始作俑者是自己,但人們總是
覺得是來自外在。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其實很難不受環境影響,但從主觀面來看,我們必需「相信」
是我們「自願」接受「環境」的影響。

「我被他影響,還是我選擇被他影響?」



「向善」是一種應然,而「性善」、「性惡」是現在可能的「實然」

一個人如果真心想讓自己積極快樂充滿希望而且改變世界,請相信主觀比客觀更重要這件
事,因為「應然終會勝過實然,成為日後的「理所當然」。

請相信我們都正在創造一個「完美」的「未完成」,正承接著前人「向善」「使這個
世界更美好」的接力棒。

我們現代人目前所享受的「便利商店」、「電動」、「網路」、「飛機」、「電梯」
「政治制度」、「建築」都是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唯物」。

但請別忘了,當初這些東西還沒有的時候,是前人的「唯心」創造出這些「唯物」的

因此從終極的角度來看,「都是唯心」也都是「唯物」,但從「應用」的角度來看
,唯心與唯物彼此的層級,決定了我們「感受」的「豊富程度」與「效用」。



也就是說,事物的本質「都不是真的」,但人們一旦透過這種投射結構將「某部份」當真
,就「一真一切真」了。

我們就這樣建構了我們人生的「實相」。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心物」有不同層級的結構,是因為心物一樣重要,而且要互相配合
才有綜效,一級唯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是否選擇被「自已認知的某種唯物」所影響,此時
二級唯物產生作用(他人或物質),接著三級唯心再重新認知一級唯心與二級唯物互相反饋
後的「感受」,於是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認知循環,四級唯物再被三級唯心的認知結構所
投射,展開一連串心物交雜影響的認知迴旋。

簡單來說這就是「心物相互決定論」,但是這種相互決定論是有層級的,是以心的「選擇」
作為一開始的主導權的。

不過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心物互動的層級愈來愈深,唯心的力量就隨著唯物的投射層
級愈深而受到愈大的限制,也就是說一個人會漸漸被自己的偏見給束縛、被自己的慣性給制
約、被已經成形的欲望與覺受綑綁、被已經定型的人事物環境給制伏、被自己為了適應環
境的「人格面具」給「污染」,就愈來愈難「返本還源」了。

唯心的「自由度 」會隨著這個認知廻旋而漸漸消失。

而這正是「苦」的開始…

佛家為什麼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方面是指這個創造世界的來源是我們的集
體潛意識(也即是所謂的如來藏或阿賴耶識),另一方面佛家也告訴我們「本自俱足」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便是鼓勵我們回歸初心本性,才能看到「迷妄」與
「醒覺」的原因。

因此我們常常會聽到「空」、「破我執」、「破法執」這些觀念,就是要讓我們的心
從這個心物認知迴旋中解脫。

跟消費行為一樣,人們比較容易被「感性」所打動,被「理性」
說服的人可說少之又少。

因此也請原諒我在行文時會漸漸加深文字感性的力道,可能會更狂妄,可能有強烈偏見,
可能會表現出非常「篤定」與「自大我慢」的感覺。

我會讓各種偏執人格上場,然後讓大家也看到各種偏執。

只有一個偏執叫偏執,而偏執的組合與平衡,就叫做主見

那都是不得己的,畢竟文章如果不能影響人,我就平和理性的寫日記就好了,幹嘛把自
己搞得這麼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底下這張圖



好,以上這張圖就是今天給各位同學的功課,請在看完這張圖後,留下你的想法與感想,思考
這張圖與我們「夢想實踐術」這堂課之間的關係,還有這張圖給你的體悟是什麼?

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我們想知道你怎麼想?。

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別人同時會怎麼想?

作功課,還有留言互動都是一種練習,以讓各位同學剛開始成形的一級唯心進入我們這個
「夢想實踐術」課程的二級唯物,當這個迴旋愈來愈緊密,層級愈來愈深,我們心的力量
就更能聚焦,尤其當我們在「對」的方向讓我們的心力聚焦時,愈來愈深的唯物層級,就
是幫助我們真正把好的觀念落實在生活中的「強力助緣」,不見得就不好。

有留言的同學,我會下批注,我在外面下批注都要收錢的。(ps: 錢是二級唯物)

今天課就上到這裡,我們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