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了一本相當有意思的書,從物理學家的觀點來分析靈魂可能的樣子與結構
在可以解釋的部份聽起來言之成理,在不能解釋的部份,解釋了我也不懂。

靈魂這東西太抽象,想要具體的解構它真的不容易,不過還是有很多科學家努力
的嘗試著,雖然說科學一般說來只用來分析可以分析的東西,但從否証論的角度
來証明否定靈魂之不可能,其實也就等於肯定了靈魂存在與運作的可能。




靈魂與物理
一位物理學家的新靈魂觀
作者  /  沃爾夫
譯者  /  呂捷
出版社 /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1999/07/01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重點摘錄: 
引自
Murphyの書房
http://murphymind.blogspot.com/2008/10/spiritual-universe.html

◆思想、靈魂和零點能量

根據量子理論,真空是指「次原子粒子間的距離」。

零點能量:把真空冷卻到絕對0度,真空中仍存在的能量。此時量子晃動仍在進行。

如果有足夠的外加能量,真空能夠同時產生物質和反物質的粒子,且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即使沒有任何外加能量,真空仍會同時產生電子-陽電子(電子的反物質形式)對,然後很快地複合並消失。


迪拉克(Paul A. M. Dirac)結合相對論和量子物理,研究電子的運動。發現電子的路徑曲折的原因,在於電子

不停地和真空中其他無數個「潛在」電子相互作用。


把真空想像成一個滿是潛在的、具有負能量物質的海洋--迪拉克海,而真實的電子則是這
個大海中一滴具有正能量的、蒸發了的海水。靈魂存在真空這個海洋,透過電子,和物質世
界產生交互作用。

◆量子實證:自我與靈魂

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旋轉的屬性--這種量子特性決定了粒子與磁場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與其他
擁有旋轉屬性的粒子

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靈魂由旋轉的基本粒子組成(Murphy:注意!本章所有的推論都建立在這個
假設之上。而到目前為止,這只是一個假設。雖然它可以引發許多有趣的推論及對世界的全新認知
),就可以解釋這兩個古老的哲學奧秘:

1. 靈魂之間的心電感應。

2. 靈魂與自我的關係;包括靈魂對肉體的認同。
認知與存在

存在經過自我-認知的作用,失掉了本身對靈魂的認知,認為自己是存在於肉體中的。

根據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我們的認知及認知的方式,改變了我們想了解的東西。

認知場圍繞著物質。認知改變時,事物也隨之改變。
認知的變體、靈魂失落

◆一體的靈魂-認知,保持了靈魂對自我的聯繫;而分離了的靈魂-認知,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中
的實體身分。

當靈魂進入世界,獲得形狀之後,它學會了一切,但是,卻失落了自己。
秘密認知與靈魂關聯

只要秘密地知道一些有關於自己的、而外界並不知道的事情,便能夠與神聖的精神有著獨一無二
的聯繫。

秘密認知讓你感知到靈魂;沒有這種秘密認知,就感知不到靈魂。

在粒子層面上的你和其他人都完全一樣。你在思想上或意識上與他人的分離純粹是種幻象。

◆佛教認為,世上沒有惡,而只有盲目的思想,通過無知導致惡行;善也是虛幻的,無知產生了善與
惡的統一體。無知則產生於對幻象的上癮。

杜卡製造了苦惱,而苦惱導致幻象。

操控我們的力量叫做慾望或不由自主性。當它們不斷地戰勝我們時,我們便表現出上癮的行為。
我靈魂的影子:上癮的慾望

上癮是一種宇宙程序(虛擬程序),是從無物中創造物質的渴望或者原動力的反應。這種程序最終
導致靈魂對物質的上癮,並且導致靈魂被慾望所蒙蔽--這種關聯符合佛教的「緣起」說
(Conditioned Genesis)。精神陷阱

要想產生物質,並使精神有意識,精神就必須在內部創造結構。可以說,精神創造了全像幻象
(holographic illusion)。精神的動力結構包括一層層波動的潛在有意識運動與潛在無意識運動。這種
運動的反射產生了物質的氣泡、以及無意識和意識的波浪。大大小小的宇宙從此而生。


有了努力和集中,穩定的模式便會在空無中形成,並且不斷重複自己。精神的目標就是無休止地重
複波狀模式,並且把它放入時間和空間裡。


精神陷阱是精神在空間和時間邊界之內的部分。

◆不確定樣式

假設:意識是需要反射的。所有的樣式都需要反射,所有反射都需要有界限。因此,意識需要邊界,
並且創造樣式。無論是時間上的或是空間上的邊界都是不穩定的。當限制精神的邊界改變時,反射的
樣式也改變,也就創造了新的意識模式。當邊界搖曳著消失時,精神釋放出能量,爆發出來,重回真
空,變成無意識。


精神的陷入與獲得自由產生了意識、無意識、物質和能量,稱為量子物理學。

測不準原理用數學形式表明,嵌入的精神如何在物質中表現為內含的或然性。當嵌於物質之中時,有
意識的精神渴望自由,但是卻已經忘記自己來自何方。由於它陷於空間之中,它只能在空間邊界之內
「反射」自己,看不到自己未被邊界束縛前的樣子。

精神墮落成物質:靈魂相信它是本我

我們的苦惱來自「以為我們就是我們所想的那樣」、「錯誤地把自己當作是某種形象」、「把錯誤的信
仰當作真理」。當我們認識到我們即存在時,所有的苦惱便會灰飛煙滅。


◆緣起的循環

生死循環的十二個因素(十二因緣):

1. 無明:產生幻象的原因。原子要想穩定,就必須是無明--真空不能知道電子到底

存在何處,如此,原子才能以物質形態存在。《學佛五講》: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認知和盲目衝動。

2. 行:意志行為和業。可以把業想成是樣式化的反應。沒有無明,思維形態,或者叫「探索」,就不

會產生。《學佛五講》:造作身口意三業所累積下來的潛在影響力。

3. 識:意識。意志行為和業導致意識。這是打破上癮循環的下手之處。一旦意識到一個從前無意識的

上癮行為,它就不再隱藏在意識之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便能夠改變這種行為。《學佛五講》:意

識活動的中樞。

4. 名色:身心(習慣的處所)。如果沒有對世界的觀察,就沒有該世界。身心是觀察宇宙兩重性的工

具。身心把宇宙分成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但觀察者永遠無法擁有它觀察的物體,因此會一直經歷到缺

乏,導致慾望的產生。《學佛五講》:名:心理。色:生理。名色:五蘊身心。

5. 六入:感官。感官不但告訴我們外在世界的狀況,也把我們和外在世界分離開來。感官是虛幻的,不

能離開肉體和思維而存在。《學佛五講》:感覺器官。外境進入神經系統的門戶。

6. 觸:接觸(相互作用)。要有感知,就必須有接觸,從現代物理的觀點,接觸就是相互作用。

雜阿含經卷第三68: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

感官(根)、外境(塵)、識,三者和合而生「觸」。例如眼睛、影像、眼識,三者接觸而生

「眼觸」。

7. 受:感受。相互作用導致感受,以及重複這些感受的慾望。感受產生了習慣,使我們上癮。

8. 愛:愛慾。感受產生了愛慾,當所有的感受停止時,也就沒有了慾望。所有的慾望都產生於對一種重複性感

受的期待。由於重複性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沒有任何一種慾望可以得到滿足。人們便不停試圖滿足慾望,並

且造成了上癮。

9. 取:攫取。沒有攫取,就沒有記憶,也沒有辦法創造出物質世界。

10. 有:存在,或者物質生成。每個物質粒子都緊緊抓住一個反物質粒子、重力抓住物質、分子和原子鍵的

攫取作用產生了固體、質子和電子的攫取作用產生了原子、質子和中子的攫取作用產生了原子核。

11. 生。存在試圖滿足慾望,其結果便是生。

12. 老死。

認識到我們在由生到死的旅途中是處於過渡階段,有助於使我們從幻象中清醒過來。我們生命的工作就是找出

生命的意義!

有沒有永遠存在、且永不改變(永恆)的東西呢?它就是同情心慈悲)。

不論你做任何事,如果不是出自同情心,那麼你註定會一事無成。

同情心是獲得啟發的第一步。有了啟發之後,上癮就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你已經認識到,沒有任何事情是能夠重

複發生的。

◆ 

愛因斯坦:凡真實的數學定律皆不確定,凡確定的定律皆不真實。

真實似乎位於有序和渾沌的邊緣,而這個邊緣是模糊、不明確的。

Fritjof Capra:氣是一個浮動的場,看上去像是能量一般,產生於虛無,同時不停地與肉體和思維相互作用。

Candace Pert:思維和肉體的分離是一種幻象。過去認為只存在於腦中的神經[月太],其實在全身各處都可以找到。

思維是貫穿肉體的,而情感則是物質與思維的橋樑。




庖利:新的真實觀要想成為完整的一體,就必須同時包含精神和物質。

在研究靈魂時,客觀的證據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的。靈魂是真實而主觀的。凡是企圖把靈魂客觀化的
問題就是錯誤的問題;凡是研究靈魂獨特活動的問題就是正確的。

自我以及自我一切的物質利益,都是幻象;靈魂是真實的,是符合佛教思想及其深層內涵的。

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注意到每一件事中的靈魂內涵,無論作何舉動,都要具有同情心,具有靈魂意識,要想到
每個情感豐富的生物體所經歷的痛苦。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記住你的靈魂無所不在。

◆精神

精神:虛無的震顫--成為萬物的潛能。

要想實現或意識到任何事物,必須把震顫反射為波的形式。

精神既有成為意識的潛能,又有不成為意識的潛能。

精神震顫的反射啟始於α點,結束於Ω點。α點及Ω點既是空間的節點,又是時間的節點。


◆靈魂

精神在時間節點的反射是靈魂。

靈魂是有意識的,但保持無意識的潛能。

當肉體受到物質的污染,不再與靈魂協調一致時,靈魂就會落入無意識狀態之中。

◆物質

精神在空間節點的反射是物質。

物質是無意識的,但保持有意識的潛能。

物質的不同形式產生於無意識的精神模式在空間中變化的反射。所有粒子產生於變化的反射距離(波長)。


◆自我

自我是靈魂在物質中的反射。

自我包含了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反射狀態,因此它既是有意識的,又是無意識的。

人類所有的無意識,以及人類有意識行為與無意識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都起源於有意識的精神與無意識
的精神在物質中反射的混合。

◆靈魂和自我:一種對話

靈魂:或許從物質主義的立場上看,把靈魂視作幻象是對的。但是,根據量子物理學,物質世界本身就是
大廈將傾,根本不能指望它能為任何真實提供基石,更不能用來證明我的存在。

靈魂:我並沒有一個物質的形體,我是富於想像的,我是一切真實的基礎。人類需要認真傾聽靈魂的聲
音,直到這種聲音響徹宇宙。當這一天來臨時,人類才真正得到了解放,而靈魂之聲則會響徹宇宙,直
到永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