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們開始對生命中發生的很多事開始感到懷疑,我們就會慢慢的發現這一切都是幻象


一個開悟者的生命歷程,正是一路揭開幻象的旅程。

有一句名言說的好

「人生就是不斷的進出邪教」

當然啦,這句話聽起來是比較負面,但其實我們可以換另一種說法來說

「人生就是一場全能全知的靈魂透過讓自已的有限化,來這個世界體驗與創造的過程」

而為了讓這個體驗是新鮮有趣的,我們必需讓自己的能力受限,或者成為有著某種特定專長的人格特質
,以讓自己在這場人生大戲中作好角色扮演,真正的入戲。

(因此我覺得有些人天資聰穎,有些人卻資質駑鈍,某方面就是一開始「設定」好了。)

其實從靈學或宗教的經典來尋找蛛絲馬跡,都會發現人格是有「主從」性、「階層」性的

也即是說,有所謂的「大我」人格與「小我」人格。

舉例如下:

●佛經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識就是所謂的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我認為可以理解成「大我」
 
●新時代思想提到:「靈性太陽」、「靈性母親」,也是在說這個大我
 
●我們在夢境裡面創造了自已與夢境的場景與人物,這個創造夢境的我就等同於夢中我的「大我」
 
●賽斯書:「每個人創造自已的實相」,便是暗喻著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的認知產生對事物的獨特意義與
  詮釋


●從未知中解脫一書中提到「生命藍圖」,便是指一個人還未出生前就大致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任務
  遭遇還有學習的功課,而這些任務某方面來說,便形同為在天界的「大我」指派給降世「小我」的
  任務。

●道教體系中的「本命神尊」、「主靈」、「分靈」的概念,也暗喻了每個人的靈魂背後,是更大靈魂
  結構下的一個子集合,因此才會有一些乩童或靈媒需要為自己的「主神」辦事才能「安身立命」的種
  種實例。

●守護靈與背後靈的概念也暗示了有某種力量在默默影響著我們的認知與決斷。


不過我想一定會有人問以下的問題:

「大我幹嘛讓小我受這麼多折磨?」
 
「這場遊戲不一定好玩,有的遊戲根本就很悲慘」
 
「有人的生命藍圖是活不到幾歲就莫明其妙死掉了,這樣到底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靈魂的數量是無盡的嗎?為什麼大我要不斷分裂出這麼多小我呢?」
 
其實這些都在經典與書上都有解釋,我覺得解釋的也還算合理

● 「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因此折磨也是體驗的一部份,小我受折磨自然也合理,但正如同人如
      果痛苦到某種程度就會昏迷一樣,折磨還是有限度的」

●「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研究了世界各國的宗教與神話故事,發現每個人來到世界都要經歷一
     場所謂的「英雄之旅」,而英雄之旅勢必要有主角、配角、敵人、挑戰、痛苦、召喚、回歸
     等必然結構,因此「修行」、「消業」、「返回靈性故鄉」、「面見本性」其實也都內建在
     這種故事結構當中。

●「大我不能阻止小我的自由意志,否則就不能算是「創造」與「體驗」,因此若一開始就設定
     沒辦法體驗痛苦,那其實就形同沒有自由意志了。」

●生命藍圖的說法是有一個預設的,也即是小我人格死掉回到大我狀態時是較在生前快樂超然的
  ,因此儘管陽世還存活的人問說,怎麼親人這麼早就死了?還死的很悲慘,到底有什麼意義時?

  死掉的人根本不這麼想,正如同莊子寓言中,莊子的太太死了,莊子敲鑼打鼓,旁人罵他說
  你怎麼這麼沒良心,莊子答道「你怎麼知道死掉的人現在不是過的很開心呢?,我為什麼要咀
  咒我老婆在另外一個世界沒有更好呢?」我覺得,莊子的說法是比較有智慧的。

●佛經是很講究邏輯辯証的,因此對於「有」與「無」、「一」與「多」的辯証一直是佛教學者
  一直很關切的議題,不過我發現更多或更少一直不是問題,這個世界最根本的問題一直都是
 「到底宇宙是怎麼無中生有的。」,關於這點,愛因斯坦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

「你可以用兩種角度看這個世界,要嘛就是世界沒有奇蹟,要嘛就是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奇蹟」
 

這也是我昨天以專利法角度為大家強調的觀點:

「明明「無中生有」才是最偉大的發明,「有中生新」只是一種新式樣的變化,但奇怪的是大家
   都覺得「變化」神奇,卻從沒發現「存在」更神奇。

這也難怪研究時間與存在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會說:「為何總是存在,而不更是虛無」。


我寫這一系列人格百科圖說的用意一方面是讓大家識別出各種人格意識流對自已造成的影響,一方面
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人格面具大部份是一種小我為了適應環境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偏執人格特性,
都是一種「用」,而不是「體」,想要回歸本體還是應該從大我的角度來思考,大家會慢慢發現,當我
們以大我的格局來思考,便
以漸漸看破這個世界的幻象。

因此如果我不說明「小我人格」的各種功能與特質,也就沒辦法間接暗示出「大我」是如何在暗中控
制並影響小我的。

人還是必需透過幻相來破解幻相,畢竟當初自己就是因為想要進入幻相而成為「有限而且認知會受感官
 扭曲
」的肉身




近年認知與神經心理學研究就發現了很多讓人們驚嘆的結果:

●人們以為自已正在自由意志下判斷作選擇的當下,科學家早在二秒前就從腦波圖形中看出來了
 
●眼睛中的神經索像素只有一百多萬像素,因此大部份我們看到的畫面是大腦「模擬」與「補間」
  出來的,另外眼睛為了讓部份的畫面更清楚,會自動捨棄不想看清楚的畫面(也就是對焦啦)。
 
●人腦為了合理解釋事情,會憑空製造幻象給眼睛,因此「眼見為憑」已經不能算是「科學」的指標了
 
●一種原因會造成多種結果,一種結果也可能是多種原因所造成,在這種情況下,人因為沒辦法接受完
  全的資訊,一定要取捨,一定要「被騙」,才能「正常」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要有想像力,夠聰明,才有辦法自我催眠,反過來說,一個人「不能被騙」有時候是表示這個人
 「腦袋有問題」



懷疑論的人其實還是一定有相信「某種東西」,否則當他懷疑自已的懷疑時,懷疑論其實也不一貫了。
 

研究「科學哲學」後也發現,不懂科學的人反而很喜歡說科學,而真正懂科學的人倒是說的話愈來愈
像玄學。

不過其實我也不太管是什麼學,只要實用可以解釋或解決問題,都是好學。

如果相信比不相信有用,那麼我就相信,如果不相信比相信有用,那我就不相信,辯論科學哲學或玄學何者為
真,其實只會陷入無聊的循環論証。(而且每一家其實都抄對方的好用觀點為已用,再來攻擊對方)
 

目前其實有很多大師作出了整合科學、玄學與心理學的努力,例如「萬法簡史」的作者「肯恩、威爾伯」,鑽石
途徑的作者「阿瑪斯」,他們都是學者出身, 重要的是,見樹又見林。


「不需要刻意尋求真相,只要能看破幻相,就自然看到真相」

我們的小我為了在這個世界入戲,會以很多「概念」、「語言」、「文字」、「觀點」來自我感覺良好並欺騙自
已,如果自我催眠可以有永續而沒有副作用的快樂那當然是很好,我們也沒有必要阻止。

但是如果小我的快樂是建立在日後更大的痛苦上,那麼我們的大我就有必要出手相助了。

最近有一部影片「戰神世紀」,我蠻推薦大家去看,因為裡面其實就已經暗喻了「大我」與「小我」之間的微
妙關係。



這部片也與喬瑟夫坎伯的「英雄之旅」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神話學的知識當背景知識,看這部片子將會有
心靈與感官的雙重悸動。




當你找到你的大我、真我、本我,你的人生從此就海闊天空。




------------------------------------------------------------------------------------------------------------------------------------

團長在此順便做一下工商服務:


11月中旬我在台北科技大學的進修推廣部有開設「江湖玄機魔術課程」

網址:http://www.sce.ntut.edu.tw/files/14-1118-24047,r742-1.php

另外12月份我在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也有開設「秘術」課程,表面上是「技術手法層次」的才藝課程
,內裡則是「心法哲學層次」的靈性補帖。

網址:
 http://my.sce.pccu.edu.tw/MS/Detail.aspx?ProdId=8UGKA0110&Source=Search&SourceKey=1442&CataId=1506

 
授課內容除了會講解並教授魔術手法外
,課程中會大量引用各種心理學與玄學的資料來讓學員了解自己是怎
 麼活在這個世界幻相中,進而從幻術中看到這個世界神奇有趣的地方。(我覺得魔術的教學只是手法層次,
 透過實例與操作讓學員看出人類內心的自我欺騙結構,並能演示給旁人看,才是
其中最有價值的地方)

一時難以言喻,我也就不多說了。


尋找大我是一條很有趣的推理解謎之旅程,很好玩的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