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與朋友在討論如何覺察再覺察,覺察到內在真正核心、以一步直達
本體的可能。
不過這個題目實在太大了,而且涉及到許多層面,有的還根本就是語言
邏輯與思維無法企及的領域,最後我們發現這不可說的層面很難直接面
對,只好退而求其次,試著以旁敲側擊的方式,看能不能產出什麼洞見。
怎麼旁敲側擊?就是經歷它,再覺察它(應該說是一邊經歷它,一邊覺察
它)。
奧修說的好:「經歷它、繼續的經歷它,唯有真正的經歷過它,你才有超
越它的一天」。
我們很難立即了解自已的本質,我們只能透過我們面對人事物的反應與
思考模式,並不斷作細微深入的起觀,而這個觀察的眼力也要不斷的練
習,顯微鏡如果不精確,我們還以為自已可以看到什麼?
誤以為自已生命平凡,就觀察不到什麼的人,實在是很可惜的。
科學家早就發現,微觀的世界與宏觀的世界一樣精彩,不要說宇宙我們
不了解,就連組合成我們的分子、我們的腦袋、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潛
意識、我們在面臨生活瑣事的細微自動化反應,我們其實也沒那麼了解
。
「細節裡面住著魔鬼」,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你要完成的什麼事,而是在
要完成這件事的自已,內在深層的動因與細節是什麼!!
否則我們就算完成了什麼豊功偉業,我們還是什麼都沒得到!!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一天所做的任何事,對我們都是有啟發的,因為
我們的性格造成我們的意識流,我們的意識流造成了我們在這樣的一天
選擇了過這樣的日子,而今天這個日子,可能是平淡的,也可能是冒險
而刺激的,但不管形式如何,它都是由過去流向今天的一道剪影(以雷射
全像的原理來說,只要能擷取到一段剪影,就可以還原出完整的影像),
平凡是非凡的折射,而非凡也是平凡的起伏,因此善觀者由平凡也可見
到不凡,不凡也可折射平凡,由自已簡單的一個動作、一個思維,就能
察覺到自已整個人格結構的組成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的潛能才得以全面開發,因為這樣的人能完全知
道自已性格的重複模式,能真正的善用時間,不讓看似不同但對內心本
質上卻意義相同的表面形式,阻礙了自已邁向「完全存在」的進度。
與人對談如果能真的深入,其實我們透過彼此的反射,是可以看到自已
非常內裡的部份的,只是我們通常沒有這樣深入匯談的對像,因為我們
有想要保護自已的安全感,太深入的揭露自已,會給自已一種威脅感。
許多人喜歡強調自已是什麼星座,或是什麼血型、什麼生肖,然後聲
稱自已就是這樣,喜歡就來靠近,不喜歡就拉倒,把性格的象徵標箋
貼在自已身上,就以為自已戴了名牌一樣,「我就是這樣子,不然你
是要怎樣?」的自以為豪邁,不然就是把自已的缺點當特質,被取笑還
當成是性格的表徵。
自high一下當然是可以,但如果當真了,損失的還是自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一旦執著於自已的性格,就看不見這世界
的真相了。
------------------------------------------------------------------------------------
覺察自已不一定要透過心理學、星座、八字、塔羅牌,這些都只是工具
而且工具一旦運用不善,常常反而扭曲了我們對自已的認知,異化了我
們對自已真正的覺察。
一個人還沒算命前的命運是不確定的,算完後反而確定了,命運與性格
還沒算時不存在、不明顯,算完倒是明顯了、固定了,可以被定義了,
然後框架一旦形成,就會形成一種限制,他無限潛能可開發的可能性反
而也就不見了…
就像我們如果要說自已的心理變化是建立在基因的演化基礎上,我們怎
麼可能真的找到是哪一個序號的基因,導致了我們某個想法與性格特質
,更何況性格與特質都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情況下面對不同的人,還會
馬上判若雲泥、豬羊變色哩。
而人們身上細微的偏見,單靠死板的、制式的、有著語言制約的工具是
很難透徹處理的。
修行者說,一些可以用語言描述出來的缺點,基本上都還是可以克服的
,因為說的出名字就找得到它,找得到它就有可以解決的方法,但那些
無法描述,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優良特質的細微性格缺失,會隱藏在正義
的背後、義正詞嚴的底下、自以為正當的招牌下,一直偷偷的存在著、
蘊釀著,直到最後成為壓垮這個人的最後稻草。
所以我們要誠實,要經歷,要覺察、要沒有個性、要活在當下、敬重
你所做的任何小事,捕捉你心裡出現的任何念頭,在各個環節的密切
配合之下,才得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自已。
看到真正的自已之後,我們作的任何事,就會出現一個全新的開始、就開
始有了不同的意義。
看到真正的自已之後,是什麼個性也就無所謂了,我們已然知道這些個
性只是為了適應環境的工具,用過就可以丟了,不用特別去懷念、記得
它、沉浸在它所給予我們的虛華榮光。
是故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過河需用舟、到岸不需船」
- Oct 05 Sun 2008 16:23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