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霹靂火中劉文聰有一句名言-「如果可以當神仙,沒有人要當畜生」,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中也發現,每個人都會在目前所擁有資源的條件限制下,
作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這表示大家通常都不笨,只是東西沒準備,那為什麼
一開始不準備呢?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準備。

那為什麼覺得沒有必要準備呢?因為事情還沒遇到,所以不知道要準備什麼?而
預設自己會遇到什麼,要先準備什麼的這個假想,就叫做立志。

一個人立定了志向就會有願景,有了願景就會在潛意識中慢慢開展我們的格局,
格局大了之後就會出現指引我們前進的藍圖,有了藍圖我們就會有方向,有方向
感我們就會找到方法與資源,也比別人更有追求目標的意志,而有意志焦點就能
集中、焦點集中就能產生熱情,而熱情只要不熄,目標也就能水到渠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少壯不知勤學好,白首反悔讀書遲」

這句詩是古代學者勉勵年輕人好學不倦的語重心長,只是常常是言者諄諄、聽者藐
藐,大部份的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聖人,也很難只透過前人的經驗而成為學而知之
的賢人,通常都是遇到困難阻礙時,才有最大的爆發力,成為「困而知之者」,話
說回來,困而知之對一個人學習的效率最大,就如同考試前一天爆發力驚人,可以
馬上將一本完全沒看過的課本,弄懂到了解大約一半的程度,邊際效用最大化,有
了這種速成的美妙經驗,難怪許多人都要選擇當臨時抱佛腳的鳥人。

不過,從零分到五十分很容易,從五十到七十五就有些難了,而從七十五到九十或
者一百,更是難上加難,鴻海郭董說過一句話:「魔鬼就住在細節中」,而一般人
的自我要求水準,往往都還不到可以看出細節的程度,自然也就不會發現魔鬼了。


據說大師開示有五種層次,便是「粗」、「細」、「微」、「玄」、「妙」,要從
前一個階段突破到下一個階段,通常所需花的時間會愈來愈長,沒有耐心的人,恐
怕永遠到不了終點,寫程式的人就知道,最後那待完成的10%進度,常常都要花
整體開發時程一半的時間才搞的定哩。


立志其實有點像是在打地基,一棟建築物會是平房或是高樓大廈,常常是一開始就
決定了的,而一不小心將別墅蓋成茅房的朋友,如果還自我催眠,自已就是喜歡茅
房,那就是無藥可救了(還是說沒有目標,所以隨便都能完成目標?=-=a)


但一個人為何一開始的目標不敢遠大?,一定也有它背後的原因,通常是見識不夠,造成胃
口與格局一開始就小,等到他發現輕易即滿足自己原先訂定的目標時,要重新打更宏偉的
地基時,黃金時間也己經過了,就這樣被自己目前的小小成就所阻礙,形成不上不下、進
退不得、乾脆就不省人事了…(不省人事這個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通常這時候就需要破壞性創造,才能再有新的突破,不過一般人通常沒有這種預知未來偉大
紀事的能力與龐大資源,只能遇到再做,想到再補充,最後就成為頂樓加蓋再加蓋的違章建
築,當有人說他幹嘛蓋違章建築時,他就會說,加蓋才有創意,從此頂樓加蓋成為他卓然獨
立的堅持。

因此錯誤的觀念與初發心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任何偏見一旦成形,就會呼喚新的偏
見,一起來使自己的偏見典藏更加完整,例如因為錯解而沒有自信的人會覺得自卑,自卑
的人就會喜歡討好,而討好又使對方更看他不起,別人看他不起這個動作又會形成他確定
不會有人喜歡的錯覺,便開始自暴自棄,如同骨牌一般,腦袋中稍微正常一點的觀念便被
隨之被一一推倒,他自己怎麼想都怎麼合邏輯,「狗就只能吃屎」,他沒有發現,他可以
選擇當人,他卻讓自己當狗,自此就跳不出自身所設的心靈監獄了。

而立志有一種力量,可以使我們一開始就站在偉大的起源點,大家如果細心觀察,明星
通常是一開始紅的莫明其妙,但一旦紅了,就開始跟著變帥、變漂亮,酒井法子因緣際
會紅了以後,雙眼皮才長出來,周杰倫與剛出道時相比,也是判若兩人,灌藍高手第一
集畫的超爛,但受歡迎之後,櫻木花道不只變帥還會長高,JOJO冒險野狼第一部每個
角色穿的衣服,每一件看起來都像鹹菜,受歡迎後,就變成義大利的庸懶時尚風格,
在多重人格中,不同個性的人格一旦浮現,連瞳孔的顏色都會跟著改變,這一切都是信
念的力量。

立志與願景的背後支持者,便是信念

「信念是一種魔術」幾乎各行各業所有成功的人,都會同意這句話,當一個人的信
念是一種無庸置疑,是一種絕對意志,那麼信念就會產生主見,主見產生願景,願
景催促行動、行動產生成果,成果的累積就是成就。

不過信念大家都會講,什麼才叫做真正的信念呢?這又要從一個人最深層的內心結
構談起,犯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做過整型的犯人,出獄後再被抓回來吃牢飯的
比例,遠少於沒有整型過的,這表示犯人對自己的認知,會影響別人對他的認知,
然後又回頭影響他對自已的認知,形成一種互相依靠的穩定結構。而多重殺人魔則是
自小就得不到父母足夠的愛,因此也直覺的認為自己不值得愛,當他將這種想法投
射在被害者身上時,便很自然的將被害著物化、無意義化,既然只是一個無意義的
物體,那殺了又有什麼關係呢?

「會痛嗎,刀子再進去一點感覺如何?」

而一般人的信念沒有力量的原因在於,自己矛盾的價值觀會把自己的信念抵銷,
科學研究發現,通常注意力高、比較聰明的人,專注力都很強,腦袋中干擾的思緒
較少,是一種不容易分心的狀態。

而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會與自己想做的事衝突,這又牽涉到欲望剖面了,表示
我們其實不是那麼想要完成所訂定的目標,表面上看起來是能力不夠與懶惰,但實
際上是沒辦法激發出欲望所能產生的潛力與得到領悟後的澎湃熱情。


價值觀是長期養成的態度,但信念只是一時的突發奇想,要使兩者合一,沒有衝突
,才能真正發揮出信念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專長與興趣,但通常我們的專長發展到某個程度,就會有一種一
直卡住上不去的感覺,好像才華就是這樣了,各方面可以應用到的總體資源似乎
也枯楬了,花比以前多數倍的時間,也只能得到較之以往進步程度極小的成績
,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讓人容易失去耐性而半途而癈的。

我們此時就會發現,一開始決定一個人成就的指標是才能與興趣,但經過這段蜜月
期後,成功之神就要開始考驗此人的熱情了,熱情就如同煙火,雖然美麗而燦爛,
只是稍縱即逝,熱情燃燒殆盡之後,專業便進入所謂的瓶頸期,值此生死存亡關頭
,專業需要創意之神的心臟電擊,如果電擊成功,便是得到新的進路,「柳岸花明
又一村,為得源頭活水來」,專業成長之路終有成長茁壯之生機,而若是電擊失敗
,專業便就此落入槁木死灰之境,進入漫長的停滯期、不了了之。


這便是一開始地基就沒打好的關係,立志就像打地基,看起來什麼都沒作,也很抽
象,但一個人一旦要完成一項真正偉大的事業,沒它絕對不行。

(作研究好像也是這樣哦…研究一旦方向錯誤,再回頭就不知道在研究室待多久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