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版主在創作這系列漫畫與文章的過程中,一直是很掙扎的,如果從搞
笑與發牢騷的角度來看,這些漫畫可以某種程度撫慰苦難研究生的心靈,
但如果從社會教化的角度,恐怕又會造成一些負面作用,而造成研究生某
種程度的偏見。

所以說起來我這人也很奇怪,一方面希望大家笑一笑看過就好,一方面又
希望大家在笑完後也不妨省思這段過程的得失,結果搞得有點人格分裂,
漫畫與文章的走向似乎有點兩極,一則是戲虐性的諷刺,一則是希望力求
中道的意義訴求。

這似乎和現今媒體的作用很像,如果不將議題搞得很聳動,很有「戲劇性」
「故事性」「搞笑性」似乎就無法引起大眾的注意,但是一個平實的真相一
旦以這些方式來表達的時候,它就似乎不是「平實」的真相了,從這一點也
可以得到一些感觸,就是我們所以為的社會,我們所以為的國家、公民、風
氣、道德等等,似乎也都是我們從媒體的傳播中,二手得到的訊息,而這些
二手的印象中,又以膻、色、腥、怪、奇、異、等等新聞最受大家所注意與
傳播,如果我們不俱備一定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確實就等於是放手讓媒體
在替我們思考了…

這漫畫其實大部份是從學生的角度來出發,所以難免對老師們有所諷刺與偏
見,不過以個人長久以來的觀察,其實大家都是人,就算是有問題,恐怕兩
邊都是半斤八兩,都有必須深思之處。

神奇的是,我發現現在的老闆對學生的批評,與當兵時老兵對新兵的批評幾
乎一模一樣

研究所--「現在的學生都很好命,隨便讀也有碩士可以唸」
軍中--「現在的新兵有夠爽,攝度30度以上就不用出操」

研究所--「我們當初作研究哪有這麼輕鬆,不作到半夜別想回家」
軍中--「我們當初在大太陽下行軍,不走個幾十公里別想休息」

研究所--「現在的學生都不太尊師重道了」
軍中--「現在的新兵愈來愈沒有倫理觀念了」


研究所--「讀研究所和大學不一樣,不是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要能自
己獨力完成工作」

軍中--「當兵和死老百姓不一樣,上級給的任務就是務必達成,哪來讓你討
價還價?」

研究所--「要口試,先通過口考再說吧?」
軍中--「想放假,先通過技測再來談!」

研究所--「現在的學生根本經不起要求,稍微要求一下就辨休學」
軍中--「現在的阿兵哥根本無法訓練,稍微訓練一下就去申訴」

研究所--「我們當初讀研究所可是被操的很辛苦」
軍中--「我們以前當兵,哪有你現在這麼涼」

難怪我讀研究所時,一直有一種好像自己還在當兵的感覺…

時代的變化真的會讓不同世代的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這或許也是現
在的學術場域與以往相比有極大差異之故,我一直感覺當前的學術圈,好像慢
慢從以往的日本式管理過渡到美國式管理。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跟社會的變化有極大的聯動關係: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學位的價值被稀釋了、對學位、學術的尊敬心也跟著
流失

二、研究重於教學--因為研究才有商業價值,而教學沒有(連政府都這樣,學
生當然也差不多)
三、大學泛濫--既然隨便唸都有學校可以讀,研究所自然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
市場

四、後現代主義的盛行--道德的相對化與去中心化,連帶使得年輕人自我意識
提高,不再容易服從權威。

五、生活的多元典範--原來成功的模式只有一種,因此只好遵守一定規則,現在
成功的模式與典範繁多,在當業務員比當老師更被看重的年代,傳統教育界的精
神自然不被重視。

一般而言,日本式管理的特色如下:


1、終身雇用制,對老闆要絕對忠誠--因此研究生要求換指導教授是罪不可赦
2、過程論勝於結果論--研究生不要想休假,待在研究室的時間要夠長
3、絕對指導--老闆說的話就是真理,不要反駁、人家吃的飯比較多,乖乖照辨就對了
4、重視精神--不能遲到,讓老闆等的話,學生就死定了
5、作業嚴謹--一步一腳印,每個研究過程都要按照程序,再繁瑣也要一一達成。
6、重視倫理--對老闆要有禮節,老闆想做的事都要幫忙做好,想像自己是在幕府當家
臣就對了。
7、團隊精神--整個研究室紀律嚴明,早上要準時,休假要打卡、同學計劃要互相支援
學長姐要替老師教育學弟妹。
8、以殉道精神來看待學術--研究是為了學習某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要能忍得住孤單,
要繼承前輩的優良傳統。培養嚴謹求真的做事態度才能做好真正的基礎研究。

而美國式的管理特色則如下:
1、人性化--依照自己的個性選擇自己適合的指導教授,不能適應就不強求
2、結果論勝於過程論:東西只要做的出來,都不來研究室也沒人管你
3、自主學習--如果理由真的有道理,不一定要照老闆的意思作
4、不重形式--實效最重要,研究室演戲裝悲情、裝苦命就不用了
5、重視效率與創意--產品的創新與發明比較重要,製程上的改良次之。
6、實力至上--有實力就是老大,不用排資論輩
7、獨立自主--個人作業各人擔,把自己份內的事完成就好,不用特別去管別人
8、以資本功利主義來看待學術--研究就是為了應用,應用就是造福社會,交了學費
就是要來學到自己未來具體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所謂的「態度」「精神」等抽象
觀念。

老實說,我發現大部份新一代的年輕人是比較偏向於後者的,嚴格說來,這兩種風
格都各有優缺點,而且這樣的劃分也略顯粗糙,只是將一種大致的印象做簡單的說
明,不然若是真的要做美日管理學的研究,恐怕上面的分類是不嚴謹的。

而師生之間的衝突,常常就在這不同的思考模式之間。

如果能夠給對方一個心服口服的說法,充份表露自己的想法,或許衝突就比較不會
那麼大了吧…(說是這麼說,實際上恐怕沒那麼簡單吧?…---這我承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