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們進入顯然是大殿的建築中,突然現場燈光整個亮了起來…

全場像是在歡迎貴賓似的,有著許多美味的飲料與佳肴。

在大殿前方有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出現了…

身上穿的是格子襯衫與長褲和大頭皮鞋,老人走近我們時,告
訴我們「不好意思,讓你們受驚了,你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
我幻化出來的景像,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夠了解到很多事情不是你們認為
的那樣,在這個世界上,雖然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與理由,但是
也有一大半的部份,都不是靠你們淺薄的知識可以猜測與臆度的。

不過我當然也知道,你們在剛才那種情況之中,心中多的應該只是脆
異,或許加上一些些好奇,而沒有一種省思與體悟的感覺,而這也是正
常的,事情的後續效應往往在當下發生後的短時間內你們無法感受,過
了一陣子,你們之中有些人應該該懂的就懂了

我對於這老人的這一手幻化功力感到相當的不可思議。

迫不及待的問道:「這位大師,看你的打扮,覺得你應該也是相當了解現
代文明社會的一個智者,可不可以以科學的角度告訴我們這些有志於修
行的知識份子,您是利用什麼原理幻化的呢,另外,這樣的功力是經過
什麼樣的境界或是體悟才得到的呢?」

老人很慈祥的告訴我們
他其實是一個英國人,由於響往東方文化的神祕與智慧,因此在中年時
期到印度去求道學法,他認為在印度他可以得到許多他靠自已的知識所
無法得到的答案,他自身也是一個科學研究博士,在他的專業領域也達
到很高的成就,只是這些成就無法滿足他內心深處的重要疑問,加上科
學永遠只能求得近似解而無法得到最佳解,現行研究出最好的方法,往
往過了一陣子就完全被推翻,一個人真的應該花一生的時間在追求這永
遠無法達到最佳解的東西嗎,他雖然不太確定,除了科學以外,自已理
性思考的頭腦,是否還能接受其他不是科學化辯証的學問,但隱隱約約
他就是覺得,有一種智慧,一種目前他頭腦可能還無法意會到是什麼的
智慧,可以給自已內心一個最能接受的答案。

而在偶然的機緣之中,他遇到他的老師,他的老師教他一種入定的方法
,老師說,以你們知識份子的頭腦,往往會看到一般人看不到很細微的
東西,但也往往看不到一般人很容易就看得到的東西,老師的話很玄,
不過,他自已也覺得,如果老師的話不是那麼玄,那他也可能不會對他
這位老師那麼的心悅誠服,因為他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他的老師所說的
道理,在經過一翻理性思維精辯的驗証之後,還真的是有其道理,有些
他覺得只有自已這麼精明理性頭腦才能領略的事物,他的老師一舉手一
投足就暗示的清楚明白,有時候他自已也不清楚,他是不是把自已的智
慧投射在他的老師身上,以致於他老師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
作,也讓他覺得其中有著深深含意,會不會是這個老師根本是無知,而
自已卻把無知當智慧呢?

老師跟他說,西方人追求智慧的過程是聞思辯,一開始收集各方面的知
識,儘量讓自已沒有偏見,然後開始思考,去把自已收集的知識作歸納
演繹與分析,最後透過和大家的討論與辯論,來得到可以受大家公評的
智慧,他心裡想,這位老師分析的確實沒錯,這也是他認為得到知識一
個相當正確而沒有大問題的作法,「不過」東方人求取智慧可不是這樣
,西方人求取智慧的方式 ,在東方人看來,雖然可經公評,不過還有缺
陷,他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難道還有比聞思辯更好,更周延求取知識的
方法嗎?

師父開始說了:「東方人求取智慧的方法是修信見,修是先提昇
自已的境界,如果你還是停留在色盲的境界,就算你終其一生的收集顏
色,分析顏色,你還是永遠不知道顏色是什麼?而透過境界的提昇一個
人就漸漸的可以掌握什麼是事情的實相與本質,這個階段就叫做信,最
後才能真正得到有智慧的見解,總而言之,東西方最大的差別其實不大
,但最大的差別,那就是返觀內心的修,超越境界的修,打開心眼的修
,沒有羅輯思考的修,不受限於物質環境的修,這樣你懂了嗎?」

「師父說他一般不對弟子講這層道理的,因為我還有教育知識份子的使命
,所以才跟我講這些,況且,知識份子如果只是想了解知識而沒有實踐
的決心,那還往往比不上一個單純而認真的沙彌,我在那天的教育後,
便將我全部的身心都寄托在我師父身上,經過了數年的學習,我透過修
行禪定,讓我的境界提昇到以前的我無法言喻的狀態,相當於須陀洹果
的境界,所謂須陀洹便是謹次於阿羅漢的一種境界,而當修行到阿羅漢
的境界,就不用再來到人世間輪迴了,而簡單的說,你們看到的這些幻
相也是在這樣定力的基礎下變現出來的,就跟你們作夢是一樣的道理,
至於是什麼原理,我想我要賣一個關子,有些東西事前講反而會影響你們
事後的真正了解,為了你們好,我就言盡於此」

這位貌似史恩康納萊的西方師父,把許多一直在我心中無法解答的疑惑
徹底解開,果然如古人所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後來這位師父說
「今天就到這裡為止,我就把大家送回去了」。

話一說完,我就醒了,原來剛剛都是一場夢,但其中的智慧卻一直在我
心中流連不已,回味無窮。。。

有時想想也是對的,一昧的辨証哲學與邏輯,往往只是不斷的否証,而
人的一生可以這樣一路否証下去嗎?恐怕人早晚都要為自已做一個偏於某
方面的決定的,看似科學的人與不可知論的人最中立,但這同時也代表
他什麼思想也沒有,也無法為自已與別人,作一些積極的決定。

(為什麼我的夢都這麼有哲理啊?…難道我負有重要任務?)

在看過許多書後,才慢慢發現,古人求取智慧的決心,恐怕不比現代人差
,在西方有邏輯學,在東方則有因明學,在西方有心理學,在東方則有唯
識學,而探討的深度與廣度也不惶多讓,例如印度因明在分析物質的最細
微成份時,就提出了一個論証,假設物質有最小的粒子,那麼最小的粒子
如何和另一個最小的粒子結合產生大粒子呢?如果是因為兩個粒子之間有鉤
子而結合的話,那這粒子就不算最小的粒子了,而是鉤子才是最小的粒子
同理可証,世界上並沒有所謂最小的粒子,因為最小的粒子是無法結合的…
因此得証: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心識所變現的共像,是緣起的,互相依賴的
,所有的事物彼此相依,因此若無法以全觀的角度來分析,永遠找不到真正
的答案…

量子力學似乎也慢慢得出類似的結論,波粒二向性的主要原因的可能為
物質是一種場,而不是一種類似積木組合而成的物質世界,因此看待宇
宙萬物,要以場的角度來看,才能統合將「粒子」結合起來的重力、磁
力、強核力與弱核力,而也從場的角度,慢慢推理出世界有十個維度
或是十七個維度的超弦世界…

只是這些理論還猶待証實,不過我們卻可以發現,古人所得到的理論與
智慧,不見得比現在人還差,世上沒有新鮮事,有些人終其一生所追求
而得到的東西,就和作學術研究一樣,花的時間愈多,收獲就愈大,古
代中國的王充,就已經寫出反迷信且頗有邏輯的論述,這証明了一件事
古代人不見得比現代人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東西,還多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