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電腦中,都設定有可以控制優先處理的監督程式,以防止遇到任何計算機執行處理上的
問題時,可以從根源找出問題所在,並能保護電腦系統的主控權不隨便被惡意的程式所控制,就
有點像是當電腦當機時,我們按ctrl+alt+del就會出現工作管理員一樣,我們自已的心靈也
有這樣的功能,只是我們不曉得好好的運用,這就有點像是入戲太深,所以沒發現自已在演戲一
樣,而也因此便不容易將大腦的潛能完全的發揮出來…

這正是觀局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也是為什麼修行人都需要儘量降低七情六欲的原因,七
情六欲會讓我們太專注於入戲,而慢慢的讓自已無法抽離而看不透真相,在心理學中,這個
監督程式便是所謂的「後設認知」,也是一個人在執行一些工作或任務時,能夠虛擬一個第
三者角度的自我觀察機制,透過內心觀察者的時時監控來自我反省的效果,可以使自已各方
面都能更了解自已,以適應環境的多變狀況。

「我現在在想我現在在想我現在在想」請將這句話好好的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原來只有人可以
做這樣的後設思考,人的寶貴之處就在於此,一個人可以同時思考,又能同時思考自已在思考,
而這就是智慧能不斷進步的最大原因,也是大腦不斷進步的關鍵。


在唯識學中,意識感受到外界的能力稱為見分、意識可以知道自已正在感知,稱之為自証分,而
能夠感知到意識知道自已在感知的過程,便稱之為証自証分,能夠掌握住自已腦袋中背後背後的
背後思考,正是智慧能否慢慢大開的過程。


其實每個成功的人,自已的成功模式與個人的環境並不相同,因此他們所能給予的建議,有時會 讓人覺得很沒誠意,一方面是這些方法沒辨法量身訂作,二是其中有時運氣成份很大,三則是每 個人的動態平衡不同,隨便叫人家改變會害死人家…

因此透過後設認知來改善自已,是比較有意義的,在佛法中,以四念住的觀念最符合後設認知的
觀念,即為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受是苦、觀身不淨。透過自我的覺觀與監督與定期追蹤
並不要忘記教訓,才能慢慢的自我成長而且踏實成功


在研究所的生活中,由於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例如作實驗、讀paper、報告、meeting、和同學
團隊合作、作老師交待的計劃等等,因此常常會忙得昏頭轉向,慢慢會開始懷疑到底自已這樣忙
可以得到什麼?將來畢業後工作用得到嗎?雖然筆者好像一直強調在研究所所學的實用性,但不可
否認的,我們實在很難預料的到,有任何具體的技術或工具,絕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所
能派上用場,最後我們還是會發現,好像找出自已透過磨鍊找出解決問題的模式、探討自已處理
事情能力上的盲點與特性,才能慢慢磨練出一種加快工作目標、提高工作品質的某種天賦,而利
用研究所中所提供的這些任務,來找出自已這方面的缺點,便也就不虛此行了…(因為不這樣想
的話,就還真的什麼都沒有得到)

如果認真觀察其他同學或老闆的做事方法,或多或少都會發現其他人行事的作風與秘訣,有
其獨到與值得一學的地方,而能夠學習到這些處理事情的後設原則,可就一生受用不盡了,當然
每個人的狀況勢必不同,但若能與自已本身的後設認知作配合,我們就會發現,自已作事的品質
一直無法突破某種水準的真正原因所在,而這樣的成長必須是腦袋在一開始就作好自我觀察之設
定的,畢竟成年人實在是很少人會提醒我們容易犯什麼錯誤,只有靠自已慢慢的去找出來…


筆者讀研究所期間,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研究成果,但卻慢慢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自已有一
種事情做到某種程度就滿足的傾向,而有的同學卻能夠一直源源不絕的產出高品質的作品,就讓我
發現原來不只我們做事的方法不同,連背後對成果的滿意度設定就有決定性而微妙的差異,張忠謀
就算沒搞半導體,也一定還是某種領域的大師,原因也就在此…

以前的和尚修行時,心中的想法都必須配合所謂的「四念住」,也即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
身不淨、觀受是苦,修行人透過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刻的如此觀察監督自已,也才能找到自已修行
上的盲點,而這樣的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每個人其實很難從別人的忠告或建議馬上
立竿見影在自身上顯現效果,但這種自省監督的方式,能很快讓自已在生活的各個層面,發現自
已一直以來的盲點,日後在進德修業上,才會有意義的不斷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