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比較少更新文章,一方面是發現如果要寫出品質好,內容又豊富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容易,
一方面也覺得如果寫的東西有人在看,好像就不能隨便亂寫,可是如果這樣想的話,寫出來的
東西就沒辨法非常的貼切,感覺好像是因為寫而寫,既不能讓自已寫的爽快,讀者看了可能也
會覺得索然無味,質此之故,我決定開始亂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我發現一個人如果一下子
說出一些東西,可能會出現一堆垃圾,但是在這堆垃圾之下,明眼的人還是會發現一些黃金,
倒是如果連倒垃圾的機會都沒有,可能黃金也就找不到了…

意識流寫法是一種文學家常用的手法,即不用特別經營文章結構與起承轉合,也不用特別迎合
某方面的需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村上春樹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所以有時候看他寫的文章
會覺得這傢伙怎麼一直在碎碎唸,專門寫一些好像不是很重要的內心思維,但看久了之後又發
現,他好像寫出了人們常有的鎖碎想法,也就是一些不重要,但仍然常常出現在我們內心之中
的一些東西,而這些想法又非常的貼近人性,癈話因此也就變成了黃金…

有時候回頭看看自已寫的文章,讀者如果認真的去探討的話,應該會發現有些內容是互相矛盾的,
有一句話說的好,一個人如果不要自相矛盾,就是不要講話,當我們想要告訴別人某些觀念時
勢必要突顯其不合理的一面,而也因此,觀念的本身就會自已缺了一角,而訴求愈強烈的說法
愈有這種特性,這也是為什麼愈生動的話語,我們愈有必要懷疑它的真實性。

最近也常常上許多部落格逛逛,發現了許多不同的豊富想法,從別人的想法裡看到自已,就會覺
得自已過的不一樣,電影中有所謂的蒙太奇手法,就是靠著不同場景的快速變換,來刺激觀影
人的心智,而我們也確實喜歡如此,我們在內心深處,都是巴不得可以快速體驗別人的人生,哪
怕是感覺一下也好,當我們在討論不同行業、不同科系的甘苦談時,其實談的也都是自已,只是
我們只有一個人,無法分身,也永遠只能從某一個觀點在某一個時間點來看某一個事物,然後得
到某一種結論,接著靠著這一點結論來安慰自已,以過著自已單一延續的人生…

有時忍不住這樣想,當我們在某個時刻所談論覺得很重要的東西,其實只要稍為切換一下立場,
馬上不覺得有那麼重要了,印象中在研究所入學時覺得很重要的東西,例如專業能力、學術背景
知識等等,在研究所畢業後就覺得沒有那麼重要,可能是得到的東西便不會珍惜,也可能是發現
有些東西必須當下才能証明,理論學太多,只是讓人變得虛浮不實,反而喪失實踐的勇氣。

而就業以後的想法改變更大,為了快速的取得金錢,就會覺得自已何必執著賺錢的姿勢,這才發
現原有的工具理性,反而阻礙了自已寬廣的思路,例如當工程師與賣冰、作業務員或直銷等等其
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這樣寫有人可能會覺得我在鼓吹大家不用學的特別認真,反正一切事情出社會自動歸零,那可
就誤會我了,我一直想提出來的探討點是,我們如果能早點知道自已潛意識中自我干擾、原地踏
步,認知不協調,被現像場所迷惑、見異思遷、新總是好、等種種人性上的盲點,了解這些後再
重新檢視自已的腳步,應該是會比較務實、充實而不容易後悔的,例如許多人賺了很多錢、薪水
很高,但也因為壓力大,就需要更大的發洩管道,結果錢也賺了,一大半又花掉了,然後身體也
搞壞了…如果他能早點發現自已的人性方程式,那麼這種錯誤就不可能重覆犯的太多。

在當下的時間點討論未來所可能發生的事,都是一種猜測,我們永遠也不曉得未來自已的想法會
怎麼改變,曾經問過一個新聞記者,喜不喜歡自已的職業生活,他說剛開始覺得很刺激,但到後
來覺得很累,因為星期假日不能休息,還要上山下海報導新聞,反而開始響往穩定的生活,而另
一個公務員朋友反而對自已穩定的生活感到厭倦,開始在工作之餘作投資,發展自已其他方面的
事業,從這一點看來,似乎人總不可能永遠對同一個工作感到滿足,如果能夠早點認識這點,
很多事情也就沒什麼好爭論的了,例如作直銷好不好啦,跑新聞怎麼樣啦,當老師感覺如何?
人性既然一成不變,職業還會有什麼不同呢?

而也因此,了解更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自然而然就會使自已的想法更寬廣,也更能
超越自已原有的格局,對一些問題的爭論,例如學歷與實力什麼重要?興趣與工作如何取捨?
就能夠抱持著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了,無法超越就代表我們知道的還不夠多,覺得自已命運
悲慘的人大部份是因為不曉得有人比他們更悲慘,而覺得人生寸步難行的人則是不曉得以往
有多少人已經成功解決這些大家都曾有的難題…

寫到這裡,發現自已真是亂寫,但亂寫也有亂寫的價值,所以還是寫了,日後看不過去的時
候,再把它砍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