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人類幸福的終極依靠是什麼?
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源為何?人們可以保持熱情而為之至死不渝者為
何?
要得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困難的,畢竟你要承認,身而為人就
要承受所謂的人生八大苦,也就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
憎懀、五蘊熾盛之苦,而且除此之外,滄海桑田、人心無常,除了
世界與社會的不斷變遷外,連自已內心也不知不覺得變得讓自已也
認不得了。
況且經過科學研究最新的結果歸納分析,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
結論:
◎根據測不準定律,人類很難再聲稱可以依靠科學觀察來決定生命
意義,而且邏輯學家還發現命題根本無法有完全解釋的可能。
◎根據悖論,人們的邏輯系統本身就有問題,很難透過邏輯找到終
極答案,於是理論系統成為一種套套邏輯,只能不斷的尋求典
範轉移。
◎專家太多也沒有整合,今日有一專家提出的正面解釋,明天就會
有一個專家提出反面回答,人們不能再靠別人給答案,必定要靠
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為自己謀求自身之幸福。
其實我覺得科學發展至今遇到死胡同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那代表
人類向外求的時代已經過了,應該回到向內求的正道來。
不過說到向內求,許多人都說人該向內求,卻沒有提出一些向內求
的具體實踐方法及驗証可能,這不啻是空口白話,虛無飄渺,總讓
人有故弄玄虛之感。
不過我要說經營內在世界確實不容易被相信,因此還是必需先來
起信一下,提出一些依據說明。
◎催眠學:「細膩的想像比真實還真實」
◎神經學:「神經元就是真實,因為人類「未曾」直接感受「外界」
人類從出生下來就始終接受「神經元」受「外界」刺激而組合
疊加才傳導至大腦的「二手資訊」。
◎量子力學:是因觀察了才存在,而非存在了才被觀察
◎認知心理學:「大腦為了使生命運作良好,會自動產生幻覺與錯覺
以讓生命「自我感覺良好」而且「顯得有人性、有邏輯性」。
◎哲學:「部份是認識整體的基礎,整體是認知部份的可能」,於是
這也暗示了一件事實---一旦整體認知錯誤,所有的部份都將瞬間崩潰
,這等於是說,你的認知決定了你世界存在的方式。
◎語言學:「語言是靈魂的居所,詮釋是世界的背景。」
從以上各個學門都會慢慢導引到一個結論,人必需先認清自己的內心,
才能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在這裡我不講玄虛無法証明的東西,我
只說一些你曾經體驗過也認定的經驗法則,有一句話說的好,看起來
像鴨子,走路也像鴨子,那麼牠就是鴨子,同樣的,我的內在幸福方
法論也是如此,你不用管這些論述是否為真,只要這些方法讓你快樂
而且長久無副作用,那它就是「真的」,因為我們其實已經知道,在
這個世界談論真實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了,後現代的多重世界觀下,根
本沒有所謂的「真實」。
真實其實一直是一種形而下的概念,而且每個人的解釋都不一樣,把
它拿來當形而下的指稱,往往讓我們整個觀念都被完整的「偷換」了。
當然這也是語言哲學在討論的部份,我們在此就不多作敘述。
如各位所知,我每日必作夢,也每日必實驗,夢中世界既真實又有感
覺,既多元又綺麗,是人類神經元疊加組合可能性的終極示現,如果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當然會說夢比世界大,因為真實世界的刺激與反
應是被限縮的,其神經元的回饋方式已經被人類既定的生理結構給制
約了,說的實在一點就是,我們所以為的世界,是在以「人類」這個
「有限形體」下「所能接受收」的「各種資訊流」,例如紅外線與紫
外線以外我們看不見,低頻與高頻我們也聽不到,我們可以透過科學
儀器來擴增這個限度,但這都是數量上的進步而不是根本上認識功能
的革命突破。
這也是為何古代人重視修行,因為修行得利的人,可以以手指識字,
互換感官接受的方式,例如松果體就有一個視訊接受機制,不需要透
過視神經來傳達視覺訊號,感覺就相當於wifi一樣,這種現代醫學最近
才發現的生理機制,遠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天眼通修行人就知道了,難
道我們一直以為古人比我們「笨」?「不先進?」
因此古人不喜歡發展科技也有這點考量,因為如果你有千里眼,你
根本沒必要發明望遠鏡,當然我在想能夠修練到有千里眼的人恐怕
也是微乎其微,不能因此就限制科技普及的發展。
我好像離題了,現在我們回題是岸
內在世界的經營很強調一件事,那就是先相信有內在世界,而且相信
你是從你的內在世界向外看出去的,這個隔在你與外在之間的重要介
質,正是你快樂之所在,痛苦之所由,迷惑之根源,答案之基礎,你
被這一層無限透明的薄霧所迷惑己久,而且還是你出生之後就開始運
作的了,難怪我們一直都沒有發現有哪裡不對勁。
◎我們是借著這個世界,玩自己
◎自己的內在就俱備了所有你覺得外界才存在的東西(從訊息回饋說來看
人類已經証明無法隔絕由外部傳入之各種資訊,故分內外也無意義了
,在網路中的節點,怎麼還能分「內外」。
◎我們內在的故事系統一直在運作,也就是說你人生的喜怒哀樂的高低
幅度與頻率,或是麻木的次數,都已經內建在自身一心理系統之中,也
被「定型化」了。
◎你的內世界有多重人格,所謂精神分裂者是沒有統合完整的人格體,你
也是,只是你統合的太好,誤以為只有一個你。
◎內在有多重人格,外在就有多重人格,而單一人格一旦被置了一現像場,
劇場就開始啟動,你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演戲,因此家族排列,故事諮商
為什麼有用,就是因為我們都是不由自主的演戲者。
◎覺悟者之所以孤獨,便是因為他們已察覺自已像是儡傀,不由自主的被某種
命運之弦操控,演了一場實際上自己並不是很想演的戲。而覺悟者想要脫離
戲場成為觀眾,但戲中的演員不可能讓他們輕易如願,也聽不懂這些天才
想要表達什麼?
◎有人格就有互相適應的問題,有適應就有演化,有演化就有競爭,有競爭就
有資源分配,有資源分配就有命運,有命運就有故事,一環套一環,密不透
風,於是一個正常人很容易就在這個「不斷流出內在故事且不斷去完結」的
世界「自我感覺良好」。(因此我猜測佛教裡所謂的涅槃就是要去斷這個「內
在故事」之流,不讓這個意識流把人帶到「苦空無常」的法界中,而是以某
種「定弦」的方式,讓一個「生命體」或「意識流」處於一種「常樂我淨」
「資源與能量轉換無限」的法界中,故稱為「不生不死」「清淨法身」。
◎從樂理的角度來看,法身有點像是宇宙背景音,也就是那可以做為各種聲音
基調背景卻又不會被這些聲音所干擾的「最低音頻率」,而也因此為何佛教
強調真言咒語,如嗡啊吽等,背後應該有這層因素。
◎從光學的角度來看亦是如此,依相對論來說,當人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
會停止,這代表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在時間流的世界,一個是在「非時間流
」的世界,一般人會害怕這種「非時間流」的觀念,因此當初佛在講深密法
門時,一堆弟子都紛紛離去,因為他們害怕自已會因為時間的不存在而消失
,不過我們反過來想,有時間就有變化,有變化有就無常,有無常就有痛苦,
想要擺脫痛苦,自然就要擺脫「時間流」
◎而什麼是比光還要快的呢,據說就是我們的心,當一種「東西」比「光」還
快,就會得到無遠弗屆的能量,因為這相當於「以太」或是 「零點能量場」
,在這種狀態下的「東西」可以「無限連網」,也可以「隨傳隨到」,同時
能量滿百,因為它就是能量的代名詞(因此說阿彌陀佛為無量光無量壽,其實
背後都有科學依據。
◎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証明我們可以讓自已的心比光還快,還有
我們怎麼從「時間流中」去找到「非時間流」的入口,我猜測非時間流有點
像是 蟲洞,宇宙之所以無中生有,正是時間流的缺口中流入從非時間流而來
的「萬物」,或說是「能量」也可以。而也或許「非時間流」不是指沒有時
間,而是不同於我們這個世界之時間觀念的另一個「時間流」。
◎以上有些是被証實,有些則是假說,但這都沒有關係,我們大膽假設,小心
求証,去為自已與別人,窮盡各種達到終極幸福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