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幅插圖是用手機畫的,筆觸還不是很滑順,希望以後線條會更漂亮


不過會放上這幅畫當然是有意義的,它某方面隱喻了我們如何構築夢境的方法
,正如圖中文字所示,我們可以自己建構---「天堂的目錄」。

有網友看了我昨天寫的孵夢法,今天就試驗成功了,創造了一個很特別的太空
夢境,這代表
孵夢銜是科學的,也是可以複製的,我們或許還可以這麼說,它
在某種程度上為我們指點出了幸福的原點與本質。

前一篇文章有提到,人們只能活在自已感受與想像最大可能下的世界,而神經
元的感受又是可以透過夢境複合的,因此結論也就歸納出來了,我們人可以透
過夢境來擴張內在感受的邊界,許多未曾有的經驗,自己就可以靠自已身上這
顆比超級電腦還強的生物電腦模擬出來。

人身上有很多潛力,但通常都沒有發揮出來,這句話是對的也是錯的,為什麼
呢,因為每個人都不笨,有潛力可以發揮怎麼可能不發揮? 因此與其說人沒有
潛力還不如說人不會使用自己的潛力,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潛力這東西也是
很相對的,當大家都發揮了一樣的潛力,就等於大家都沒有發揮潛力,於是如
何把資源挹注在大家沒有而你獨有的領域,好像一個人就發揮了一個人的潛力。
(請仔細玩味最後一句話的意思,這句話說給看得懂的人看得懂)

對不起,我好像離題了,其實說離題也不是完全離題啦,會提出來的概念都是
有相關的。

昨天我有提到一些作清明夢的技巧與心法,今天我要再來談談關於夢境的周期
與濃度,為什麼要說這個呢?這是因為夢境也有邊際效用遞減的現像,如果你
在前一天夢到很有意思的夢,通常第二天就比較沒辦法夢到一樣精采的夢,就
算夢到了濃度也會降低,因此千萬不要抱著太高而且無謂的預期心理,因為不切
實際的期望,反而會成為我們不斷探索內在夢境的障礙。

人的內在有一個故事情節尺度,有時候我們還可以說故事情節是決定我們時間
感的重要指標,生命高潮起伏的起承轉合有它自己的一套規律,我們最好能依
 照這個規律來走,適時變換不同的造夢情境,造夢的效果與產出才會豊富而多
元。

人不是感受從外而來的刺激,就是再經歷內在的自我回饋,更重要的還是內在如
何認知與詮釋這些體驗,一個人會感到可怕或恐懼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學來的」
 ,因此不看恐佈片的人惡夢的豊富程度一定會比較低,當然我們也不排除看太多
 恐佈片反而對恐佈是什麼感到無感的現像(大道總是顛倒顛,能跳出來是神仙)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可以透過夢境自己塑作天堂的目錄,說起來我們這一生頂多
 經過一些旅行,看過一些美景,但我們實在不容易經歷太多仙境的感受,而我
 認為,天堂的經驗是可以自由召喚的,一般的說法是說,好的經驗必定要先經
由某種好的行為才得以創造,但我認為這樣就落入了因果邏輯的框陷,你本來
 就完美的話,不需要什麼
其他的行為或條件才說可以讓你更好,因為一旦這麼
想的話,就又落入零和競爭與量化缺乏的怪圈裡了。

經歷仙境某種程度上會喚起自身察覺自已擁有莊嚴華美的本質,因為當你慢慢發
 現,原來你自己就可以創造自已最美好的體驗,你還會對外在的物質或
不當的利益,抱著什麼不知節制的貪求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