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養成了隔天跑步5000公尺的習慣,本來覺得很痛苦的跑步,形成習慣後也就不痛苦了
,還會產生一種不去做全身會不對勁的感覺,實在是很奇妙。

而在27天的跑步後,發現身體機能確實有改善,精神變好了,情緒也會偏向正面,體重數
字也向正面方向前進,真是可喜可賀。

如此想來,寫作文章應該也要成為一種習慣才是。

自出生至今讀了成千上萬書藉,感覺非常充實,一本書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個作者的人生態
度與意見,而看了太多的書就要小心觀點變的太多,而缺乏意識的焦點,這會導致執行力的
喪失,要特別小心。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很特別,因為這應該是一般人不太會特別注意到的書,我因為有哲學性格
,因此會特別留意這方面的書,一般人可能會是遇到什麼生命的難題或大哉問,才會特別去
追索這種非常觀念性的書藉吧。

本日書藉: 後虛無年代--影子、流浪者與村上春樹   作者:岑朗天
 
在此摘引書中幾個經典的觀念,可能會對各位讀者的心中,擲出些許波瀾。

「渴望自由不一定有自由,你一時間感到自由,卻不能保障下一刻是自由,我們總是會碰上
   自由的吊詭,自由透過反面實現自身,絕對自由是絕對的放縱,結果放縱到一個地步,失
   去自己,於是人也成為欲望的奴隸」 ----這句話說的真好,這幾年我真的覺得,當你愈刻意
   追求自由,好像自由就愈遠離你,可怕的還不是得不到自由,而是得到了卻發現不是原來
   所想像的,這麼一想,其實我們會發現,有時得不到也是一種幸福,享受得不到的感覺,
   其實也是一種意境,這似乎也是一種阿q, 但你既然得不到,你又何必不阿q呢?


「不負責任的人生和負責任的人生有何分別,為何有些人畢生逃避責任,到頭來會嗟嘆浮生
   難耐,為何有的人終生恪守本份,後來卻會感嘆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責任有時給人
   自由,有時又奪去人的自由,一般道德哲學對此都有一定的處理和解答,但即使多相信自
   律道德的人,面對道德律的責成時,總有覺得不願意或不舒服的可能,那他/她又怎麼去
   區分那是性好的障蔽還是真生命受到壓制,即使多信任自由的人,在超越所謂俗情世間的
   羈絆時,他總有回頭反思的可能,屆時又怎麼去區分其自在究竟是自由還是放任,自由
   只是一種感覺還是實在的價值?」

 看完這段文章,你會發現,真的無法定論,於是我們只有對自己說,要相信自己,而且只要
 前後一貫就會有力量。


 這本書極有深度,那種深度是一種你看完不是很懂,但卻隱約抓到本質的一種深度,不懂是
因為現像界本來就不是讓我們懂的,而這隱約的本質則是讓我們知道,原來意義的追尋沒辦
法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與邏輯,而也因為如此,本來就不限定其意義的本體才能永遠不斷創造
新的意義。


每天不斷從山底下朝山頂上推石頭的薛西弗斯,讓人們認為就是人們生活在這無意義不斷重覆
生死疲勞的代表,但這其實只是宏觀的假相,當我們進入那薛西弗斯的內心,以微觀的角度來
重新看這似乎千篇一律的世界,你其實會發現,要一直重覆而無聊,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話說這本書也呼應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概念,那就是人怕死是怕一種對死亡的想像,
也就是想像自己消失了或是死後受苦,但其實一個人如果這樣一直想下去,他會發現,就
連痛苦的想像也是有盡頭的,就連痛苦也虛無了,恐懼也虛無了。

於是我們這才突然發現,正是虛無,才讓這一切都有所意義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dlive 的頭像
    gradlive

    《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科學與玄學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