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份的人都大概知道夢想這兩個字的意思,但也因為太容易以為自己理解了,導致其實不理解
光是要說明「夢想」的意涵與本質,就可以有很多角度,而愈是能看到完整的角度,就愈離夢想
近一步。
大致來羅列一下所謂「夢想」的可能解釋:
夢想是:
● 意指內心深處一直想要實現的願望,不過這裡要分清楚的是,到底這種願望是因為一
直得不到滿足,因匱乏而有需求,還是沒有匱乏但卻想為世界做得更多。
夢想是:
● 不太可能達到的成就,但必需設定會達成,以讓「虛擬的夢想」成為壓制對現實無力
的砝碼,例如夸父的人生信念就是追日,他也因此每天不斷的向前進,但如果有一天
他知道他註定無法追上太陽,他的人生意義恐怕就此崩潰,人有時似乎故意讓自己故
意搞不太清楚,或者是製造一個虛幻的目標,才會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夢想是:
● 純綷在夢境中感受到的美好殊聖境界或想像,這一塊是我的專長,而我相信這種來自
內在性海的禮物可以成為一個人實現現實生活願望的重大助力與啟蒙,也是我寫這一
系列文章的最大用意,夢境的殊聖用途與珍貴意義,在各大宗教與靈性傳統都一再提
及,它可以作為佛教徒修行的資糧與增上道品,可以成為每個人指導靈與自己肉體溝
通的平台,可以成為基督徒與上帝溝通的媒介,可以作為啟發科學家、研究者、發明
家的創意母源,由它帶來另一個美好世界的訊息,將使一個人內在自然的昇華,所謂
「自從一讀首楞嚴,不讀人間糟糠書」,曾經感受過那個世界莊嚴華美氛圍的人,靈
性的品味,將會變得挑剔,將自然的不屑於品格低落的行為。
夢想是:
● 一個人假借現實人事物投射的美好想像,它同時有兩種特質,一種是可以實現的方向,
讓我們逐夢踏實,另一面是一旦得到之後,下一個夢想的格局會更大,它有促進人們開
闊心胸的效果,有時候人們根本不需要真的「達到」夢想,只要「以為」自己達到就可
以了,這就如同一個人宣稱說「我得到妳了」,但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是對方「可以得
到的」,金錢財富這些東西也是一樣,它是一種「動態又虛實的存在」,一個人如果肚
子很飽,再好吃的東西都不算美味,一個人如果心情不好,豪宅美景都形同夢幻泡影,
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五子登科也只是突顯自己的寂寞悲哀,因此看出夢想這種即虛即
實,可追可不追的特質再來談追求夢想,或許是比較有意義的。
夢想是:
●純綷一種本能的欲求,我們人看一個東西的時候,乍看總是會覺得好實在哦,就如同
這個字「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
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未」
看了那麼多遍後,就會發現未再也不像未,而且與末開始混淆,分不清楚。人的本能
欲望也有這種特色,看久了就不像,滿足了就空虛,麻煩的是這種本能欲望會回填,
明明知道空虛,下次感覺來了,還是又覺得興致勃勃,於是人生就像旋轉木馬,總是
在不斷填充夢想與欲望的過程中不斷輪迴,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種欲望回填的特色讓
人們不會無聊,但也因此泿費了不少深入靈性層次的能量。不過有的人可能對靈性成
長不是很關心,所以也就覺得,無所謂啦。
夢想是:
●理想國的實現,雖然沒有真正的感受過,也不知道會是什麼感覺,但總是相信,會有
一種未完成的完美,要在自己的手上實現,儘管資訊並不充份,人間有太多缺點與無
奈,但總是相信人會成長,會實現自己與他人,共同的想望。
夢想是:
● 想的時候就有,不想的時候就沒有,認定需要的時候就有,認定不需要的時候就不需
要,試想,一個人如果完全的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至善至好,他怎麼還會再去想望
未來還要更好,於是有夢想的意思就成了「現在還不夠好」的隱喻,可是人們如果覺
得好還要再更好,想要追求更多樣化的刺激或美好覺受,一樣需要製造「夢想」與新
的「欲求」,使自己的心不再平靜無波,要去追求與實現自己產出的「新需求」。
這一點其實很有趣,如同「活在當下」與「自強不息」其實是矛盾的,但我們人類的
認知卻覺得可以齊頭併進。或許「夢想」本身也是一種「活在當下」吧,除非想到自
已都感到「求不得」苦,否則還勉強算是一種「好感受」。
成功學讓一個人有希望,很興奮,有動力去實踐意志,姑且不論到底實現了沒有,相
信自己正在實現夢想本身,就是一種很棒的感覺。
好了,因為我才疏學淺,所以暫時只能想到這些 ,列出這些夢想的多樣詮釋是有意義
的,因為接下來的課程就是要針對以上各種可能,告訴大家實踐夢想的最短捷徑。
寫到這裡,發現有時自己實在也是唬爛大王,怎麼就把實踐夢想寫得這麼簡單,但我
仔細再想想,如果實現夢想要很困難很複雜,夢想其實也不是夢想。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僧璨的指導開悟大作---「信心銘」,開門見山就這樣的告訴我們。
真正了解「夢想」的人,就知道夢想是不用實現的。它自己會知道路要怎麼走。而抓到這種感覺
,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