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格百科這一系列文章寫著寫著,乍看之下是邏輯混亂且不知所云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但其實寫的愈「非」邏輯、愈「非」定義
,愈沒有架構與愈沒有分類,才愈能顯化出非刻意人為的真實。
我一方面會想,這些東西到底是寫給自已爽的,還是要寫給別人看的
好像不只是前者,如果是前者我寫日記就好了
好像也不是後者,如果是後者我應該要把一些觀念定義的更清楚、更有故
事性、更渲染、更誇張一些。
結果我好像都不想這樣,我要追求的是還原內在感受的真實,於是我就放
任思緒自己構成了大家看到的這些文字。
莫非冥冥自有決定
最近我發現這系列每一個主題表面上看來並不相關,但背後卻出現有意義的
隱然聯結
而這種聯結又不能以某種架構或模型去定義它,因為一旦分類了,定義了
,某種品質更精純的東西就消失了。
我發現雖然不能給「真理」一個明確的主題定義與功能性的描述,但還是
可以透過某種方式把它間接的表達出來。
(這裡的「真理」是指一種能讓內心意識流更真善美久的一種理解傾向。)
換一個例子來說明,從究極理解的角度,書不應該有主題,因為其實主題
就等於結論,正如同書皮是宣告,書中的內容反而像是為了証明主題才去
找出各種証據的刻意說服。
當然如果是應用類的書藉就沒這個問題,但這些技術性的書藉雖然邏
輯清楚交代明確,但只能在線性邏輯的世界安穩運作,沒辦法跨入非邏輯
的層次,也就是那屬於神性或靈魂的領域。
語言與邏輯幫我們「理解」、「建構」實體世界,同時也一直在污染並干
涉我們的精神「世界」。
而我現在在做的事叫做回頭去干涉那個對我們做的干涉
於是語言與形容詞、名詞、副詞都要倒著用、正著用、扭曲著用,讓讀者
因為意識到思考邏輯的扭曲結構而重新察覺體會另外那個「非邏輯」的世界
非邏輯當然是包含邏輯,比邏輯更大更完整更不可思議
這有點像是你做了一個夢,夢境帶給你很大的感動,你很想要把這種感動
分享給別人,結果你發現你說不出來,或許你可以形容你看到什麼,聽到
什麼,但是你自已很清楚,別人很難從你的描述來體會到你到底感受到了
什麼。
更有趣的是,當你試圖把你感受到的感覺形容出來的時候,你發現你最原
始的感覺被你使用的溝通工具強暴了,這好像是你試圖以0.3公釐般極細
的針筆去畫一幅精細典雅的工筆畫讓別人欣賞,結果你永遠只能拿到筆頭
超級粗的麥克筆,最後沒辦法你也只好拿著麥克筆硬是描繪了出來。
就像你不跟別人說,你第二次回憶或想像這種感覺的時候,其實又把它
複印了一次,更模糊也誤差更大,語言與邏輯想像如同濾波器與訊號放
大器,為了得到純然的數位應用而失去最完整的原始資訊。
你發現你造成大錯
第一,對方還是沒辦法體會你的感覺
第二,你使用了錯誤的形容詞,對方也誤以為理解了,對方可能聽了有感
覺,也可能聽了沒感覺,而這都形成了一種美麗的誤會。
第三,當你把話說出來時,你的感覺被你的語言「定義」污染了,導致你
原來的純然感受,居然成為了語言轉繹後的二級感受。最後你反而
認為形容之後的感覺才是對的。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你知道的知識愈多,遠離智慧可能更遠。
當然,反過來也是成立的,我們不能因為一句話聽起來比較帥,就認為
它是對的,雖然帥的名言還確實會活的比較久
這個世界到現在之所以有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溝通不能所造成的誤會
奇怪的是人類可以建構這個世界,很可能也是因為這個誤會
於是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溝通工具如語言、邏輯、文字這麼
「間接」呢?這麼「說不清楚」呢?
而「間接」與「沒辦法說清楚」又造成了什麼好處呢?
「說不清楚」是不是給想像一個更開放的空間呢?
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當我們問說為什麼事情的演變會變得不好
時,還不如問說事情之所以不好是不是反而對背後更大的意圖更好,因此解
決問題的進路是去理解「不好」的「好」處之後,才能真正知道「好」是不
是真的「比較好」。也才有信心與熱情去處理那種我們為何覺得「不好」
說得究竟一點,大家都看起來有理解,但也都沒有真正理解,就連作者本人
在不同的時間點也已經無法理解。
簡單來說,我們都活在一場美麗的誤會之中。
有的人可以在美麗的誤會中自我感覺良好,所以相信並支持這個其實都是本質
是誤會的世界
有的人覺得很痛苦,適應不良,因此發現好像哪裡不對勁,實在不想再誤會下
去,結果為了脫離這個誤會結果又掉入了另一個誤會
他們把脫離前一個誤會叫做知識,把脫離後一個誤會叫做智慧。
很可能
到頭來還都是一場誤會
其實誤會也是一種描述,一種形容,一種相對於「了解」才有的概念,不應該
有什麼負面的意涵
反而「誤會」是一種生機,是一種模糊的有機解構,正因為夠模糊,才更讓我們能
夠有創造的空間。
誤會裡面都是洞,可以讓我們去填我們想填的美好想像。
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為人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故意讓自己沉迷於誤會的「誤會」人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