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知非即是」
意思是說
我們通常都沒辦法直接知道什麼是對的
但我們只要儘量的知道什麼是不對的
也就自然知道什麼是對的
我寫人格百科圖說某方面當然是為了讓人們可以清楚各種人格
對自身造成的影響。
某方面還能將這些人格要素量化分析後拿來做預測指標
但反過來我們要問一些問題
人格真的可以被預測嗎?
人格被預測真的比較好嗎?
不被預測是不是才比較像人呢?
誤以為可以預測其實不能預測是不是比較好呢?
如果人格可以容易被預測,我們其實都將活在「大陰謀家」的算計當中
其實很多催眠暗示技術已經被大企業與宗教團體發展出來
例如:
●麻原彰晃利用影像暗示法植入聖人形像到信徒腦中
●麥當勞透過紅黃色系來製造鮮明廣告效果
●7-11加裝超多日光燈來吸引有自動趨光性的人類(我們都是)
●大賣場利用資料採礦技術來安排賣場空間
●教堂將屋頂作成圓頂狀營造神聖感
●電視廣告透過不斷播放加深觀眾的印象
●名牌店家利用燈光效果吸引買氣
●邪教以封閉知識來控制信徒
●消費心理學利用人們害怕買不到會有損失的心理來鼓動消費
●大老闆利用面相學來挑選員工
現在外國發展出來的最新技術是可以透過某種能夠促進購買欲的音樂
與氣味,讓客人自動上門
有點像是在賭場裡面釋放毒品氣味以吸引賭徒不斷上門一樣
還好人們都會學習,會麻痺,反應會邊際效用遞減,因此這些人為的手段
每使用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失靈,然後再等待下一次的循環。
通常人有一種最無法預測的特性就是,人會在某種情況是這樣,但在另外
一種情況下是那樣。
完美主義者理論上各方面都追求完美,但因為他們實在太執著完美了
,導致時間資源分配不足下的不對稱發展,最後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
致命的不完美。
一個人個性溫和導致壓抑,結果累積下來的負面情緒會突然在
某個情況下爆發,反而讓人覺得這人個性一點都不溫和。
事事都追求合理主義的人,會被大家認為是沒有人性,結果最理性的人通
常會被認為是怪人。
老實說有生以來我幾乎沒有遇到正常人過,大家的個性就是不知怎麼搞的,都有某方
面的極不合理與極不正常。
後來我發現,原來,正因為大家的不正常,產生了某種恐怖平衡,導致了難以
預則,反而使這個社會運作良好。
人民不可預期,因此政客不易作怪,成員不可預期,因此領導者需要以服務
代替領導。
然後最後這一句話就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重點了
知道不可預期的好處之後,才能真正知道該如何預期。
也就是說,反向消除不可預期的必要性,那可以預期的資訊就會自動顯露出來。
所以我說
正言若反
悖論是邏輯之王
在此又得到了明証。(哪裡証明了?)
反正這一篇,寫給看得懂的人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