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電視與報章雜誌出現很多關於網友全民公審的事件,以近日的新聞事件來歸納,就有:
●網路上出現反小小彬的臉書糾團
●因為黑人公益活動而引發的反周玉摳網路同盟
●無腦妹破壞公物被網友糾舉而被新竹市政府罰鍰
●台中統聯客運前被噴上政治人物名字的流浪狗,因為網友的協力合作而受到安置。
人類歷史以來追求人人平等的夢想,或許是在網路時代才真正得以彰顯
因為人們在網路上看不到對方的外表、身份、頭銜、財富,使得以上影響我們公正判斷一
個人的主觀因素大為降低。
當然,網路匿名所造成的惡意攻詰也是很令人困擾的負作用,但如果批評的有道理,那
不管批評者的身份是如何卑微,甚至不是被特定組織認証過的專家,也一樣可以因為自
已獨到的見解與觀點,得到別人的肯定與尊敬。
未來學家就認為,未來百分之八十的有用知識,將會由伏居各地,臥龍藏龍卻又務實低
調的網友腦中產出。
這幾年來也發現群體智慧似乎漸漸有淩駕以往只有少數菁英可以壟斷之「話語權」的趨勢。
●例如貓空纜車的支柱地質結構有問題,便是由網民調查才被士木工程協會的技師所發現
●許多以往不會被重視關切的虐待動物事件,因為網友的拍照存証與宣傳,而得以被眾人
周知,並使這些虐待動物的不肖份子受到制裁。
●不負責或沒有做嚴密求証的言論,因為網路的普及,而使得以往透過資訊不對稱而造
成的欺騙行為,受到極大的扼止。
●任何膽敢在公開場合為之的惡行,都因為「全民警察」的盯睄,而一一的被揭發。
●災難互助、清寒關懷、棄養動物領養,也都因為網路的無遠弗屆而大為提高運作效能。
就算網友其實是一隻狗,但牠只要在網路上發表了真憑實據且擲地有聲的論述,一樣能
得到眾人的肯定、支持、與行動上的贊助。
這是網路化興利的部份
只是網路上若發表不負責言論也會有極大的副作用
●正因為網路是匿名的,因此有些人說話可以更不用負責任,舉証也只會找自已偏坦
與認同的支持文獻。
●因為「宣傳」有其商業價值,導致眾說紛紜,沒有過濾與審核機制的垃圾資訊遠超
過有見地的善知識
●說錯話不怕對方找上門來時,語氣就會更惡毒,更是口沒遮攔。
因此,批判是可以的,但批判也需要有正確觀念的,這才可以讓批判有所價值。
有位網路作家提出批評的二個原則(不過我忘記他的名字了),我覺得寫的很好
,在此分享給大家
◎正、負、正 --- 三明治原則
我們看到網路上的言論與論述,或是欣賞表演作評審,都可以使用這個原則,也即
是一開始先給發言者或表演者正面的回饋,就算對方說的不對或表演不夠精采,我
們也要給對方適度的肯定,例如:「你能夠有敢於說話的勇氣值得敬佩(當然,這不是
反諷的語氣),我們選擇先善解對方,儘量去尋找對方觀點中對大家最有意義與幫
助的角度來誇獎對方。
而如果只有誇獎而沒有批評,那麼很可能會變成了鄉愿且不能讓對方知曉哪裡還有
改進的空間,因此我們在正面的肯定之後,可以給予對方適當的批評與建議。
只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一開始正面誇獎,後面卻是批評時,會讓對方
覺得我們的重點在批評而不是給人建議,會讓人有一種前面的誇獎是虛應故事,而
後面的批判才是我們主要企圖的感覺。
為了避免給對方我們只是想教訓對方的感受,我們最好在第三段再給對方一個正面
的回饋與勉勵,讓對方覺得我們真正有理解對方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且願意彼此勉
勵學習成長,否則每個聽者若都是一副「你不懂,我來教你」的調調,再有修養的
講者都會火冒三丈。
(所以有的網友匿名來到我這裡作負面批評,不給正面建議與回饋,雖然可以磨練
我的修養,但我還是會不太開心,一樣會很想訐譙回去,只是狗咬人在所難免,
但人如果對狗反咬回去就太搞笑了,因此我才不會笨到與網友筆戰--尤其當我
發現自已確實有些心虛的時候,更是不能筆戰,嗑嗑)。
但是只有誇獎、批判與勉勵就可以了嗎?不,還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第二個批評的原則
那就是
◎ 誇獎:批評:建議 1:1:3原則
也就是一個誇獎,一個批評,然後給予三個建設性的建議
一個人如果只會批判別人而無法給別人建設性的建議,那麼這只會給人一種見不
得人好的感覺,或者是一種自以為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真理的傲慢,有的作者不
是不知道其他相對的觀點,但是人在一個時間點有時只能強調某個重點,而聽者
就斷章取義,忽略別人沒辦法暢所欲言的限制。
不能給出建設性建議的人也代表這個人對事情的觀點不夠全面,不深入,連替別
人設身處地思考的修養或見地也沒有,只有批評沒有建議的人,很難不讓人覺得
只是一種發洩自己情緒且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覺。
為什麼一個批評是搭配三個建議呢?這是為了讓對方相信我們對對方所作的批評
是有所本,而且是經過我們深思熟慮所作出來的負責任建議,我們不會一直提
意見與難題來刁難肯出來說話與做事的人、只是一昧作盲目的反對黨,而是會給
對方有省思頭緒的忠誠諍友。
而怎麼提出建議也是有原則的:
● 有同理心,能儘量站在對方立場角度來思考的建議
●是有建設性、能夠為對方所實踐,而非天馬行空、不知從何做起,沒有評量指標
的建議
●是正面勉勵,希望對方更好,並不排除自已說的不一定對的建議
「良藥苦口,會作甘口良藥,才是真正名醫
忠言逆耳,能說順耳忠言,才是明智諍友」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