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曾經看過很多可憐的研究生,因為從小到大接受了尊師重道的教育
,因此對於老師都有一種天生的敬畏與尊重,而這也確實是很好的習
慣,但是…
有些老師其實不那麼值得尊重,表面上有一個老師的頭銜,但卻沒有身
為師者應有的品格,為了所謂對「國家的研究貢獻」可以糟蹋學生的尊
嚴,叫學生做一些逾越公私份際的事,或是只憑自已的個人主觀意見,
來決定什麼才是對學生好的,有的甚至因為知道學生不願意放棄好不容
易考上的學位,而將學位口試當成一種把柄與籌碼,明示或暗示學生要
幫忙投稿期刊論文或掛名。
有的老師並沒有主觀上這麼作,但是卻被動的透過不溝通,讓學生自願
作出巴結與狗腿的服務,而學生其實並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慣例與法律
條件。
而愈乖的學生,也就因此被這些沒有老師格調的教授給予取予求,研究
生這時常常就會想:
●是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要經過這樣的折磨,我應該忍受嗎?
●反正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能畢業就好
●很想跟這種爛老師翻臉,但是我這樣誓必就無法畢業,自已是沒關係,
但想到會違背家人的期許就覺得悲從中來。
但想到會違背家人的期許就覺得悲從中來。
●明明不能跟這樣的老師學到東西,還要裝作師嚴而道尊,別的同學也覺
得跟在這種老師身邊除了知道人心險惡以外,什麼都學不到,到底該不
該反抗啊?。
得跟在這種老師身邊除了知道人心險惡以外,什麼都學不到,到底該不
該反抗啊?。
●是不是該辦休學呢,來讀研究所明明就不符合當初自已的期望。
●到底要不要體諒老師呢,或許老師當初也是被這樣教育的,雖不能理解
,也只好諒解
,也只好諒解
●會不會是自己的問題啊,這一切可能都不是老師的錯,都是自己的錯
●當初是自已自願來就讀的,好像也只能怪自己
在溫良恭儉讓的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學生,遇到這種情況都會不知所措,因
為他們無法理解一般被認知為應該俱備高度道德素養的老師,也會出現這
樣的敗類。
為他們無法理解一般被認知為應該俱備高度道德素養的老師,也會出現這
樣的敗類。
當然,敗類不會覺得自已是敗類,只會覺得自已的想法跟人家不一樣而已,
或者只是後現代多元主義下的一種自我教學風格的表現,這實在會讓人有一
種感覺,那就是書讀的愈多,愈不會檢討自已,因為他們總是能找到許多理
論與參考資料,來合理化自已沒有錯的理由。
或者只是後現代多元主義下的一種自我教學風格的表現,這實在會讓人有一
種感覺,那就是書讀的愈多,愈不會檢討自已,因為他們總是能找到許多理
論與參考資料,來合理化自已沒有錯的理由。
當然啦,這是指部份老師而言,其他老師可不要對號入座啊。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生活的教育其實很多部份都沒有幫我們培養到,我們學
到的是別人經驗所歸納出來的學問「知識」,而不是學問本身, 例如發脾氣
的能力就幾乎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只被教育說人不要隨便亂發貏氣,要有
EQ, 但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適當的表達出我們不滿意的情緒,並讓別人
懂得尊重我們。
到的是別人經驗所歸納出來的學問「知識」,而不是學問本身, 例如發脾氣
的能力就幾乎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只被教育說人不要隨便亂發貏氣,要有
EQ, 但卻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適當的表達出我們不滿意的情緒,並讓別人
懂得尊重我們。
從這個角度來看,主見這個特質就非常重要了,它可以讓一個人不會陷入這
種自疑疑人的心理掙扎迴圈
種自疑疑人的心理掙扎迴圈
主見的好處如下:
●就算是受苦,也是在自已覺悟受苦的情況下受苦
●能明確的讓自已做出是與非的判斷
●不讓自已陷入掙扎矛盾的痛苦中
●讓自已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擺脫受害者的處境,因為如果不再當受害者就沒有受害者
●可以因為這樣的屈辱而更加奮發
●對方故意塑造模糊的瞹昧空間,而我們則能因為訴求明確而斬斷無謂迴圈
●現在不作決斷,未來面對同樣的事情還是無法作決斷
●結果可能更差,但沒關係,世界上的選擇背後,總是會不斷出現正負面的選擇
●可能因此犧生自已,解救同學
●最後很可能讓情況更難以收拾,例如自已休學了,但同學則被遷怒與惡整,但
這本來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不問結果的。
●主見創造決斷,而不斷訓練決斷,可以讓自己更有執行能力
●主見很可能是錯的,但它能成為人格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礎,而有這種基礎的人,
遠比沒有的好。
所以,該不該跟這種爛老師翻臉,或是揭發其惡行,都是自己的選擇,而一旦
在慎重的考慮後做了選擇,也就要有面對選擇後果的覺悟。
在慎重的考慮後做了選擇,也就要有面對選擇後果的覺悟。
很多人以自己認知的好意傷害別人而不自知,這種無知的代價,就是要能承受
別人主見的挑戰。
別人主見的挑戰。
當然,有主見的同時,也絕對不要忘記常常自我反省,因為也唯有自我反省,
才能夠制馭這個名字叫做主見的脫韁之馬。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