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滿街跑、研究所學歷大學化!!」--託新聞報導的福,敝版莫明其妙又成為了
眾所矚目的焦點,二天之內居然湧進了將近十萬名的網友,一時讓版主受寵若驚…
當然,高潮之後,終將歸為平寂,但這被激盪而起的波瀾,我們還是要去細細思
索。
就如前述文章所言,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如果要
把「碩士學歷普及化」看的很負面,就會出現一種論調:「學生的素質愈來愈
差、實力沒有真正得到訓練與培養,出了社會之後,還是什麼都不會,只得到
一個頭銜,還讓前人所掙下的碩博士光環蒙塵」。
而另一個觀點則是:「高等學歷普及化本來就是先進國家的常態,台灣的創新
能力與高素質人力,不可不歸功於國家在教育普及上的發展、大家都有書讀不
是很好嗎? 後現代社會就是要能容忍不同形式的存在與不同的價值觀,不能再
讓所謂的「學術菁英」壟斷利益結構,營造學閥體制下的一言堂氛圍」。
好話與壞話大家都會說,不過,我們是否一直停留在表面層次的老生常談呢?
印象中,每隔個半年,學歷普及化、學生素質低劣化的議題就會被再炒作一
次,不過,想一想這實在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啊,當一些本來沒辨法當大學
生的人,現在有機會成為大學生了,自然會將整體的素質拉低,這好像沒有
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有的人就會說啦-「研究生素質低下,將造成國家競爭力落後,國民水平降
低,人力素質降低、浪費國家教育資源,因此我們要更嚴格把關,將大學與
研究所的門檻拉高,才能扼止此等亂像」。
如果認真研究起來,以上的說法其實都沒有什麼根據,還不如說是一種「直覺
式」的發洩罷了,而且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本身常常也在共犯結構當中,只是
自己毫不自覺。
「學歷很重要、所以要嚴格把關」會說這種話的人,通常都是已經拿到學歷的人
,因為他們己經享受「學歷」的優勢很久了,不會知道別人因學歷而無法出頭天
的苦楚。而且就跟老兵的心態一樣,新兵來不操一點,實在是對不起自己啊。
「實力比較重要,會考証照就真的會寫系統嗎?」在業界工作多年的人,反而都
會出現這種想法,有的公司寧願給實力雄厚的大學生一次加薪一萬,也不願給底
薪比別人高,卻沒啥生產力的碩士加個一千。
沒有人知道真相,只知道如果大家都這麼說,好像就是這樣沒錯…
-----你也被催眠了嗎?
而常常會說「研究生素質愈來愈差」的人,心態上恐怕也是有點問題,首先,
如果說素質愈來愈差,那是年輕人自已的責任呢?還是培養他們、教育他們長
大的成人的責任呢?美國著名律師丹諾說:「所有的犯罪,每個社會的組成份子
都要負一份責任,因為大家一起滋養了使犯罪茲生的土壤」。
而且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說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是那個所謂「素質」比較好
的人,所以他可以批判別人素質比較差?話說回來,學歷與其價值其實也是經濟
學中的「供需法則」,十幾年前的碩士奇貨可居,邊際效用極大,自然品質有保
証及其相對上的要求,現在的碩士畢業只是一種門檻,如果要求太多,又不符合
學習者自身對學歷取得之成本效益的話,買方自然會視賣方的條件擇木而棲。
台灣加入Wto,依規定在2008年後,全球的教育市場都可以在台灣開放,這也就
是說,如果將來哈佛來台設立分校,台大搞不好就招收不到最優秀的學生了,連
台大都有這種危機了,更何況等而次之的其他大學呢?
於是經營大學不採取企業化管理將是沒有競爭力的。
每間學校才會拼命吸引學生來就讀
而要吸引學生來就讀,口號不是都說的很漂亮嗎?
兩兆雙星--我是大猩猩!!
交大學資科、出來聯發科!!
買方市場己定,空談「素質」有何益哉?
招生前以利誘之,畢業時卻以德求之,寧不怪乎?
況且教育界會變的如此市儈,請問又是誰造成的?
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希望孩子過幸福的生活,而一旦孩子過的幸福了,父
母卻不斷的跟孩子說:「你不知道我們以前多辛苦啊,你們實在是過太爽了」,聽
到這種話的小孩一定一頭霧水:「是誰讓我過這麼爽的啊?」
時代進步的定義,應該不只是物質環境變好了,連同心靈的素質也要一同更新才是
,就如同政府的公益政策一樣,一昧的發放與補助是不行的,也勢必要同步進行
自強教育的工作,一切的救苦濟貧才有意義。
我們再更深入的分析,其實「素質」這兩個字非常可疑,師生之間對「素質」的落差
,常常是「認知」差距的問題,而不是真的某一方就比較惡劣。
「為什麼遲到? 」「因為吃早餐」
「我們以前如果知道要遲到了,我們是不會吃早餐的」
「可是有健康的身體,學習才有效率不是嗎?」
老師重視的「素質」是態度,而學生重視的「素質」是效能。
教授重視的「素質」是研究精神與嚴謹態度,研究生重視的「素質」是就業前景與
適性發展。
再者,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們常常將自已的價值觀當作是評斷對方「素質」的
標準,自然就看不起所有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
如果我們對人性樂觀,年少輕狂或許也是好的,將來的收斂與蛻變或許會更為驚人。
若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們在物質環境都滿足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注意到
心靈的需求,儘可能的滿足對方的需求,說不定幫助對方成長更多。
而且有時我們也要問,一個人不學習,究竟是教者不會教,還是學者不願學呢
?真正懂教育的人會想:「他們不想學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錯誤,是我無法吸
引學生的眼光,或是我的教學方式不夠活潑,使得學生興趣缺缺。」而不應該
是牛不喝水強按頭---「為你們好還這麼不長進。這是什麼態度?」。
而且有些「既得利益」的人,有時回頭看看自己成長的過程,如果不是因為有
人「素質」比他們差,他們有機會成為「比較」「優秀」的人嗎?
再者,以人格發展的常態分佈而言,每一個世代的用功者與不用功者,其實數
量都有一定比例,只是現在媒體發達,因此突顯出不好的案例比較多罷了。
明明只是死了一個人,幾十台電視天天報,走馬燈一直跑,新聞熱線又不斷重播,
就會搞得好像血流成河,死傷千萬似的。
況且書讀的不好,與出社會就沒有前途其實常常也扯不上關係--「生命會自己
找得到出路」人在困境中的爆發力是最強的,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關心自己的
未來,我們旁人實在也不好意思多說些什麼。
沒辨法使人體驗為善之莊嚴華美,積極充實之喜樂,而讓人沉淪於群居終日無
所用心之惡癮,是為傳道者之怠惰也。
依據吸引力法則與勵志心理學,負面的對待是無法刺激正面的回饋的,愈
是將年輕人看的愈負面,年輕人就真的會表現的愈差勁,觀點決定行動,
而行動又決定被觀察者的反應,此為身為教育者所應深思之處。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實力比較差嗎?web2.0時代的來臨,所有學習的工具都愈
來愈有效益與速率,欲望所驅動的學習能力更可說是爆發力驚人,小學生的英
檢聽力平均分數已超越國中生、年輕人的電腦能力與打字速度更是普遍超越同
時期的師長們,網路搜尋的資訊素養、網友間的橫向社交聯結、風格與創造力
的迸發與早熟,都是歷經滄桑的「成人」們所無法理解的。
以上是要為z世代的年輕人說一些話,畢竟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就一直被說
是草莓族,被整天公幹,實在是很滖小。
不過啊,君子聞過則大喜,媽媽說的話還是要聽,老生常談與苦口婆心都是為
大家好,能夠不斷反省、了解前輩的心路歷程並擷取其人生經驗與智慧,對我
們都是細數不盡的財富啊。
- Feb 20 Wed 2008 22:17
一昧抱怨也無濟於事--談「碩士滿街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