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熊熊發現,大部份會想考研究所的人,其實也搞不太清楚為什麼自已要讀研究所
大部份想來讀研究所的原因如下:

1隔壁的那個每年英文都考不到五十分的阿呆居然也上研究所了,我也要去讀一間,不然會被
比過去…

2為什麼那個程式能力比我差、也不會除錯的同事大頭強,薪水就是比我多五千,好像因為是
碩士的關係,看在錢的份上,我也要去考個一間來讀讀,增加我的身價

3大學畢業了,不知道要幹嘛,來唸研究所好了,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豬到宰場自然死,就
先讀再說…

4我這種天生的學術天才,如果不走研究所這條路,實在是埋沒了我的天份將來台灣少了一個
李遠哲怎麼辨啊…

5現在聽說要當大學的老師,至少都要有博士以上的學位,沒辨法,我太想作育英才、誤人子
弟了,硬著頭皮還是去讀吧

6好像竹科南科皮膚科的大廠商都要求碩士以上的學歷,為了那豊厚的配股,我看我還是讀上
去好了…

7好像大學畢業後,還不知道自已適合作什麼,男生只會作業務,女生只會搞行政,先去研究
所好好的冥想一下,搞不好兩年以後,就會領悟自已來到人間的任務…

8如果不讀研究所,就要去當兵了,唸了研究所,抽到替代役的機率比較大,我看我還是先避
避風頭好了…

9媽媽說--人家三姑的二女兒都已經研究所畢業,現在在大公司工作,我也要去唸一間,不然
她會無法在親戚的場子裡站起…

仔細歸納起來,認真真心來作學術研究的人,恐怕不到十分之一,而想做學術研究,卻又真正
了解什麼是學術研究的人,恐怕又只剩一半,人好像要面臨挑戰之後,才會真正知道自已的能
耐,在還沒經歷之前也都只是猜想而已,只是有人總是能夠在自已的猜想之中,歸納出一些似
是而非的道理,像這種情況的人很多,與其空想還不如趕快來接受挑戰,就可以馬上知道自已
是哪一根蔥了…

雖然每個人對來唸研究所的認知與目的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不想浪費自已的時間,
還是都很想撈一點東西回家,因此,我們還是可以有一定的指標,來驗証我們要學到什麼東西
,得到什麼附加價值,才算是不虛此行,有許多人常常做一件事時,只設定了一二個特定的目標
這樣其實是很容易顧失彼的,例如專心讀書忘記交女朋友,結果你找到好工作,但不讀書的人卻結婚了
你還在打光棍,或是你好不容易拿到學位,醫生卻告訴你,你太拼命了,癌症未期要去蘇州賣鴨蛋了!!
因此考量到人生的長度與廣度,當然一開始設定目標就要面面俱到…
大致歸納如下:

1:學會作研究的能力(對不起,我心虛了…)

2:結交人脈(能夠認識以後願意聘請你當司機的同學)

3:學習團隊合作(也有人是學會在團隊合作的名義下摸魚的能力)

4:資料搜集的能力,也即是資訊素養,(或是一種明明有網路可以用,但還是要坐長途火車到
國家圖書館找資料的頑強精神)

5:公開討論與為自已辯護的能力(差別只在於被接受即是口才好,不被接受會被稱為狡辯)

6:學會作老闆欣賞的員工(或是被同學唾棄的愛將)

7:時間管理的能力(在緊迫的進度要求下,還能擠出零碎時間摸魚的能力)

8:對交待的工作,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樂觀不行,苦命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9:與別人密切配合的能力(尤其是助教,不然她會把你的口試通知書藏起來)

10:尋找自已的人生良師(或者讓你了解為什麼人生是苦海的老師)

11: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因為不這樣作,研究絕對會作到睡著)

12:了解自已的興趣與專長(也有人是終於了解自已不適合作什麼,呃,這應該也算一種收獲吧…)

13:培養自已的修養與EQ (不然會發生命案)

14:學會堅持到底的精神(除非你不想畢業)

15:學會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抄襲-引用-模仿-創新-到登峰造極的學習過程)

16:面對低潮的能力(不過大部份的研究生,都只學會灌爆D槽的能力)

17:掌握外語的能力(外國的月亮比較園,外國的小狗比馬大)

18:跟隨成功者腳步的能力(因為要幫對方撐雨傘)

19:文章寫作的能力(或是模仿與引用的能力)

20:歸納與分析的能力(歸納出自已原來這麼沒用的結論)

21:在巨人肩膀上跳躍的能力(或是在巨人手上尿尿的能力)

22:自在和從容的享受生活(只要老闆不要一直打電話來)


其實作一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勢必一定是見仁見智,但是從效率的角度而言
做一件事情至少都要符合十個指標以上的目的,才算是真正有價值,不然如果說
一個人作牛作馬、辛苦了兩年,只是得到一個自已不會運用的頭銜,或是一個作不久就厭煩
想要辭職的工作,這樣算是值得的嗎?因此,一開始計劃好自已將來要得到的東西,並且有格局
的極力爭取,並從全方位的面向來審視自已的所得,
這才不虛此行,值回票價是也…

備註:以上指標若與「那張紙」有所抵觸,一律無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