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研瑞團長會突然提到這個呢?主要是因為最近看科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內容
描述一個宇宙組成本質的假說,部份科學家懷疑,這個宇宙可能是由類似電腦「位元」
的結構所組成的,支持這種說法的科學家經過試算,他們認為如果宇宙是一種「類位元」
結構的話,就可以合理解決重力、強力、弱力與電磁力至今無法以一套完整數學 方程
式來整合的物理世紀大公案。
我們先來看看科學人怎麼說,再來參照目前的靈魂學研究資料。
宇宙是由位元構成的嗎?
圖片來源:科學人雜誌
【撰文/穆易爾(Michael Moyer);翻譯/張明哲】
美國有位科學家打算以簡單又造價低廉的實驗,測量宇宙中資訊、物質與時空的密切關係。這項實驗
會改寫21世紀的物理規則嗎?
資料來源: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74323
重點提要
■空間或許並非是平滑而連續的,它或許是數位化的、由微小的位元所組成。物理學家認為這些位元太小了,無法以現有的技術測得。
■不過,有一位科學家認為他有辦法偵測這些空間位元結構。他設計建造中的全像儀可望測量出空間的「顆粒」。
■這是第一次以實驗探討宇宙是否源自資訊──明確地說,是那些烙印在二維曲面上的資訊。
■這個實驗成功的話,將會動搖現有的時空觀,讓我們一瞥能取代現有知識的新物理。
這個世界是模糊的──霍根(Craig Hogan)如此相信。霍根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也是費米國家實驗室粒子天文物理中心主任,他並不是在隱喻,而是認為若能一窺時空的最小分割,應該會發現宇宙充滿了內在的顫動、持續的嗡嗡聲。這種嗡嗡聲並不是來自物理學家以往所說的粒子的創生與湮滅,或是其他種類的量子泡沫。霍根所說的雜訊來自於:空間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平滑與連續,像是場與粒子活動的透明背景。如果空間是由小塊,或說由位元組成的,就會有霍根所說的雜訊,意味著宇宙是數位化的。
在一個涼爽的早秋午後,霍根帶著我參觀建造中的偵測裝置。費米實驗室園區裡的土黃色草原上,矗立著一棟亮藍色的小屋,在這有著45年歷史的園區裡,這是唯一的新建築。由小屋伸出一條手臂般粗、40公尺長的管線,到一個與其垂直的長形掩體,這個掩體原先是用來將次原子粒子束向北方的明尼蘇達州發射的。霍根所稱的「全像儀」(holometer)就在裡頭,這具儀器是設計用來放大空間裡的顫動。
霍根拿出一根粉筆,開始在藍色小屋的牆壁上寫字,他隨興而仔細地說明了如何利用管中反射的雷射來放大空間的顆粒結構。他先解釋20世紀最成功的兩個理論──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為何不可能相容。在最小的尺度下,這兩者都會完全失效。這個尺度之所以特殊,還有一個理由:它和「宇宙的0與1」這種資訊科學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過去幾十年間,物理學家深刻理解到宇宙是如何儲存資訊的,這甚至使他們認為「存在」的基本組成單元可能是資訊,而非物質與能量。資訊由位元組成,而宇宙源自這些位元。
霍根說,如果我們認真看待這種想法,就應該能測量空間的數位雜訊。因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傾聽宇宙最基本尺度下的嗡嗡聲。他可能會是第一個告訴你這行不通的人,因為什麼也沒測到。他這種努力算是真正的「實驗」,一種探索未知的試驗。霍根說:「即使是身經百戰的時空物理跟量子力學,也無法預測出我們會看到什麼。不過,對我來說,這正是做這實驗的理由──真正走進去一探究竟。」
那如果真的看到顫動的話呢?霍根說:「它會改變物理的架構。」空間和時間會與我們現在想的不一樣。
多年來,粒子物理學家都沒做過這類冒險式的探討。19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學家發展出一整套現在稱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理論與見解,並在之後幾十年裡受到越來越深入、越來越精確的實驗所試煉。霍根說:「一貫的模式是,理論學家先提出一個想法,例如希格斯玻色子,得出一個模型,然後做出預測,再由實驗來判定它是否出局。」所以是先有理論,然後才有實驗。
這種保守的做法之所以存在,有個很好的理由:粒子物理實驗常常貴得離譜。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強子對撞機(LHC)花了約50億美元建造,是有史以來最精細、最複雜、最準確的機器,現在全球數以千計的物理學家都在關注它。科學家懷疑,如果要蓋能量更高、尺寸更大、造價更昂貴的下一代粒子對撞機,野心太大了,人們可能根本拒絕花這個錢。
LHC的一個實驗,參與的研究人員可能超過3000人,而霍根在費米實驗室的小組僅約20人,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跟密西根大學的資深顧問,這些人並沒有每天在設備旁邊工作。霍根主要從事理論物理,並不熟悉真空幫浦以及固態雷射這些東西,所以他找了周思庭(Aaron Chou)這位實驗學家共同主持實驗,他在霍根送出計畫時進了費米實驗室。2011年夏天,他們獲得200萬美元的經費,這在LHC只夠買個超導磁鐵跟一杯咖啡,但足以負擔這整個計畫。「低科技可行的話,我們就不用高科技。」霍根說。
這個實驗之所以這麼便宜,是因為它基本上是一個19世紀實驗的改良版,這個著名的實驗摧毀了當時人們對事物的看法。19世紀初,物理學家已經知道光是一種波動,也知道各種波的性質。從池塘裡的水波到空氣裡的聲波,都有幾種共通的重要特性。就像雕塑一樣,波動總是需要介質,某種讓波得以傳播的材料。人們因此推論,既然光是波動,它一定也需要介質,一種看不見的、充塞在宇宙裡的材料。科學家把這種神秘的介質稱為以太(ether)。
1887年,邁克生(Albet A. Michelson)和莫立(Edward W. Morley)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尋找以太。他們建造一個L型的干涉儀,有兩條光臂,可測量微小的變動。單一光源放出的光會沿著兩條光臂行進,經光臂尾端的鏡片反射,然後在起始點會合。光通過光臂的時間即使只改變不到一微秒,會合的光也會因此變暗。邁克生和莫立架設好干涉儀後,持續好幾個月監看會合的光。幾個月裡,地球繞著太陽運行,依地球位置的不同,靜止的以太應該會改變光通過垂直光臂的時間。只要測出這種變化,就能確認以太的存在。
--------------------------------------------------------------------------------------------------------------------------------------------------------------------
愛因斯坦曾經嘗試提出整合四力的統一場論,不過並沒有成功,而目前理論上看來
最有希望的就是所謂的「超弦理論」,不過超弦理論的問題在於,從數學的角度來
分析是合理的,但現實與數學是否能一致,目前還沒有實驗証據可以証明(測不準定
律某方面也宣告人幾乎不太可能透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物質的最根本結構),而這也是
理論物理與實務物理之間一直存在的落差。
而「宇宙位元論」這個理論我覺得也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強力候補理論,俱備挑戰超
弦理論的架勢與格局。
為什麼我會這樣覺得呢,因為以靈魂學的角度來檢視這個「位元論」,倒是蠻符合
目前靈魂學觀察到的各種現實。
或者說是符合駭客任務的世界觀也不為過。(畢竟英文片名「matrix」就是陣列的意思
啊,)(也可以說是「母體」啦,反正我認為意思一樣)
● 靈界有所謂的阿卡莎秘錄,很多去算命的人被算過去可以很準,算未來卻不一定
準,就是因為曾經發生的事件已經經過「資料庫」存檔,而靈媒透過自己的靈通力
或其他媒介「調閱」到這個人類共有的靈界資料庫,也才能夠神準的命中只有當事
人自己知情而其他人理論上不可能知道的私密小事。
●佛家的業力說如果要成立,必定也要有一個公定計算功德或罪業的資料庫與演算法
,否則標準如果不一樣,戒律或獎懲都喪失其根本立論依據。(不過我覺得功德
與罪業的概念似乎太侷限了,感覺是封閉資料庫而非開放資料庫,變數定義的太簡略,
似乎沒辦法說明人間善惡並存、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複雜性,因此我們也不排除有
兩種資料庫,一種是先天不論善惡只論效應的「經濟學資料庫」另一種則是後天「人
為」的「法界公平道義資料庫」。這好像是一種記憶體用不完就另開一個伺服器的感
覺。(從法學的觀點來看,也是一種世界經過不斷的試誤與演化後,「天條」與「靈際
」關係會不斷更新而更嚴謹完整的概念)
(反過來說,人如果超越某個架構就不受這個架構宰制,除非你樂在其中)
● 道教有所謂分靈的說法,佛家也有化身千萬億的說法,如果本尊與分靈的理論為真
,那麼我們會問一個問題,分出去的分身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意志之後,怎麼跟自己的
本尊「整合」? 難道不會有「靈格分裂」的問題嗎? 從處理器的角度來思考,多重人
格就像是多重執行緒,可以同時運作但表面上看來卻又是獨立運行,如果說一個人的
「人格」或是「分靈」就是一種「副程式」或「執行緒」的話,那麼只要副程式在系
統架構之下,要融合或分裂、或平行演算或展開矩陣、或遠端遙控或調整優先權,都
可以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也確實能具體的說明來龍去脈而讓靈學不致落入「打高空」
,「不著邊際」、「過於虛幻」、難以「檢証」與「預測」的惡評。
●而位元論與光學的全像理論又是可以相互支持的,同時也符合「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
無」的零點能量場理論,每個部份都可以反映整體,整體也可以立即觀照部份,在位元架
構體系下,每個「部份」的「位置」都在整體的「控制」與「演算」「定位」之中,因此
也就沒有記憶流失的問題,也讓時空架構有可以「還原」的可能。
●不過這當然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這台宇宙電腦是「誰」打造的,難道我們
其實都是由「更高層次的宇宙人」所打造出來的人工智慧?我們的能力、聰明才智、潛能
還有未開發的神通或命運,都在整個計算系統的「設定」與「監控」當中?。
●例如祖先要托夢時,都要想辦法讓子孫看到某種畫面,以前也曾經發生過死亡的受害者托
夢給警察而讓警察看到肇事者車號的紀錄,如此我們可以推測,「那個世界」有非常先進的
「多媒體播放系統」,否則你叫一個受害者憑空想像一個畫面給警察,怎麼可能精準到連
車子的型號、車號都一清二楚,連輪胎的紋路是什麼樣也都如實呈現哩,於是我們也可以合
理懷疑,這套「托夢多媒體系統」背後也是一整個強大的資料庫所支撐的,我總覺得靈界
似乎記憶體的價格很便宜,不然怎麼會願意消耗這麼多的記憶體空間來容納人世間的愛恨
情仇,尤其大部份還是不太營養也沒什麼意義的肥皂劇。
●一般人都會覺得記憶體很寶貴不要亂用,因此也就合理的認為人死了就死了,沒有道理
將人的想法或記憶或歷史給儲存下來,不過如果這種說法是合理的,這個世界一開始或許
就不該存在,畢竟「虛無」最節省記憶體資源了。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事物一旦「存在」
了就沒有「多」與「少」的問題,這種想法在佛家的中觀論裡面有探討到,我當時也是看
的一頭霧水,但看久了發現古人其實非常有智慧,把多與一的關係分析的非常透徹,也就
是有「一」的同時就會有「多」,其實我們也早就可以看出來,「少即是多」,世上複雜
的事物可以很簡單,而簡單的東西仔細分析下去也可以很複雜,(原子以下還分析不完,而
且如果我們再考慮到波粒二像性與開放系統的現實,根本不証自明,世上根本不可能有「獨立」
存在而不跟他者互動的「物質」。從這一點再深入來看「分身」的議題,我想人本來就一直是
一種「多重人格整合起來但看起來像一個獨立人格」的存在,為什麼佛經總說佛有千百億分身
,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在宇宙跟外在宇宙都一樣,同時是「多」,也是「一」。或許應該這麼
說,並不是佛有分身,而是一直都是分身,只是觀點的轉換產生出不同的觀念與名相罷了。
●關於記憶體資源的問題我們或許也可以這麼想,也就是現在很熱門的量子電腦概念,量子電
腦是一種可以將次元不斷折疊以最大化記憶體空間的技術,我猜測可能是「靈界」早就開發出
最先進的量子電腦系統,因此才這麼阿沙力的開放資料庫讓人們的靈魂得以「保留記憶」,
有機會「永生」,不,或許該這麼說才對,靈魂本身就是一種副程式,只要不被刪除(刪除還可以
救回來哦),要怎麼保有」或「處理」記憶體,都有很大的空間。不過從靈學研究的實務面來看,
通常人死了在中陰身狀態都會呆呆的,這應該是死掉時做記憶體轉檔,然後壓縮只保留安全模式的關係,
而等到這個「中陰身」投胎之後,再去新的作業系統下作「解壓縮還原」,只是人的記憶體怎麼
跟狗的作業系統整合我就覺得很納悶了。(因此有一種說法是,其實靈魂只能向前進化,很少向
後進化,因此人投胎為狗的機率不大,也很難從狗的人生學到重大教訓,因果故事說人作惡會變
成狗,我總覺得這有侮辱狗的嫌疑,不過如果不要以人的本位來思考,或許不同的作業系統只是
要讓「靈魂」有各種不同的「體驗」,跟善惡果報應該就沒什麼關係。(狗的忠實品德,說起來人
還比不上哩)
●因為我最近一直在做很有故事性的夢,於是我就在思考,憑我的聰明才智好像沒辦法創造出這麼
多綺麗的夢中場景,也沒辦法有那麼多創意,因此我的潛意識比我更聰明那是一定的,而為什麼
人的潛意識會那麼有智慧呢?如果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角度來看,我的一個腦細胞可能就
是一顆星球,而「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一個星球的人才這麼多,選一個優秀人才
來當我的腦細胞代表,幫「我」這個「腦銀河系主宰」效勞,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從這點再
來探討為什麼靜坐容易生智慧也就有理可循了,我們就想說靜坐時人的大腦會開始開會,然後從腦
銀河來挑選人才與方法就很ok了。另外一個假說是,人靜坐時能透過無線網路系統接受來自高靈的智
慧,這種網路說也很合理,我覺得應該是兩種都有可能,理論之間沒有必然的排他性,更重要的是,
這樣想之後就可以合理的信任自己有無限的潛能,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最莊嚴華美的人生。
●不同宗教都說自己是對的,而且也都各有自己的立場與証據來支持自己的說法,一般人通常聽到宗
教間的論爭都會覺得八成這兩派都在唬爛吧?但我們也可以認為這兩派都是對的,只是層次不同或是
作業系統不相容,就跟apple與android系統都說自己才棒一樣,我們人類通常對宗教的要求都太嚴苛
,而沒辦法務實的考量說,每個宗教既然有自己的作業系統,當然也就有相對應的資源整合優勢,也
同時有相對應的缺限與臭蟲。
畢竟靈界的組成份子,也只是比較早死掉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