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一位知名的女演員自殺輕生,大部份知曉這個消息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這名女演員幾乎沒有任何需要去自殺的理由。
就如同當年大家對張國榮跳樓自殺的反應一樣,一般人無法理解這些人中龍鳳
自殺的動機。
他們明明就是
● 在社會有極高的地位與形象,各方面都幸福圓滿,要什麼有什麼。
●物質條件與感情生活都圓滿,並沒有什麼一定要怎麼做的迫切壓力,例如欠債
● 最辛苦也最有壓力的階段,或是爭議最大的時期都撐過去了,例如張國榮宣告
出櫃,女演員曾經離婚。沒道理現在沒有任何風波反而撐不過去。
一般人會想,如果壓力大就讓自己休息一下就好,何必輕生呢?心情不好可以找
朋友聊天或休假旅遊,怎麼就這麼想不開呢?
一般人會從自已的角度來理解別人的人生,會想說,如果我賺了這麼多錢,如果
我已經這麼有名、這麼成功,我一定更珍惜自已的生命好好的享受,絕對不可能
選擇自殺。
不過如果從這些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的角度來理解他們,或許就會覺得他們的自
殺好像還真的有他們自己言之成理的脈絡。
有一句話說的頗為中肯,「成功的人都有一定的偏執狂」
某方面來說,一個人要成為一個明星,人格特質本來就會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
們可能對自已有更高的要求、或是完美主義、或是有潔廦、或是很容易興奮忘我
的投入戲劇之中,正因為他們不是那麼「正常」所以他們才「成功」,同理可証
,他們的「煩惱」與「思考模式」也不會太「正常」。
正常是相對的,他們的想法也沒有比較好或比較不好。這裡並沒有價值判斷。
而且人如果在很多面向成功,會對那唯一沒有成功的部份更耿耿於懷,那種感覺
就像是,你如果只看到一個彊屍會覺得這個殭屍超級恐佈,但如果你看到一群殭
屍卻反而會有一種搞笑的感覺。
這個世界有很多奇怪的相對比較標準,而每個人因為都是怪人,也就陷入自己這種
相對比較的心魔之中。
紫微科技網的創辦人張盛舒從小就非常會讀書,所有大小考試都難不倒他,就在
順利考上台大的那個暑假,他突然覺得人生變得非常沒有意義,因為一切事情都
太簡單太順利了,他覺得自己非常的沒有存在感,在那段時間他心情非常的消沉
,開始浮現了自殺的念頭,跟一般人的狀況剛好相反,一般人會認為諸事不順才
該自殺,他反而認為諸事太順才正好自殺。
這好像跟打電動一樣,遊戲太難會不想玩,但遊戲太簡單也一樣不想玩,人生這
場遊戲似乎就是控制在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臨界點,人們才會意興昂揚的挑戰下
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應該要重新看見自己「平凡」之下的「不平凡」,時代的
日新月異讓我們享受到古代王公貴族也無法享受到的物質生活,想與誰說話可以直
接打手機,古代皇帝最快的遠方通訊還要六百里加急,現代人想出國坐飛機只要
幾個小時,古代皇帝下江南則要籌劃個大半年,還要耽心班師回朝時己經禍起蕭牆
、宮庭兵變,一般人所覺得是好處是優點的面向,在皇帝的眼中,正是缺點與負擔。
同樣的,我們看明星總覺得他們什麼都有,是萬人之上的天之驕子,但仔細從他們的
角度來設身處地,其實他們正在體驗一般人也不想承受的痛苦。
●出了名從此之後會被狗仔隊跟拍
●為了維持形象要做更多的矯飾與偽裝
● 答應拍片簽了約卻臨時心情不好不想拍怎麼辦?會不會被說難搞?
●甲人格好不容易建立的形象,乙人格卻不想繼承怎麼辦?
● 得到社交恐懼症卻又硬要面對大眾怎麼辦?
●突然發現自己面對大眾會恍神會緊張會忘詞怎麼辦?
●突然想過平凡人的生活怎麼辦?
● 目標設得太高,卻發現自己可能無法達成,同時又不甘心怎麼辦?
● 目標設得太低對不起自己,設得太高又累了自己。
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都有屬於自己的比較基準,明星如果拿自己跟
一般人比,當然在某方面可以覺得自我感覺良好,但如果拿自己劣勢的
地方跟一般人比,反而是痛苦異常了。
不過我們一般人倒是都很羨慕這些我們沒辦法體驗的人生,好像別人的人
生都比較好,一定過得比我們快樂一樣。
有一本書叫快樂心理學,它的精華就只有這麼兩條。
「永遠要向下比較,不要向上比較」
「永遠不要誤以為別人過得比我們更快樂」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這種向現實妥協或自我安慰的觀點,他們認為這種念頭只
會使自己的標準下降而且太過消極沒有企圖心。
不過同樣的念頭用另外一種觀點來看又是不同風景。
●人要先肯定自己才能積極的邁向下一步
●明白人生無常不一定會消極,反而能在活在當下的基礎上自強不息。
而且我們可能早就發現,有些幸福,要夠無知夠平凡才能繼續擁有,曾經太「聰明」
太「明星」,太「成功」的人,已經跟這種幸福無緣了。
大家都說童年的生活最快樂,最無憂無慮,但真正的追究起來,沒有人想變回兒童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長大」了,知道了什麼是「成長」,知道了更多的欲望
,明白了更多的「成功」,感受到了更多的「享受」、分裂了更多的「人格」。
當次人格都己經成長茁壯,再叫他們自我閹割已經很困難了。
我們一下子快樂太多,導致接下來的快樂所剩無幾。
我們分裂出來的快樂太多,也間接衍生了無數煩惱,最後我們搞不清楚,我們是在
製造快樂還是在製造煩惱。
可愛小貓的問題就是,總有一天會成為大貓
可愛小貓的問題就是,總有一天會成為大貓
在還沒有成為特大貓之前,學會控制拿捏自己的欲望幅度與人格分裂進度,確保其照穩健步調
來慢慢釋放快樂的意識流,使腦內啡在適當時間適度釋放直至死去。
理論上,這樣的人生會穩健快樂的多。
或許該這麼說,欲望與能力,能同步平衡發展的人最幸福。只是很顯然的,這兩
項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
因為這名女演員幾乎沒有任何需要去自殺的理由。
就如同當年大家對張國榮跳樓自殺的反應一樣,一般人無法理解這些人中龍鳳
自殺的動機。
他們明明就是
● 在社會有極高的地位與形象,各方面都幸福圓滿,要什麼有什麼。
●物質條件與感情生活都圓滿,並沒有什麼一定要怎麼做的迫切壓力,例如欠債
● 最辛苦也最有壓力的階段,或是爭議最大的時期都撐過去了,例如張國榮宣告
出櫃,女演員曾經離婚。沒道理現在沒有任何風波反而撐不過去。
一般人會想,如果壓力大就讓自己休息一下就好,何必輕生呢?心情不好可以找
朋友聊天或休假旅遊,怎麼就這麼想不開呢?
一般人會從自已的角度來理解別人的人生,會想說,如果我賺了這麼多錢,如果
我已經這麼有名、這麼成功,我一定更珍惜自已的生命好好的享受,絕對不可能
選擇自殺。
不過如果從這些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的角度來理解他們,或許就會覺得他們的自
殺好像還真的有他們自己言之成理的脈絡。
有一句話說的頗為中肯,「成功的人都有一定的偏執狂」
某方面來說,一個人要成為一個明星,人格特質本來就會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
們可能對自已有更高的要求、或是完美主義、或是有潔廦、或是很容易興奮忘我
的投入戲劇之中,正因為他們不是那麼「正常」所以他們才「成功」,同理可証
,他們的「煩惱」與「思考模式」也不會太「正常」。
正常是相對的,他們的想法也沒有比較好或比較不好。這裡並沒有價值判斷。
而且人如果在很多面向成功,會對那唯一沒有成功的部份更耿耿於懷,那種感覺
就像是,你如果只看到一個彊屍會覺得這個殭屍超級恐佈,但如果你看到一群殭
屍卻反而會有一種搞笑的感覺。
這個世界有很多奇怪的相對比較標準,而每個人因為都是怪人,也就陷入自己這種
相對比較的心魔之中。
紫微科技網的創辦人張盛舒從小就非常會讀書,所有大小考試都難不倒他,就在
順利考上台大的那個暑假,他突然覺得人生變得非常沒有意義,因為一切事情都
太簡單太順利了,他覺得自己非常的沒有存在感,在那段時間他心情非常的消沉
,開始浮現了自殺的念頭,跟一般人的狀況剛好相反,一般人會認為諸事不順才
該自殺,他反而認為諸事太順才正好自殺。
這好像跟打電動一樣,遊戲太難會不想玩,但遊戲太簡單也一樣不想玩,人生這
場遊戲似乎就是控制在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臨界點,人們才會意興昂揚的挑戰下
去。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應該要重新看見自己「平凡」之下的「不平凡」,時代的
日新月異讓我們享受到古代王公貴族也無法享受到的物質生活,想與誰說話可以直
接打手機,古代皇帝最快的遠方通訊還要六百里加急,現代人想出國坐飛機只要
幾個小時,古代皇帝下江南則要籌劃個大半年,還要耽心班師回朝時己經禍起蕭牆
、宮庭兵變,一般人所覺得是好處是優點的面向,在皇帝的眼中,正是缺點與負擔。
同樣的,我們看明星總覺得他們什麼都有,是萬人之上的天之驕子,但仔細從他們的
角度來設身處地,其實他們正在體驗一般人也不想承受的痛苦。
●出了名從此之後會被狗仔隊跟拍
●為了維持形象要做更多的矯飾與偽裝
● 答應拍片簽了約卻臨時心情不好不想拍怎麼辦?會不會被說難搞?
●甲人格好不容易建立的形象,乙人格卻不想繼承怎麼辦?
● 得到社交恐懼症卻又硬要面對大眾怎麼辦?
●突然發現自己面對大眾會恍神會緊張會忘詞怎麼辦?
●突然想過平凡人的生活怎麼辦?
● 目標設得太高,卻發現自己可能無法達成,同時又不甘心怎麼辦?
● 目標設得太低對不起自己,設得太高又累了自己。
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都有屬於自己的比較基準,明星如果拿自己跟
一般人比,當然在某方面可以覺得自我感覺良好,但如果拿自己劣勢的
地方跟一般人比,反而是痛苦異常了。
不過我們一般人倒是都很羨慕這些我們沒辦法體驗的人生,好像別人的人
生都比較好,一定過得比我們快樂一樣。
有一本書叫快樂心理學,它的精華就只有這麼兩條。
「永遠要向下比較,不要向上比較」
「永遠不要誤以為別人過得比我們更快樂」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這種向現實妥協或自我安慰的觀點,他們認為這種念頭只
會使自己的標準下降而且太過消極沒有企圖心。
不過同樣的念頭用另外一種觀點來看又是不同風景。
●人要先肯定自己才能積極的邁向下一步
●明白人生無常不一定會消極,反而能在活在當下的基礎上自強不息。
而且我們可能早就發現,有些幸福,要夠無知夠平凡才能繼續擁有,曾經太「聰明」
太「明星」,太「成功」的人,已經跟這種幸福無緣了。
大家都說童年的生活最快樂,最無憂無慮,但真正的追究起來,沒有人想變回兒童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長大」了,知道了什麼是「成長」,知道了更多的欲望
,明白了更多的「成功」,感受到了更多的「享受」、分裂了更多的「人格」。
當次人格都己經成長茁壯,再叫他們自我閹割已經很困難了。
我們一下子快樂太多,導致接下來的快樂所剩無幾。
我們分裂出來的快樂太多,也間接衍生了無數煩惱,最後我們搞不清楚,我們是在
製造快樂還是在製造煩惱。
可愛小貓的問題就是,總有一天會成為大貓
可愛小貓的問題就是,總有一天會成為大貓
在還沒有成為特大貓之前,學會控制拿捏自己的欲望幅度與人格分裂進度,確保其照穩健步調
來慢慢釋放快樂的意識流,使腦內啡在適當時間適度釋放直至死去。
理論上,這樣的人生會穩健快樂的多。
或許該這麼說,欲望與能力,能同步平衡發展的人最幸福。只是很顯然的,這兩
項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