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最令人詬病與爭議之處,就是有時論文的貢獻者與掛名者名實不相符,一般而言名實不相符會有以
下幾種情況

●真正作實驗與研究的人,掛名的順序排在其他不相關人等後面
●快要畢業的同學,會被要求將畢業論文投稿,實際受益人則是老闆或學弟妹不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有的老闆只是提出一些建議,大部份的苦力都是學生作,結果居然是掛名第一作者
●大家為了滿足畢業點數,只要有人投稿,就拼命外掛,結果一篇研討會論文掛了五六個作者
●買珍珠奶茶與跑腿買便當不曉得為什麼,也會變成研究貢獻

以前的研究生在畢業前,常常會接到這種投稿登出才能畢業的燙手山竽,搞死一堆人,不過我覺得現在的
老闆應該比較不敢作這種事,因為學生萬一抄到別人的論文,恐怕受害的會是自己。

而且有時登出來才會被發現是抄襲,風險其實很大,這也告訴我們儘管地位不同,上下之間還是要有一
定的份際與互相尊重,才能可長可久。

話說回來,學術界也很小,東西是不是自己寫的,其實別人也都心知肚明,為何還要玩這種打腫臉充胖
子、自欺欺人的遊戲,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教育心理學中,把家長與小孩的教養關係分成四種,這其實也有點雷同於研究裡這種學生認養制度,
分別是溫和開明、嚴格專制、溫和專制及
嚴格開明


溫和開明
:簡單來說就是對學生很好,給學生很大的自由度,對學生的要求則比較少

嚴格專制
:對學生很嚴格,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學生,比較沒有同理心,是獨裁的,己所欲、
施於人、雖然很認真的要求學生,但卻不會花時間去關心學生的真正需求與人格特質。

溫和專制
: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平常根本是放牛吃草,可是到了緊要關頭,發現學生的
畢業
論文上面會出現的自己的名字,才突然又專制了起來,這種老闆最恐佈,防不勝防。

嚴格開明:對學生很嚴格,但也給學生很大的自由度,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這樣
被要
求,也能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作研究訓練的意義。

大體來說,嚴格開明被認為是最能讓學生學到最多東西的教養方式,畢竟人有時候是蠻被動的,有時需
要被要求做一些自己本來就覺得該做,但一直沒有動力去做的事,例如考英文檢定這種要求,雖然辛苦
了一些,但畢業後受益無窮,因此有人願意逼我們成長,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最有爭議的我覺得是嚴格而專制的教導方式,有許多老闆相信只要對自己好的,一定對學生好,因
此對學生作了許多不符合學生個人特質的要求,我們站在教學的觀點當然可以說,是學生自己要進來這
研究所的,是學生自己要來選我當指導教授的,當然要以老師的訓練方式為主,只是這樣的結果常常造
成學生最後滿足條件畢業了,也受到了訓練,但這些訓練以後根本派不上用場,學生也不想用,畢竟這
不符合其個人風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浪費彼此時間的。

而為什麼溫和又專制的反而沒那麼有爭議呢?因為這種教授比較不多,畢竟要這樣突然出爾反爾且前後不
一致,沒有怪到某種程度還不行。

而溫和開明的方式其實對學生而言有時反而不好,對於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學生而言,這種自由放
任的方式是最好的,但對於需要被要求才會學習的學生而言,放任最後就會變成放牛吃草,學生也不太
會尊敬放任的老師,說好聽一點是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說難聽一點其實是不想花時間在學生身上,而人
都是敏感的,這小小的差異,我們都感覺得出來。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事都是互相的,上級如果能幫下屬節省時間,下屬就會幫上級增加效能,而下屬
如果對自己要求很高,上級其實也會對其照顧有加,雙方如果有一定默契的話,便能截長補短、資源分享、
諦造共榮雙贏的和諧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