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人格這一系列的文章時,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像
那就是有些「理論」並不是「對的」,但卻很「有用」,儘管事
後証明是錯的,但人們已經「享用」完結果了。
而「有用」的理論,從某種角度來詮釋,就會是「對」的。
因為它會被「討論」,會被「注意」,會被「使用」,而理論只要
有這三個成份,就代表這理論沒死,還好好的活著。
「愚蠢的方法如果被証明有用,就不是愚蠢的方法」
西點軍校的軍規莫非定律這麼告訴我們
有些理論可能是傳說或誤會,像是男女都只各持有一半的靈魂,因此
人們終其一生都要找尋到那命中註定的另一半才是幸福。
結婚的人可能還會想說自己怎麼當初被這種說法給騙了啊?但至少在
熱戀期,這種想像對「當時的人生階段」來說是「對的」,也是「必
要的」。
但對於條件不好,一直找不到配對的人如果還相信這種說法,那不等於
一直自討苦吃嗎?
如果你是以出家修行作為志向的人,這種兩性靈魂互補論當然是要
「絕對否定」
經典中有提到一個男人如果要禁欲,可以修白骨觀,把美女觀想成總有
一天會變成屍體與白骨的樣子,這樣就可以讓自已不被情欲所陷,影響
修為。
但有的人反而愈修白骨觀愈對美色更喜好,因為他發現正是因為美色
不長久,才是難得該把握的東西。
最後師父感嘆:「一旦陷入情網後,縱是白骨也風流」,這些男人沒救
了…
兩性靈魂互補論對於求婚的人必需是真的,因為如果連這種話都說不出
來也不相信,恐怕這段婚姻會很有問題。
「所有的誓言,在當下都是出自至誠」
因此相信對方是自己靈魂伴侶的這種理論,可能不正確,但還是必需給
它存在的空間。(我寫這句話的時候,好像是先否定了再肯定,這樣還是
有價值判斷的意味存在,或許存而不論會更好,可是我不這樣寫,大家
又不知道我想表達什麼,這就是語言詭異之處)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理論有「賞味期限」而且還能「敗部復活」,當然
也有「半死不活」以及「不斷死活」。
我發現自已在做人格切換的時候,也總是發現這種現像,例如我的宗教人
格一現身時,只要是任何俱備神聖意像的概念都很能接受,當下都能很投
入相信,但另一個人格現身時,我立即發現此時的我,又在概念的選項上
叛教改宗了。(但是如果我死後遇到神,我也一定當場向神表達我的效忠,
尤其是我可以確定祂能決定我將來死活的情況下)
人們知道自己有這種「見風轉舵」的特性到底好不好呢?這實在也是見仁
見智,不過我覺得應該會比較好的原因是---至少我們多了一個心情或意
識焦點的選擇與自由度,這從心理調適的角度來看,或著為了建構更強大
的自己,是比較有用的。
缺點可能就是別人會覺得我們腦筋不正常,怎麼立場如此多變,似乎沒有
原則。
我認為對自身多重人格的兼容並蓄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原則,但這其實是
因為我們已經整合了所有人格的矛盾,建構了更堅強有信念的靈活原則,只
要自己心裡有底,知道自已在幹什麼,就能把各種人格的潛力發揮無盡,完
成自己的終極目的。
馬丁路德說了一句話值得深思:「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
這句話我不完全同意,但我想他會這麼說有他的用意與當下的立場存在。
(當然,他這麼說也不代表他會這麼做,口嫌體正直的人實在太多了)
古人對於文天祥與馮道的評價不同
但兩個人都被後世認為是好人,從民主政治的角度來看,馮道的貢獻更大
文天祥對宋朝非常忠誠,為了不事二主而死在獄中讓人感佩景仰。
而馮道則侍奉過五個王朝十三個皇帝,除了「事二主」這件事飽受批評以
外,他為人民做了很多事,使得王朝的更迭不造成人民的動亂痛苦。
(這樣想來,原來他是「文官體制穩定化」最好的代言人)
我提出一堆人格觀點也是如此,我有時覺得自己分析的真對(人總是會陷入
一種自創理論的自high,儘管事後發現根本是謬論),但有時再想又覺得好像
不是那麼的說得通,再比照一些專家學者的文章,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寫的對
但沒有人想聽或是沒辦法應用,那麼寫這些東西要幹嘛。
這也是應用心理學中最有趣的現像
被証明不正確的理論例如血型人格論卻大受歡迎,美國人後來自己發現是錯誤
的理論,居然在日本大受肯定。
而想要說出研究真相的科學數據則沒什麼人想聽。
後來這些自認嚴謹的心理學家也學聰明了,開始研究為什麼大家喜歡相信錯
誤的理論,結果也居然發現很多大眾心理學的錯誤理論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
,而且還很好用。
於是現在的心理學家反而都在研究人們如何「借假修真」,而且也開始學習
使用更聳動有趣的筆觸,讓人們願意相信並傳播正確的科學數據。
(嘿,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量化數據派也被另一派質性深度派認為是不夠科
學)
此外我也發現一種現像,那就是「好聽」但不「嚴謹」的理論比較能激勵人心,
讓人更有勇氣與希望面對未來的挑戰,最後讓一個人成功的機率也比較大,
而「嚴謹」但「沒有感情」、「不帶價值判斷」的理論,雖然有參考價值
,但也確實比較不能讓人燃起行動的火把。
我認為一個明智的人,在防禦狀態時採取「理性」人格傾向為佳,而積極進
攻狀態時,則切換成「感性」人格狀態最好。
因此我自已會在自己身上埋伏兩種系列的人格,一種是客觀嚴謹科學系列人格
,它們可以讓我面對現實,注重細節、方法、佈局、計畫還有努力。
另一種則是主觀樂觀神秘積極的玄學系列,它們讓我靈魂得到滋養,觀念通達從
生前到死後的世界,讓我相信這世上只要有追求最高真善美的信念,什麼事都可
能發生,自己絕對可以創造奇蹟。
當我這樣相信,也讓人這樣相信時,主觀的想像就在客觀的真實世界創造了奇蹟。
這兩種系列的人格在必要時必需作切換,切換的好可以說是人生處處逢源,也處
處帶給人希望信心與正面影響力。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這種情況下變成一種美德,因為見人對人說好話才讓人
變好人,而見鬼對鬼說好話則讓鬼變好鬼。
人格切換的意義也正在於此,讓不同的理論各自流向會好好善用他們的人格那裡去。
,就能發揮自己這個小人國的最大潛力。
也請記得不要忘了自己的最高宗旨,並能不斷反省與檢証自已最高信念的意義。
希望我這一系列人格理論的偏見對大家有用,這是我衷心的期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