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續之前提到的怪異人格,其實每個人也因為都很怪異,因此會莫明其妙的俱備屬於自己
這種獨特人格的超能力。
去年美國有一本書很有名,叫做「掃描一族」,意思是說有一種人因為對任何事物都很有
興趣,注意力會變得很「掃描」,沒辦法讓自己長時間深入一個領域太久,久而久之,這
種人無法選擇工作(因為什麼工作都想做做看)、不知道自已的專長(因為有太多興趣與專長)
、然後沒辦法為自己的人生做定位(不同的人生都很想體驗)。
通常這種人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境,尤其是周遭人士似乎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職業或歸
屬時。
這本書很受到眾多讀者的肯定,因為這本書把他們以前一直想說但卻不知道怎麼說的想法
說出來了,沒想到居然有人懂自己這種怪人的獨特思路。
我認為,其實這根本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困擾。
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怪人。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怪人以及這些怪人的「超能力」
以我自己為例,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境某方面算是一種異能,因為我發現
居然身邊的人很少有這種經驗與能力。
●另外有一個朋友有看出明星會不會紅與紅多久的綜藝經紀人異能
●有人天生就是搞笑天才,不說話也很好笑,還是屬於自己風格的獨特搞笑。
●有的朋友很會帶人去爬山,而且哩程再遠居然都不會迷路。
●有同學很會辦活動,但卻沒什麼領導能力,想必他很理解什麼叫做服務代替領導。
●有朋友很會放屁,有這種朋友可以隔絕很多不必要的人際打擾,前提是自已有鼻塞
●有的人特別會畫人體,但畫建築物或透視體就變得很低能
●有的人特別會照顧別人,只要在他旁邊就會忍不住佔他便宜。
怪異人格造成怪異能力的詭異分佈,搞得這些人一直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專長、熱情與
核心價值何在。
其實這個時代某種程度上已經把以往「工作」的定義重新解構,社會上的專業也愈來
愈細密多元,以往找不到坑的蘿蔔,現在都有地方可以塞了,不過也有更多的工作被
機器人與電腦取代,形成了人浮於事與事浮於人的雙重困境。
很多專業的工作找不到足夠的專業人才來做
很多專業的人又找不到滿意且適格的工作可做
產業的變化太快,導致一個人被正規教育體系訓練出來之後,總是會發現職場現狀跟
當初就讀時的預期差別太大,現在一堆碩士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拼命往窄路去擠的
結果,辛苦的代價換來的卻是更辛苦。
於是能夠活用的「人格異能」就比沒辦法活用的「專業知識」更重要了。
在說明如何活用自己的人格異能時,我簡單解釋一下為何怪人是怎麼變成怪人的。
●表面上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正常人的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常態分佈
●而每一個次級團體也會形成自己的常態分佈,例如本來一個學校有強中弱勢三種人
平均分配給每個班級後,一樣出現強中弱勢三種階層分佈。
●一開始是「絕對客觀」的差異造成優勝劣敗與喜好厭惡的差別,到後來莫明其妙會
變成「相對主觀」來決定每個人幸福滿意感。
(例如學業最好的成為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學業最差的跑去創業最後卻成為董事長
,當然,反過來也成立。而這些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表面上的「絕對客觀」背後
,是一連串更有力量且效果更直接的「相對主觀」。
●每個人會在自己的次級團體極力爭取跟別人不一樣的角色,久而久之人格特異開始
受不同的現像場異化。
●異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叫成長異化,每個人其實有專屬於自己的心靈成長歷程,如果兩個人目前的成
長期是同步的,那麼就會覺得雙方很有默契,但一旦出現不同步,雙方會發現彼此在
一起其實是美麗的誤會,當然,要不要延續這美麗的誤會就看雙方等待同步的努力與
耐性而定。
第二種叫新舊異化,每個人都有獵奇的傾向,不管再好的東西,只要重複到成為平凡,
就不那麼重視與注意了,會想要嘗試新鮮感,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對於非常明確
的真理大家是沒有興趣的,就是有點新鮮、有點懸疑,有點神秘的真理大家就會很注
意。
第三種叫學習異化,一個人如果要學習,通常會學一些以往沒學過的東西,但新的東
西不一定比舊的好,於是品味有可能變差,變怪,最後分不清楚好與壞的差別,當然
我們也可以說這種人的境界已經超出好壞之外。
第四種叫語言異化,每個人「真正」的想法其實比較像是「夢」,天馬行空又莫明其
妙,人通常在把話說出來的當下才知道自已明白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說話其實
是一種把無邏輯無順序的夢意識轉化為有系統有邏輯的線性邏輯,重點來了,這個「
轉化」會把很多對這個人重要的東西過濾掉,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把對當下「不必要」
的瑣碎思想過濾掉,只為了讓自己能當下適應身處的這個「現像場」。
例如假設現在你在公司,你就不可能容許自己內在痛恨公司體制的各種思緒一直跑出來
,而你的腦袋與邏輯思考也很聰明,會自動幫你將內在的情緒「轉化」為「大家」與「
自已」當下都可以接受的「語言意識」。大部份的人也都被語言的詮釋給「異化」了,
有的人你還可以指定「人格」給他,因為他其實自己一直也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格。
告訴大家一個很關鍵的概念
知道自已是什麼人格的人,其實他誤會自己了。
而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格的人,其實也誤會了。
有時看一些心理學的文章都會想,這些文章理論分析的真好,但為什麼那麼難以應用
呢?
●看了星座的書,結果發現連朋友的星座都猜不準
●看了手相的書,發現說的最準的就是自己覺得最模擬兩可的
●看了市面上人格的書,發現怎麼大部份的人都在「例外」或「綜合」這一欄
●看了FBI猜心術或測謊術的書,發現其實很會說謊跟完全不說謊看起來是一樣的
●看了有錢人想的不一樣的書,只確定自已的錢有一部份已經貢獻給了寫這本書的人
●看了成功學的一本書,發現原來「這樣做」才會成功,但看了更多「成功學」的書就
發現「這樣做」也可以成功」(也就是說成功的方法不只多元,還彼此矛盾,不過不顧
一切的偏執與堅持倒是其成功方程式的共同因素)
最後我發現一個觀念可以解釋以上所有的現像
那就是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怪人」。
所謂的欣賞與肯定常常是一場怪人與怪人之間美麗的「誤會」。
「什麼都沒說感覺就像是什麼都說了」
還有我們不知為何的就「以為大家都這麼以為」以及「以為專家都這麼以為」。
以上聽起來像是一堆聽起來莞爾有趣的格言癈話,但其實這些觀念轉化一下,
可以成為我們人生很好用的觀念與看法。
●因為眾人皆怪,所以我們對他人與自己最好的態度就是不亢不卑。
●因為「專家只是讓大家以為他是專家」所以「你也可以是專家」
●因為「人生一直是一種美麗的誤會」所以成亦欣然、敗亦可喜
●因為「只要「怪」到底,就會有力量」,所以我們要堅持我們的熱情與信念
●因為「人格」會出現四種異化,所以我們不應該被原有的人格框架框限住,而
更能體諒別人與觀察自已。
●因為「人格會凝固,也會解離」因此我們要懂得迴避或應用凝固的人格,同時
建構與解構「靈活可解組」的人格。
●因為「語言」定義「成功」與「失敗」,因此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語言背後的
「主體」心靈結構,而不是被語言所形容的「客體」現像。
以上心法如能靈活應用,你將可以解放你的異能,除非你自已覺得不需要或是還
蠻滿意現在的人格模組。
給人幸福有兩種進路:
教對方改變,也確實使對方改變。
讓對方發現其實自己不需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