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出現血便而在最近去醫院看診,醫生決定幫我作胃鏡檢查
聽到照胃鏡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害怕,因為聽說照胃鏡很痛
我後來是這麼想的,早知道就不要知道照胃鏡很痛這個訊息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會痛到時候就痛了,而且也只會痛一下子,但現在提早知道反而會一直
耽心到時候會很痛,那就是痛很久了。
話說回來,聽到要照胃鏡還是會覺得蠻恐怖的,醫生的表情又看起來很神秘,讓我一直懷疑
是不是很嚴重,萬一是胃癌怎麼辦?
最近也聽到一些朋友罹患癌症的消息,一時讓我懷疑癌症會不會傳染,搞得我心很毛
如同莎翁的經典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 is a question」一樣,我也在想
「要不要緊張與恐懼,是一個問題」
怎麼說呢? 結果目前雖然是未知的,但提前預想最壞的情況可以幫助我們預先準備死亡
,去思考當死神臨在於當前,自已到底該保持什麼心態。
人當然是怕死的,但到底害怕的是死亡的什麼,一時之間我覺得自已也不太明白
這份好奇心讓我覺得死亡或許是一種未知的享受(有時候人只能樂觀的強迫自已這麼想了)
趁這個生死未卜,病情未明的當下,練習一下死亡倒也蠻不錯的
我想了一下,人害怕死亡的最終極意識到底是什麼呢?怎麼想就比較不會害怕呢?
歸納有下
●害怕與親人或朋友離開 ------ 其實早就離開了,因為沒有人會一直想著另一個人的
●害怕死後的下場 -------死後的事情還不確定,當下至少要讓自已是快樂的,不然萬一到時沒那麼
慘,不就白耽心一場?
●害怕不存在與虛無 ------- 這倒是邏輯無法解決的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不存在的人是不會知道
自已不存在的
●害怕死亡的聯想,如喪禮、鬼、黑暗、棺材、親人傷心欲絕等等
-------這就是由外部所施加的故事與詮釋了,一個人自已不覺得可憐,但會因
為別人說我們可憐,我們就好像開始覺得自已可憐。
●害怕努力爭取來的所有消失了 ----------擁有一件事物只是自已的一種想像,因此只要放棄這種想像就好
綜合以上對死亡的想法,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觀點
那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人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心裡面應該要有一種對自身安全感與未來處境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平常就要
培養的,因為一旦自已沒有這種絕對的信心,任何一個好像讓我們可以痛苦的理由都可以讓我們覺得自
已正在受極大的痛苦,而痛苦的來源與本質卻只是因為自已早就預設好自已該痛苦的緣故。
一真一切真,人如果可以「完全自我感覺良好」,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最實在的修行境界,因為我們其
實知道,快樂與悲傷的本質不來自於外在,而來自於內心對外在的認知與認定。
而這種自在的認定,需要練習,需要培養,需要勇氣,還有一顆平靜不假外求的心。
後來照胃鏡証明我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但已做過嚴重想像的我,心境已經不一樣了…
- Feb 21 Mon 2011 23:47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請把握機會多做死亡的練習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