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作過生涯規畫的演講

演講後有學生來問我關於一些自身人生職涯選擇與規畫的問題

我發現這種問題如果隨便回答會很精采,也能博得滿堂采,可以成為一場漂亮
的演出

但一旦要認真回答時 ,就會發現根本很難給對方什麼建議

為什麼呢?

因為有以下的可能

●可能這名學生還不了解自己,所以他目前的困擾與問題都不是他真正的問題
  (自已是了解不完的,還常常是實踐完後才回頭發現自己是這個樣子,但知道
   自己是這個樣子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嗎?改不改變,都可以看我們給自己什麼
   理由,例如不想變時就對自已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我的特質、英雄本色
   ,而想改變時就會說---有改變才會進步)

●我們給別人建議的背後,其實就已經隱藏並預設了我們的價值觀,表面上是
  為對方好,其實仔細分析下來都有自已偏見的主觀引導在裡面。

●可是我們又不能因此不給建議,於是只好提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然後不知道怎
  麼套用在自已身上的老生常談。

●也或許對方並不是要什麼終極的答案,他只是希望我們給一些讓他可以在目
  前先抓到來用實踐的看法與意見,有一個東西可以依歸就好,因此其實也不
  需要想太多,生命會自已找到出路。

●因為萬事本空,事情成就的原因也可能跟方法或進路無關,純綷是一個人自
  已有了信念(或者說是偏執)然後不斷去追求之後,開始影響別人而連帶產生的
  後續收獲與價值,因此我們只要給對方信心,讓他相信自己會成功即可。

●有時候我們給的建議對這個人現在有用,但後來這個建議成了一種偏執,反
  而構成他無法突破且掉入陷阱的魔咒,此時便需要先破後立、再破再立,如
  此巡環往復的結果,就是什麼建議都有用,但也都沒用。

●也或許我們根本不用替對方耽心這件事,因為他們自已會去體驗、去經歷,然
  後自已給自已一個自圓其說的答案,畢竟要不要聽別人的建議,其實還是對方
  自己決定的,因此也沒有我們給建議這件事,其實他一直都在聽自己的建議,
  只是裝作是聽了我們的建議。

●這樣一路探討下來,我只看到心的變化是矛盾無常,無有定議,但這一點也
  很重要,讓一個人看到自己的三心二意,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與啟發。

再把這件事反過來看

一個人如果從頭到尾都很確定自已要的是什麼,而且能夠不斷補充自已面對障礙
還能甘之如飴的熱情。

那麼,這個人在已經實現自我承諾的定義下,就能被稱之為成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