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皆是設計的強國,德國、法國、義大利都有其名聞瑕耳
的設計實力,而通常最好的設計,一般也被認知為歐洲風格的設
計,便是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
極簡主義就像是古代形容聖人的境界常說的
「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看起來很簡單的設計,沒有華麗繁複的妝飾,卻能直指人心,活用
無窮,使用這樣的設計品,很自然、很實惠、會很習慣一直用它,
而且這種設計很容易轉化為一種環保、節能省碳又有美學深厚意義
的通用設計。
在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原則中,我發現也有這樣一句極簡的心法
那就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與「活在當下」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這句話是古代禪宗三祖在他的修行心得悟道代表
作---「信心銘」中最關鍵的一句話,用這個觀念來印証很多概念,我
們會發現,居然可以產生一理通萬理徹的效用。
這句話看來簡單,但卻含括了一個人從行為處世的安身立命到實際面對
生活困難而尋求解決問題的心法。
活在當下是指我們應該在當下的這一刻,就感到充實滿足感恩與快樂。
而唯嫌揀擇則是活在當下另一面的補充,意思就是,我們不要再去尋
求比這個當下更好更快樂的事情來填充自己的欲望了。
因為當我們認知到有比當下更急著去做的事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動了
,這一動會出現兩種效應,一是開始不安於自已的本位,並開始對現
在自己的處境感到不耐與厭煩,心思已經跑去追尋那自己以為更好的
追求中。
二則是這一動就會使自己產生一種行為心理的後效強化,開始會否定
這個當下的美好,而不能完全受用這個當下所給予我們的禮物。
但以上這個概念不是否定一個人積極向上、追求更美好的念頭,而是
避免一個人為了追求自己所以為的更好,而失去了神聖的臨在
這句話有這麼好用嗎?請聽我靜靜解析。
例如學術研究是一種長期不斷投入且不一定有美好回報的過程,偶而在
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讓人振奮的成果,但研究者絕不能為了這些成
果而動心,因為一旦動心了,將來在花了同樣時間心血下還未得到同樣
成果時,便會心浮氣燥、動起歪腦筋,小者如歪曲實驗數據,大者如捏
造研究成果。而如此短小淺薄的心態,也不容易真正研究出大格局,大
應用的實際成果。
唯嫌揀擇這句話很有意思,它的意思是跟活在當下互相呼應的,但又不
是完全一致。它們二者也是一種相依又相礙的關係。
因為活在每個當下的不揀擇,就是平等的對待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是
無聊、痛苦、快樂、興奮,我們都靜靜的與它相處,並靜靜的品味它,很
多人會直覺的認為人生應該逃避痛苦,選擇快樂,但是他們卻沒發現,逃
避痛苦這個行為本身,就讓自已不快樂了,當他在逃避這個念頭一出
現的剎那,就等於否定了目前當下的臨在。
而選擇快樂本身,也會讓人更接近痛苦,人如果看清自已的意識流,就會
知道自己是無法選擇自已在某個時間點一定呈現什麼情緒的,問自己就知
道了,假設一個人總是可以知道自已在想什麼,而且能確定自已的情緒一
定能自我控制的話,那麼,這個人還會有「靈感」嗎?,還會有讓自已感
動、興奮、快樂的不預期新鮮感與張力嗎?
很多人都幻想著當自已財務自由或取得某個資歷與學位後再來品味人生,
這種人的個性應該是那種吃飯會把好吃的東西放在最後吃的那種吧。
這種作法是先苦後甘,漸入佳境,這樣當然也不錯,只是啊,人們如果愈期
待以後的東西會更好吃,就會愈覺得現在正入口的東西很難吃。
時下很多人已經有一種身體在工作,心理就已經退休的心境了,這不是說上班
的時候摸魚打混,而是他們己經把工作的過程中視為生命的享受,把生活的壓
力視為一種自我挑戰的心理遊戲,把人生的精華平均分佈給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他們並不會作一種現在辛苦一點,以後好好享受的大夢,因為他們知道,未
來的事很難說,而且我活在當下也樂在工作,既能養家活口,也能身心輕盈,
銀行帳戶的數字與自已內在的自由心靈,其實並不相關。
痛苦也是可以享受的,悲傷,沮喪都是一種人生的況味,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應
當直接無條件的接受宇宙對我們的安排,我們就不會有一種逃避的心,一種不
耐煩的心,一種只想抄捷徑而破壞了整體人生戰略規畫的心。
這種心境,表面上好像是一種教人無欲則剛隨遇而安的自我安慰與催眠,但大
家再思考一下,這會是一個人邁向成功最好也最科學的態度。
佛法中教大家無欲則剛,表面上看來是消極的禁制欲望,但從積極面的角度來
看,無欲很可能是真正的大欲,試想,一個人沒有什麼一定要滿足的欲望,某
方面其實就代表這個人已經是很豊盛的,是不缺乏的,因為他夠多,所以他無
所求,因為他心境寬闊,所以他格局遠大,能作無上佈施。
而這樣的心境會自然而然召喚豊盛,於是那無所求的人,居然也就成為一個什
麼都得到的人
(反過來說,一個人一旦無所求,得不得到也無所謂了,這個無求的概念太重要
了,因為它背後還有隱藏的意思,一是指一個人擁有自己的心智其實就是最
大的擁有,另一個意思是無所求與全得到,在心境滿足的質化意義上,其實沒
有差別)
而一個人有了無所求的心境後,就更適合進行理念與幸福觀念的推廣了。
◎這種心境用在投資上比較容易獲利,因為一直執行內在的投資紀律,不容易
高買低賣,隨著市場的風聲而被養套殺
◎這種心境用在長期準備考試,或是完成長期目標上最沒有副作用,不會有追求
成功過程中的瘋狂心態,也不會有得不到成功的失落感。
◎用來追求自已心儀的愛人,表現才會自然,才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感覺,因為
我們無所求,本來就沒有需要特別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於是我們有愛對方的
熱情,但也能理解對方並沒有一定要接受的義務,我們就做我們應該做的,被
接受很好,不被愛也很自在,我們總是會有自已的本格莊嚴,我們只是讓對方
看到我們好的一面,就算對方沒看到,幽蘭也不會因此就沒有了自己的芳香,
沒有對方自已一個人也很好,有了對方更好,只因為有人跟我們一起分享自已
也可以產出的快樂。
◎這種心境能用來同時求真求善與求美,不會因為短視近利與偏向特定價值的
選擇,捨棄自已的原則、迷失了中道。
◎這種心態不會進入後效強化與被制約的錯誤心理循環,會開始發現時間的秘密
以及因果關係其實並不存在的無上玄機。
同時這個活在當下,不揀擇的心態,是建立在我們的原則與理念上的
一個人的原則與理念其實我們不敢說自己一定是正確無誤的,因為世上有太多邪
惡的事,當初都是從美好的信念衍生出來的,因此只論証結果的話,很容易陷入
手段選擇的迷思。
可是這種在過程中就快樂,在進行過程中寓結果於過程中的成功行進,會出現一種自
我矯正,自我協調的效果,讓一切事物自然的水到渠成,同時也容易在刻意不影響別
人的情況下,讓彼此相互成就。
這個心法可以衍生出實現人生理想的各種好的觀念,同時我們也會看到每個好的觀念
背後都有這個心法的影子
結果就是開始
而每一個開始就是每一個現在
而每一個現在都是你能掌握的
而每一個你能掌握的部份你都要開心
而你都開心的作了,本身就是最大的報酬
只因為作完事與成功與否並無因果關係
同時道德上的滿足也能讓自己心無罣礙
那最甜美的果實,是從時間序列的超越中產生出來
這是一種感覺,一種頻率,一種能呼喚出大我的簡單心法,而且因為觀念簡單
實踐容易,因此不造成內心處理器的大量負載(overloading),簡單的沿著這條奧妙
的心靈小徑順流而下,不刻意造作,也就跟著流到了那心靈的美妙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