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把工作視為工作,是我們給自已最大的錯誤暗示。因為,一旦將
工作視為工作,等於是暗示自己無法樂在其中了,而如果把工作
與休息分隔成兩個觀念,那也等於預設工作就無法休息。

好像是在說,人在工作中,就不能有心靈或身體上的休息,如果
說勞動也是在動,運動也是在動,與其說是因為動作不同,還不
如說是心念因為無法自由,不能靈活運作,才無法讓勞動在當下
昇華為有益於身心靈的運動。

而對於那些極有成就的人而言,旁人看起來覺得好像很辛苦,怎
麼一直在工作,有的人還會阿Q的這麼想,有錢人真笨,不曉得人
生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生活品質。

但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沒有生活品質?這些能夠創造金錢的人或許
早就認為,其實自己根本沒有在工作,只是一直在做自已想做的事。

當然,我們會說,這不是一種自我催眠嗎?

沒錯,如果人可以把一件不想做的事自我催眠到想做,樂意做,那
麼這個人就算是自我催眠,難道有什麼不好嗎?。

金錢也是如此,真正的有錢人並不把錢當作錢,這意思並不是說他
們不愛錢,而是他們知道錢是一種會流動的東西,重點在於流動的
形式與過程中展現的意義,而不只是一些數字,這樣說好了,與其
說金錢是一種金流,還不如說金錢是一種豊盛的概念,是一種飽滿
的、伴隨著價值與愛的流動。

一般人對於錢會有一種直覺的預設,那就是錢是有限的,就像是資
源與權位都是有限的一樣,而因為資源有限,因此一定要透過競爭
、智取或豪奪的方式來得到,或者一定是要透過相當的體力與心力
才有獲得取得資源的機會與資格。

對金錢有著同樣的觀念就會對工作也產生同樣的觀念。

●因為金錢與資源有限,所以好工作也是有限
●因為好工作有限,所以一定要有某種能力與實力才可以得到這工作
●而要有某種能力與實力,一定要很辛苦的學習與付出
●會賺錢的工作必定是辛苦或需要付出大量心力,不然就是靠欺騙與投機才能獲得
●而不能賺大錢的工作相對一定輕鬆,想要有好的生活品質就沒辦法賺大錢
●如果大家都當會讀書的白領工作者,那誰要來當種田的農人,挖馬路的工人

以上的觀念,其實都是自我限制的自証預言。
 

未來是一個「三樂」時代,也就是「樂活」、「樂齡」、與「樂育」的時代

●樂活--工作即休閒,樂在工作同時也樂在休閒

●樂齡-少子高齡化,大家更重視生命的品質與終生學習、自我成長

●樂育-學習模式會更為快樂,重視興趣的啟發以及使用更友善的學習工具,例如
  玩具、遊戲、魔術、網路多媒體互動教材、博物館教育。

在這種趨勢下,本來工作與金錢的取得與流通,就不一定要苦來苦去,好像我辛
苦的工作才能得到你心不甘情不願的給我錢,於是我愈工作臉愈臭,東西也就愈作
愈爛,既沒有品質也沒有靈魂,客戶也就愈不想消費。

觀念一點就通

工作不應該是痛苦的

會痛的不要作,有遲疑莫遵行。

有誰逼你一定要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的工作嗎?仔細想想,預設別人會害自己
不讓自已好過的這種心態,不就一直是自已的自我暗示與投射嗎?

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為別人創造價值,然後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得到了別人
的真心回饋,於是這個人就更認真也更有興致的去研發並創造更好的附加價
值,別人也就更樂意接受這些東西並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然後在這過程中
產生一種附帶的副作用,便是這個人有更好的收入與支援,同時充滿了愛,讓
此人願意投入更有價值的創造,這才是金流真正的核心要義。

而在使這道金流自主流動且運作自如的迴圈與循環當中,本來就沒有必要
加入一些負面想像與錯誤預設的合理性,也沒有「辛苦工作」與「痛苦」
的存在必要性。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忍是手段,不是目的

而好的工作與需要忍受這件事根本毫不相干

這個世界為什麼說是幻像,那是因為,我們被一連串的錯誤暗示催眠了,居
然也就相信了這些仔細分析後並不真實的觀念。



「這世界是虛幻的,只是看起來維持很久」 -- 愛因斯坦如是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