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中午,我又作夢了

作夢對於我而言,究竟是娛樂或是啟發,有時我也不儘可知。

那也要看我如何詮釋它才行,經驗是中性的,沒有價值判斷的,但人需要一些理由
,需要去說些什麼,需要去應用,因此會在事後給它一些詮釋與理由。

彼此完全不認識的兩個朋友,跟我回到我家

他們就這樣跟在我的背後,身為主人,當然要先開各個房間的門,以在隨後介紹
朋友進來後稍微導覽。

只是每次我愈走進房子內部,漸次開了門之後,一回頭,朋友就多了一個

又不是一二三木頭人,搞什麼增殖啊?

不過當下的我覺得奇怪,卻又還沒懷疑自己已然進入夢境之中。

直到我開了最後一道門,一道打開之後可以看到戶外的後門,這才如釋重負,豁然開朗


因為剛進家門時還是中午,打開後門時卻已經是晚上了。

打開家中後門的剎那,因為毛玻離與天色的關係,此時呈現一片模糊,只能感知是色塊
於是我再向右拉開這層落地窗的毛玻璃,景物果然更顯清澄
景物的清澄其實是我的認知可以決定的,但我卻不能夠隨心所欲的這麼做,因為我的心理
機制已經接受了----「就是要移開毛玻璃,我才能看得更清楚的」的這個流程。

這也告訴了我們人生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所謂的自信與成功,必需經過自己內在能夠接受
的流程與歷史感,我們才會相信自已「真的」成功或「真的」有自信的踏實感。

但實際上,真正的智者可以捨棄每件事都要自己去親自經驗的無謂預設,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有
抓到事物的本質與內心制約的框架。

這也是為何開悟的人還是要不斷的修行,正如同我與玻璃一樣,我知道自己就可以使情境更澄
明,但我還是無法否決自已必需透過「客體歷程」來解銷「主體感受」的習慣與制約性。

我總計移了四層玻璃,才真正的打開後門,而景色的明亮、新鮮與唯美,實在也是我所始料而未及

我為何要開了四次才真正的打開?打開之後為何景色就變的如此鮮明,與初印象比之不可同日而語
都是值得思索的公案。


察覺此時此地情境的荒謬,自然也就明了當下處境的實相。


問題是,我該怎麼做?

我有三個選擇


● 既然知道這是自己的夢境,那麼就趕快讓自己醒來,脫離它吧?
● 既然知道自己在夢中,而且還俱備控制它的能力,我何不儘情享受?
●既然知道自己在夢中,乾脆就做個實驗吧,看看夢境中的物理法則與真實世界的物理法則有何不同?


記得第一次知道自已俱備醒覺夢能力時,是蠻害怕的,因此強力打著夢中意生身的我的頭,希望趕快離
開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結果打頭打了半天,離不開,反而更使夢境顯得逼真異常

這似乎暗示了一件事,我們面對痛苦千萬不要只想著逃避,這將會使痛苦更加真實。

有了更多次醒覺夢的經驗後,我開始做起了各項實驗,仔細想想,我還真有研究精神,如果說一個人的第
一個作品就隱然代表了這個人潛意識的精華的話,那對事物的好奇心與研究心,就相當的說明了我在這個
世上的特質。

●首先是研究夢境界與物理界味覺的差異,實驗樣本有牛舌餅、芒果與雞腿
  研究結果:通常夢境中的食物味道會比較淡,但還是一樣好吃,不過吃的時候不能一直想它的味道,而是在
看到的一瞬間假裝自己可以吃出它的味道,因 為你一觀察,它就退去,中立認知有消退主觀覺受的能力。

這也似乎暗示了一件事,人們會覺得一件事物是「真實」的,通常都是一剎那間的「捕捉」,然後
就此認定其為真實,但如果肯再用心的思索它的各種成因,就會發現,它實在是虛無的,依他起的,沒有
明確自性的。

所謂的情欲不就是這樣嗎?我們捕捉了那一瞬間的感動,然後透過想像對它加以加油添醋,接著我們不允許
別人或自己對這件事做過度的質疑與反問以滿足我們被這件事感動並希望它能持續的「事實」。

●接下來研究的是,是否夢境有多種層次

研究結果:是的,有多種層次,有的夢境真到無法否認,且無法脫身,有的夢境只要一察覺它的荒謬,便立即
淡化消失,然後開始轉場。許多人說自己的夢境不真,因此懷疑別人的夢都是自已虛構的,那便是因為他們
不曉得夢境的層次有多種,而他們也無法自由來去的關係。

●接下來研究的是,是否夢境能與我們自己對話

研究結果: 是的,因為夢境雖然說基本上是自已一個人在自己主觀世界的倘佯,但人不要忘記,自已本身就是
一個多重微人格的組合體,我們的主要人格在夢中是會受到次要人格的挑戰的,而這也自然我們就無法任意
控制並預知夢境他人的反應了。

「你是誰,你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我對著他說
「搞笑哦,我是你,我當然知道你在想什麼?」他說
「可是既然你是我,為什麼我不知道你居然知道我在想什麼?」我又問
「你可以選擇知道,也可以選擇不知道,也或許你無法選擇知不知道,而這正是人世的最大秘密」他說

靠北,不要說出這麼深奧,連我這個夢境主人都聽不懂的話啦!

●接下來研究的是,是否一個人能自在的控制夢境

研究結果:是可以的

這跟催眠的原理很像
●首先相信自已做得到,而且能愈做愈順手,並需透過某種情緒作為發動器,我解釋這個為「控制下的愚行」
,因為我們的認知知道真相,會阻止我們做這種無謂的「創造」,但是我們的感性寧願沉醉在夢裡,它打算
使虛假的成真,於是「情緒加上感性與相信自己可以這麼做的力量」勝過了分析、認知與觀察的力道,某個
虛擬實境也就成形了。

不過我覺得每次虛擬出來的東西都沒辦法完全的順乎我的心意,例如我在夢裡所產出的人,基本上都會有點變
型,長的跟理想中的人不太一樣,建築物也是如此,明明想要蓋的是高樓大廈,最後產出的卻是三樓透天,這
可能是因為,回想的愈仔細,所分出去的心力就愈大,因此意念的專注力就無法集中在當下,於是導致無法完
全的隨心所欲。

●除了味覺以外,聽覺、觸覺、嗅覺的各種夢境實驗,我也都作過了,夢境的擬態能力很強,怎麼說呢?例如我
們摸地板時,因為手指真的碰到地板,並透過神經傳達到腦部,然後透過腦部來解釋我們摸到的感覺,而夢境
中我們可以在「知覺」自己摸到地板時,直接召喚「腦海裡已經成形的那種感覺」,於是也就構成了我們確實
可以在夢境中感受現實中所有覺受的可能。

台大校長所作過的超能力實驗中,有透過耳朵識字的實驗,我覺得它背後的原理與夢境這種召喚「所需能力與
感覺」的機制隱然相關,意思是說,我們現實中誤以為自已的眼睛必需透過視網膜、眼神經、下視丘、等流程
才能「看到」東西,而耳朵沒有這些「功能性用具」怎麼可能看到東西?

但別忘了,這些工具只是浮塵根,它們只是用,不是體,而心是勝義根,可以決定怎麼「用」,如何「用」,
要不要「用」,因此當它將視覺的機制指定給耳朵時,耳朵一樣能替代眼睛作視覺的工具,當然,顯現在大腦
中的影像便不是透過視覺系統,而是類似天眼通的大腦感應顯相系統。


觀乎夢境,再來觀察人生,一件事物的真實與否,與我們是否要質疑它,確認它,享受它,否証它,息息相關。

而別人對一件事的認知與確認,同時也是會影響我們。

股市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其實不是你一個人能決定的吧,當然,如果你是大戶,說的話有份量,股市也就是
你能決定的。

因此我們也才會說,所有的理論都有「雙向証成」的可能,邏輯上「a可以是a, 也可以是非a」可以成立的原因

數學上「a可以是a, 也可以是非a」是無法成立的,但我們沒有必要執著在這點上,因為我們活在的是真實的世
界,不是數學的世界。

而真實世界的真正狀態是,「說是真相,即非真相,名為真相」


而這或許也是我們會說「空能制有,萬法唯識」的最大原因之所在。


退後,退後,不斷的退後,結果竟然就到了最前方的位置

不知,不知,不知的極致,結果也就竟然成為了全知。



是故老子曰,「為學日增,為道日損」誠不誣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