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聽到一個消息
有一個學妹今天過世了
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在住處香消玉殞
在過年前發生此意外
可想而知,將帶給家人極大的悲痛

據說因一氧化碳過世的人
臉孔紅通通的
氣色反而會比平常還好
會給人一種安詳的感覺


由於一氧化碳中毒看起來像是沒有痛苦就走了
這或許是許多人會選擇燒炭自殺的原因

不過,這搞不好也只是假相
就像鬼壓床一樣
明明很恐慌很緊張很害怕想要掙脫
但身體還是一樣動彈不得

沒有人知道斷氣那一剎那當事者的感覺

死掉的人無法告訴我們
而會活著回來告訴我們的人又不算死掉

所以…還是無解

認真探究起來
「死亡」比較算是一種「概念」與「想像」
因為沒有人可以真正進入死亡
不是死亡存在,就是人還存在
這兩者其實無法並存

(嚴格來說死亡本身不可怕,因為如果人死了,不會發現自已死亡這件事
而知道自已死亡的人,其實也還算活著)

因此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其實在於我們對死亡的想像

而這想像有三種
一種是死後搞不好會下地獄受苦
一種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充滿了不確定感
一種則是死了就永遠消失了,這個會思考會感受的我,從此不見了


這三種都很恐佈

不過如果反過來想

如果會下地獄,那麼就代表不會消失,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也可能超久的…說到這裡我就覺得那些即將被正法而在死前宣稱二十年
後又是一條好漢的惡棍很好笑,因為如果他真的覺得死後還有輪迴,他怎
麼可能還有臉相信自已二十年後就有機會再回來…)

如果死了就消失,那還好,至少不用下地獄
如果死了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那這樣也算是一種「歷險」

只是一般要死的人通常不會這麼想的那麼樂觀
他們會一邊覺得自已可能會下地獄
一邊則可能會永遠消失
一邊則會不斷的掙扎

而有時事物本身還沒那麼痛苦,倒是掙扎才使當事者更痛苦

如果說死後會下地獄,那麼至少受苦完還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而如果說我們害怕消失,被世界所遺忘,那麼我們或許該問現在的自已

「其實活著的時候也沒有被世界所記得吧?…」

有的人怕的是從此離開了世界

「不過其實每個人終其一生,是一直活在自已的世界居多」

有的人是怕離開了親人與愛人

「親人如果是快死了才會覺得珍惜,那就代表平常都沒有在珍惜,這個
人一堆該做的事、該說的話,其實還沒說,還沒做,那也沒啥好抱怨的…」

有的人是覺得自已孤單的離開人世很可憐


「反正最後大家都死了,只是先走與晚走的差別」

有的人是死的時候身無分文、貧窮潦倒,所以別人覺得他很悲哀

「死的人本身並不知道,如果會悲哀也是因為人從某種價值觀的角度來看
才會覺得悲哀,但這一種「視角」,其實還不是「想像」與「模擬」出來
的嗎?」


有的人是怕自已被人遺忘了…


「被遺忘這件事的前提是其他人都在,自已不在了才成立,而如果最後大家都
不存在,也沒有被遺忘的問題」

看過百年孤寂這本書的人,相信可以很容易體會我在說什麼。


所以,其實,我們害怕的應該是

失去這個能思考與能感受的自已
話說回來
這個能思考的自已常常也不是快樂的


這樣想了一下,死亡這個概念,好像開始變的異質化了,可以開始對它有不同的認知

此外,催眠自已死後一定會到天堂的效果也很好(暫且不論是否有無天堂)
就如日本人認為,每個人死後都會成佛(這…好像又太樂觀了點…)

而不那麼樂觀的人或許也可以先練習一下自已的死亡

想像自已的死亡如果夠逼真
到時候真的死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已經麻木」的感覺

此外人的念頭有暴衝的傾向
利用這種情緒暴衝與後效遲滯的效果來催眠自已
在死亡的當下,至少也會好過一些

因此對於成仁取義這件事而言,若從最「功利」的角度來看,也可能是一種面對死亡的偷渡
也或許是最聰明的,因為反正都要死,找個好理由來死不是更快意嗎?

有的人必需透過這種激昂壯烈的情緒,來拮抗自已面對死亡的最終恐懼

也有人說有信仰的人再怎麼說都比沒信仰的人划算

因為如果死後有世界,那有信仰的人會很幸運自已還好生前有信仰
而如果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反正這個有信仰的人也不會知道

有的人則是平常已經把慈悲喜捨內化,對死亡本身已經昇華成一種宗教般的白日飛昇
是一種解脫

有的人以最「理性分析」的角度來看死亡,反正生存的時候是「一堆」粒子的組合
,死掉的時候這些「粒子」也都存在,因此根本也沒有死亡這回事,充其量也只是
能量形式的轉換而已。


所以說「死亡」是一個「框架」

看我們怎麼超越它。

而真正能超越這個框架的人,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已經是「超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