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聞都在報導一個消息,就是寶來証券總裁白文正跳海自殺身亡的
消息,許多人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

「好可惜,賺了這麼多錢,事業這麼成功,怎麼會想到要自殺呢?」

這就與當年張國榮跳樓自殺時,大家的反應一樣

「事業順利、理想也達成、感情生活也沒問題、出櫃後也沒有受到太大的責
難,又是萬人迷,諸事皆順,有什麼理由他要這麼想不開呢?」


而據說他們自殺的最大因素,都不脫離「憂鬱」與「焦慮」這些心理症狀

這些例子似乎告訴了我們,欲望的滿足與快樂、心境平和與否似乎並沒有成正
比的關係,人們如果要煩惱,任何理由都可以是致命的煩惱成因,莫明而來
的焦慮、突發而起的憂傷,根本常是沒有理由。

因此有一句話說:「煩惱即菩提」,這句話是一個很好的文本,因為它可以
讓人們有多重而涵意豊富的詮釋。它可以解釋成-「因為有煩惱,所有才有
煩惱解銷後的快樂,也才能得到制服煩惱後,清涼的大智慧」,
它也可以詮
釋成「還好我們現在煩惱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煩惱,因為如果不是這些小煩
惱的卡位,佔據住一個人的憂慮空間,人們很可能會發現自已「更可怕且無
無盡深邃的恐懼」
,使得自已情趣全失、動力瓦解,人生的道標突然土崩瓦
解。

尤其是生命最深層的疑惑與恐懼,常常是人們故意選擇不去碰觸的,大家可
能其實都知道,如果不是做好了完全的心理準備,一旦容許自已去思考這些
問題,將會讓自已陷入可怕的無名恐懼中,與其如此,還是讓自已的注意力
投注在微不足道的旁枝未節上吧!能為小事憂傷的人,也必能為小事而快樂
,這或許是不得已,也是聰明的達觀。

研究勵志的理論良久,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什麼萬用的理論與原則,可以
使自已與大家,都能為自已的心靈,安裝一台能自動發電、源源不絕的發電
機,生活儘管多難,但能將阻礙看作是挑戰,去體驗迎接挑戰的樂趣,就是
刺激體驗,學習儘管可能無趣而艱辛,但念頭一轉,又可將其看作是對自已
心智的探索,讓自已有可以上進成長的彈跳基石、也是無上樂趣。

只是這一切並不容易如程式般的操作,其中的變數實在繁不勝數。

其實人是很可憐的,人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很難控制住自已的狀態與思緒,人
生八大苦中,每一苦都與自已無法自由掌控自已的心靈有關:

八大苦中,前四苦除了我們較熟悉的生、老、病、死四苦外
還有更細微、棉裡藏針防不勝防的另外四苦:

怨僧懀苦--我們無法控制自已不討厭某些人、某些組織、與某些團體
求不得苦--一直在追求的我們,可知此路漫漫,何處有盡頭,麻煩的
還是-且苦也在此、樂也在此。
愛別離苦--「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生命如此,無可奈何
五蘊幟盛苦---色受想行識,身心靈每個環節的不順利,都會引起極大的
痛苦與不安。

「偏見其實是人類最大的痛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有遠見的人害
怕自已沾染了不正確的知見而不自知,最後使自已陷入苦業惑的死亡螺旋,
因此在動念之前便先慎心物於隱微,可謂深謀遠慮,制敵機先。

而一個人從無知的童年到漸知世事的成年人,過程所學到的教訓與智慧,
可使一個人的痛苦,因為觀念與思考技巧的成熟才慢慢得以稍緩,作家
都說兒童最天真快樂,但要大家回復兒童時的心智,恐怕是沒幾個人願
意,因為我們知道,因思考成熟而脫殼而出的智慧,是再也受不了被成
人、環境、無能的身體與智力所拘束,而過著事事受指導訓練、壓抑苦
悶的幼稚生活了…


面對心念的多重轉折、情緒狀態的浮動不居,心理學的理論與諮商技術
有一定的效果,套用心靈程式也可使心理依照系統回饋理論而有運作良
好的功用。

不過理論是死的,人是活的,煩惱跟病毒一樣,會常常有自已的變種,過
往的理論如同政治理論無法因時置宜,新開發的心靈雞湯,也不一定能對
症下藥,而且煩惱還與快樂是雙生子,與抓鳥一樣,抓了怕牠死,不抓怕
牠飛,有些痛苦,說不是根本就是我們自已很想要的。

細心的人當會發現,我們常常是先想像能得到什麼,因此決定應該要去做
什麼,這樣想當然沒錯,逐夢踏實本來也就是天經地義,不過,如果只是
這樣想的人要小心了,因為看似合邏輯的思路,才正是不合邏輯,我們誤
解了要得到什麼一定要經過什麼努力,卻不願相信自已有什麼都不做就得
到什麼的能力,實為最大迷惑也…

不是先做才得到,而是先得到才做,此中有深意,悟則一步超,迷則千里
遠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