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上一篇文章「欲望的方程式」中大開金口,說要求得欲望方程式的解,不過,
現在想想,這個承諾實在下的太快,不過後來想想也還好,反正只是理論,達不
到就推說是實踐力不夠就好啦,至少可以來個不負責心得報告。

說到欲望的滿足與解銷,其實還是可以從三個進路來解決,第一個進路是想滿
足什麼欲望就直接去達成,不要想太多,不過這句話是癈話,因為如果有這麼
簡單,那這個問題根本一開始就不用討論了。

第二個進路就是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切入求解,佛洛伊德認為,雖然欲望有
許多形式,例如權力、性、食物、藝術,但其本質其實都可以綜合為一個叫做
「力比多」的東西,這東西又稱為原欲,這股原欲從人類的本能而來,人除了
直接滿足它以外,就是昇華它,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解釋是有道理的,因為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這根本就是力比多進化心理學,
當一個人滿足了生理需求後,就會開始關注自尊心、愛與歸屬、美學追求、與
自我實現,而前面提到的十六種欲望,其實也是有這些層次之分。

宗教常說金錢是不好的,不過沒錢可能更加不好,通常愈富有的國家反而人民
素質較高,當人民已得到基本生活的滿足後,就會開始追求心靈的提昇,反倒
是貧窮地區,如美國的紅燈區、克魯布林區常常是貧窮、犯罪、與無知三者結
合,一體成形,形成苦、業、惑的惡性循環。

我們知道西方心理學切割出許多不同的心理學分類,例如文化心理學、社會心
理學、性心理學、行為心理學、自尊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等多重的心理學分類
,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出來,那就是當某一個心理學家對某一個主題特別關切時
就可以從這個主題開展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這個現像其實也就暗示出我們一
個重要的觀念-----有些事,你覺得重要的時候,才開始變成重要。

所以史肯納只關心行為的刺激與反應後效作用,佛洛伊德似乎對性情有獨鐘,
作夢的任何細節都可以和性的壓抑扯上關係,阿德勒由於從小就是小兒麻痺,
因此對自尊這個與身份欲望指標相關的議題特別關注,才發展出個體心理學,
我們以十六種欲望剖面就可以對應到十六種不同面向的心理學,也算是一個替
大家整理學術系統的好工具。

而要處理這些因為欲望而洐生的問題,西方心理學比較像是西醫,它給了每種
心理疾病,每種不同的特效藥,讓我們可以針對自己的症狀,找合適的心理醫
生來看病,例如信仰的問題可以找容格、有男女歧視的問題可以找安妮,通通
有獎、皆大歡喜。


而東方心理學解決這些問題則比較像是中醫,它強調固本與養生,注重正氣的
培養,而較不是邪氣的治療,因此它關注的比較是本體論,而非現像論,在唯
識學的本體論中,既然找不到心,怎麼會有心理問題呢?(不過這種第一義諦的
話是禪宗大師才可以講的,我們這些不死研究生,還是以較淺顯的方式來一一
剖析才比較能理解),東方心理學認為,其實很多欲望都是不必要的,自己增生
出來的,對於人而言,當然會希望追求愈來愈多的快感,但問題來了,人的欲望
有兩種特性,一種是不容易滿足,一種則是上癮了常常導致更痛苦的結果,這兩
種特性的結合,使這些有智慧的大師發現,與其花時間與這些算錯就會倒扣的欲
望糾纏,還不如專心發展可長可久的欲望。

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說,修行是禁欲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修行才能滿足真正的
大欲,因為唯有了知意識的本源、無明的起始 、欲望產生的起點,才算是真正解決
問題,而到達那常、樂、我、淨的涅槃境界。


日本宅之聖地秋葉原最近發生一件轟動全日本的連續殺人事件,兇手開卡車撞死三
個人後,下車持刀刺死四個人,另外造成十幾人輕重傷,行兇的動機據他自已描述
如下:

「有人認為擺脫了對網絡的依賴就能獲得幸福,但若拋棄了我唯一的容身之處
,我會幸福嗎?」

「被人誹謗中傷至少說明你的存在還有人認可;然而醜陋的我卻總被人忽視,連我
的存在都沒有人認可”」

「如果我有女朋友,我就不會離職或沈溺於手機。擁有希望的人絕無法理解此事。」

就跟二次世界大戰前,大部份的人都是營養不良與衛生環境不好而早夭,很少人因癌
症而死亡一樣,沒東西吃只會煩惱衣食問題,這種社會性的心理問題根本沒有生起的
溫床。

而這又讓我們看到欲望的二種特性,首先,欲望是你認知到它重要,它才會變的更
重要的東西,它不是需求,而是欲求,而這多出來的欲求就是我們自已對它的認知,
不斷對自已催眠的結果,另外,欲望的滿足與否也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上,如果一
個人不快樂那沒關係,只要他也認為別人也一樣不快樂就可以了,但是當一個人不
快樂,卻又認為別人都比他快樂時,問題就來了。

現在社會上的三級貧戶若與數十年前相比,其實社會福利與生活水平在絕對的標準
上都己改善很多,但是一旦與中產階級或富豪比起來,又好像真的是窮人,心情居
然變成一樣的惡劣,人性的這種壞習慣,一直都是自討苦吃的源頭。

有人說現在的抗憂鬱藥劑作的還不錯,例如普蕯克、百憂解等,但其上癮性、嗜睡
性與邊際效用遞減性的問題,一樣還無法獲得解決。

因此目前看來較為可行的方法還是要靠自已的心,自已作主才是王道

吸引力法則是一個不錯的理論,它本身的理論來源有點玄,但這無損它的效能,因
為人們煩惱的理由本來也就很玄,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減掉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才會
互相抵銷…

另外,沒有得到就想像自己已經得到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這和單純的幻想可不
同,而是在深入了解心理運作的基礎下,所做的想像才真能發揮作用。

郭台銘一天賺一億也是只睡兩百公分的床,我們一天賺一千也是睡兩百公分的床,
難道大富翁會因為賺比較多就會買超大的床,然後在上面滾來滾去嗎?(這樣還能睡
嗎?)

而且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其實是可自由操作的,一個人若進入深戲的狀態,就可以有
落花水月皆文章的意境,因為現實與細膩的想像之間的差別,其實大腦分不出來…

東方心理學也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欲望滿足的本身,如果需要刺激物來作
後效聯結的反應,那就已經不是最直接的欲望本身了,這個意思是說,我們所追求
的快感與滿足,常常需要一個對像作為投射,才可以達到它的作用,例如食欲需要
食物、性欲需要對像、身份地位需要有比自己低下的人來突顯,這其實都己經是二
手貨了,有一手貨不要,卻追求二手貨,那不是很呆嗎?

至於如何得到一手貨,且待下回分解…

(ps:話說回來,靠想像得到滿足至少可以作到節約能源、節能省碳,功德無量也,
不過仔細一想,所有任何欲望的滿足,本來也不就都是「想像」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