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讀研究所,如果能夠學會「把話說清楚」,其實就算是很豊碩的收獲了,把
話說的得體而清楚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背後是需要相當清楚的思考與
組織能力的。

為什麼我們會對口才好的人特別感到欽佩,因為一般而言,口才好某方面就代
表了這個人的組織能力、記憶力、應變能力都在上選之列,它是一種總體能力
展現之一大指標,否則空有才華,卻無人知曉,有知識卻無法宣揚實現與應用
,那得到這些能力有什麼價值呢?

有時候看日本的小說與綜藝節目,就會發現光是講笑話,一些明星如木村拓哉
或香取慎吾等,他們在描述一件好笑的事情時,所用的形容詞與細節,都是很
具體而細微的,例如「每次早上香取一起床,都會先靠在床邊的核桃木門把上
,做一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鹹蛋超人的姿勢,然後興高采烈的對著睡他旁
邊的吾郎說:「今天要認真,不可以迷迷糊糊哦」接著就無精打采的走到冰箱,
拿了一瓶瓶裝飲料往自已的茶杯裡倒,睡眼惺忪的喝完後,總是開始自言自語
說「為什麼今天的綠茶味道怪怪的?」當我們發現他手上拿的其實是可爾必思
時,全部成員都笑翻了。」

上面的內容看起來沒什麼,但我們就可以看出木村觀察事物的敏銳度與記憶力
,他看到了床邊的門把,還知道是核桃木材質,他也描述了香取的姿勢,走到
什麼地方,拿了什麼牌子的飲料、對著誰說了什麼話,因為描述的愈精細,真
實感就愈逼真,所能營造的高潮就會愈有張力。

日本有一些專門翻譯外國優秀經典書籍的機構,任務就是把國外最新最好的知
識,以最快的速度讓其國人知悉,全民都拼「知識」的結果,平均一人一年可
以讀到五十幾本書(台灣平均好像是十本左右),在新幹線與地下鐵,到處都可
以看到默默讀書的人,這種知識力累績的結果,他們在各方面的發展,就呈現
出較諸別國,更細膩與更有附加價值的產品。

例如日本的推理小說與漫畫,讀者可以看到高潮起伏的情節,還能吸收相關的
專業知識,有專業的專家與監修會配合作家與漫畫家收集資料與提供專業情報
,使所產出的內容,有外表美觀的形式也有結構嚴密的內涵。久而久之潛移默
化的結果,我們似乎會發現他們說的話,就會愈來愈細緻,愈呈現出語言美學
的完整結構。

說話的層次可分成五種--「粗、細、微、玄、妙」,一個人動不動口頭禪就會
出現「這個、那個」的人,通常也表示他過的生活還很「粗糙」,生命的細微
感受若無法經由精準的語言表現出來,那麼這種說話的習慣將會抑制其思考進
入更深入的細密層次中,這便是為何有人會說:---「是人在說話,也是話在說人」。

而說話的層次也與學習的階層有所暗合,依據蓋聶的學習階層理論,人的學習
是循序漸進的,可分為:

(1)訊號學習(signal learning),指經由經典條件作用學到的一些條件反應。
(2)刺激-反應聯結學習(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指經由操作條件作用學到一些
條件反應。此類學習將是動作學習與語文學習的基礎。
(3)連鎖化(chaining),指將數個刺激-反應的聯結,串連成較為複雜行為的歷程。
(4)語文聯結(verbal association),指將多個單字聯結在一起形成整個意義的歷程。
在語文聯結中,前一個單字可視為刺激,與其相聯的後一個單字則可視為反應。
(5)多重辨別(multiple discrimination),指對多個大同小異的刺激能夠辨別,並能針對
每個刺激的特徵,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多重辨別學習為以後學習及辨別文字符號的
基礎。
(6)概念學習(concept learning),指對不同事物能夠根據自己的標準予以分類處理,
並能給予各類別以不同名稱。學習能發展至此階層時,即可教他學習抽象概念。
(7)原則學習(rule learning),指能夠理解由數個概念構成原則。譬如說”如果是正方
形,則其四個邊和四個角均各相等”,就是數個概念合成的原則。原則學習是複雜
學習的心理基礎。
(8)問題索解(problem solving)    ---
引自教育學詞典(
http://www.life-tech.idv.tw/Edu/EduLib02.asp?EID=45)

而這反應在寫作上,就是描繪場景的能力、細膩描述角色感情表現的觀察力與記憶力
,在論文或研究的建構上,就呈現出一個人系統思考的組織能力。故平常說話就能抓
住重點的人,通常文章也是次序井然、條理分明,而思考混亂不清的人,說的話自然
也就含含糊糊,語焉不詳了。

而不懂的人要如何向懂的人請教問題,用什麼樣的組織結構去問出自已想要知道的答
案,懂的人如何知道不懂的人到底不懂在哪裡,如何找出對方是否理解的關鍵結構,
才不會說了半天,才發現對方根本就會錯意或不想聽,白白浪費雙方的時間。

我們如果認真觀察週遭人士的對話,我們常常會發現,大部份的溝通其實都很表面,
不只是雞同鴨講,有時候雞還不太敢跟鴨講,


故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誠哉斯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dl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